古建筑屋顶(中国最传统的建筑之美)
古建筑屋顶(中国最传统的建筑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变化多端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先给大家看一下常见的屋顶形式有哪些
从上图可看出,园林建筑屋顶形式有:
硬山顶、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
穹窿顶、十字顶、歇山顶、庑殿顶
屋顶
园林建筑作为古代建筑文化的象征,对于屋顶形式使用也是有等级之分。
官员、平民老百姓用什么样式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古建筑的屋顶就能知道建筑等级。
比如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而等级低者,则有硬山顶、悬山顶等。
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在此之前它有“五脊殿”等名称。因为庑殿式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就是指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所以称为“五脊殿”。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其中,重檐庑殿顶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一般用于佛殿、皇宫的主殿,是尊贵的象征。而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指的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而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即指悬山式屋顶,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硬山顶
指的是有五脊二坡,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封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硬山顶的出现较晚,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常用于中国传统民间居住建筑中。
扇面顶
即指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两山墙的墙线向内延伸可交与一点,即扇形的圆心。扇面顶两端可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运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勾连搭顶
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大多是局部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圆角攒尖顶
即指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它的特点就在于所有的脊梁都汇集在一点上,一般屋顶的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最上边为锥形。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攒尖顶还有单檐、重檐之分。
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是由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衍生出的。其特征在于前后两坡相接处没有明显外露的正脊,而是成弧线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承德避暑山庄
穹窿顶
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
盔顶
即指屋顶造型像头盔一样,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的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湖南岳阳楼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仰视屋角,角椽展开犹如鸟翅,故称“翼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屋顶进行种种组合,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而从高空俯视,屋顶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
“反宇飞檐”的屋顶形态,其独特的屋顶风格造就了建筑本身美丽而端庄的造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