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真相(揭开不为人知的三个人性的真相)
不为人知的真相(揭开不为人知的三个人性的真相)
人性仿佛花瓶,总经不起任何考验与试探。
一旦打碎,美好不再,只余残破。
事实如斯,人非圣人,皆有弱点。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
“如果你试图去考验夫妻感情、朋友情分或是同事关系,结局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小舍得》正在热播,剧中老戏骨吴越演的李副区长,让人印象深刻。
她原来的老领导,张国立饰演的南建龙厚着一张老脸,为了孙辈入学的事,亲自找上门来了。她却想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她和丈夫为了设计院内的升迁名额,当时求助于正在位的老领导。
可是老领导却只给了一个名额,交给她们夫妻一道人性的选择题,结果她离开了,丈夫却留下了。
对于这件事,李副区长过这么多年,仍然耿耿于怀,她想,明明老领导的职权可以给两个名额,却故意只给一个,造成了当年她们夫妻间那么多的矛盾和考验。
当老领导再次为了孩子入学的事,找到李副区长时,他看着她,忍不住地说出了,尘封已久的秘密,他当时这个名额是向上级拍着桌子争取来的,他眼圈泛红地说,现在很后悔这个决定。
老领导的无心之过。多年之后的一席对话,双方心结打开了,于李副区长而言,也许不能算是个坏事。人性不值得深究,三观不合的人,终究走不到最后的。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人性实验》一书,不仅书名抓人,目录也吸引人,内容更令人叹服。作者库尔特.p.弗雷,新罗谢尔学院心理学副教授,1993年在普渡大学获得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史登.P.格雷格,南安普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2000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探究人性的经典,通过28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真相一:所见皆所信?
这两天,沸沸扬扬的热点是大女主赵丽颖和花少冯绍峰离婚了。原来,相知在“女儿国”,定情“知否”的一对,吃瓜群众也权当偶像剧男女的狗血剧来看的。
用美国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话解释,我是谁,就看谁。
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相信会影响他们的体验。每个人的现实都由自己构建的。
特别对于自媒体时代,这些报道往往是带有发布者的个人偏见的。研究发现,人们的感知会受到自己刻板印象的影响。
自媒体的世界中,这件事像场闹剧,出轨说、生子说、阴谋说... ...
一些女权主义眼中,赵丽颖是当代独立女性的典范,敢爱敢恨,行事干脆,潇洒担当。
一些大男子主义眼中,赵的行为被看成了,不好好相夫教子,又不缺钱,不好好经营家庭,不务正业。
一些阴谋论眼中,赵一开始就是借冯的婚姻生子,作为职业过渡,也是商业考量之一,别太当真。
背后原因可能只有当事人才最了解。
从社会心理学而言,偏见很难被消除,而一些聪明人或是深思熟虑的人,会选择怀疑地看待事件。但不论何种角度,也依据感知影响了我们的决定。
比如:最近知乎热搜的,现在要不要去打新冠疫苗?
查找真相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实证,确保一定程度的客观。由于自身认知,和来源的渠道,仍会具有局限性。
真相二:喜爱来源于高频的曝光
为什么明星总爱争着上头条呢。比如,屡败屡战的汪峰大叔。
英国作曲家威廉.伯德说,歌曲越听越感觉悦耳。
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更多的曝光可以提高喜爱程度,但超过某个限度,喜爱程度就会趋于平稳。再持续曝光下去,喜爱可能转变为厌恶。
这可能就是我们常常在电视上,对于经常出现的广告,比如唯某会,多个综艺节目中,你喜爱的明星讲出,都是好牌子,只要三折哦。频繁地出现,会导致一种熟悉感,而增加它们的吸引力。
熟悉往往会产生好感。我会更喜欢能经常遇见的人。
真相三:滥用奖励实验
“萝卜加大棒”是许多家长常会在孩子面前,使用的激励方法。
妈妈对儿子说,这次期中考试,你认真复习备考,如果考进前三名,我就给你买辆钛合金的山地车。事实会如这位妈妈所愿吗?
研究发现,预期奖励的结果,比无奖励及意外奖励要差。外部奖励的不良影响不仅削弱了兴趣,还延伸到降低能力表现。
1971年的实验,有奖励的孩子很快就停止进步,而无奖励的孩子则会继续进步。
事先有回报的承诺,反而减少创意和启发性。
因做了某事受到奖励会使人们更多地做这件事,而一旦奖励被撤销后,人们甚至会比奖励前更少地做这件事。
这本书通过揭示人性,深化了我们对人的认识,也教会了我们如何阅读心理学的研究报告。作为一本专业的心理学的书,有趣、易读,还有大量研究数据作支撑。大致可以对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框架与脉络有个初步的了解。
黑格尔说过,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人性实验》这本书,全方位地带领你探索人性中不为人所知的真相,让你在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和社会时,更理性也更从容。
联系到我们日常所见,就如同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人生轨迹”,了解人性的真相,助力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