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名刹(为何能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
天下第一名刹(为何能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
嵩山少林,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历经一千五百多年,至今仍是人们心中的佛教圣地。历史的积淀,香火的延绵,今天的少林不仅仅是以其千年佛教祖庭闻名,同时也因其少林功夫享誉世界。
作为文化的象征之一,少林功夫令人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了解一下,这个诞生了诸多故事的少林寺。
少林寺的起源
少林寺座落在河南登封市西北方位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公元495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九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中原地区十分盛行,正如杜牧诗文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佛教就已经十分昌盛。孝文帝礼佛,"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据记载在太和元年(公元477年)京城内佛教寺院已经达到百余所。政策上的优待,吸引力大量外国僧人来中国传教。
印度高僧跋陀,也是外国传教者的一员,因为他精通佛法,深受孝文帝的敬仰,因而成为皇帝的座上宾。跋陀又称佛陀,即为"觉悟之人"。最初他是在印度本国进行修行,但由于各种缘故,并没有取得较大的顿悟,因此他游历各国之后来到中原。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拓跋也跟随皇帝来到洛阳。为了安顿远道而来的高僧跋拓,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兴建了寺院。由于拓跋喜欢幽静,长期居住在嵩山,因此选中少室山五乳峰下修建寺院。孝文帝为了表示敬仰之心,提供寺院日常费用,又因为该寺院居少室山阴、丛林之中,所以命名"少林寺"。
印度高僧跋陀在孝文帝的支持下,在少林寺中翻译佛教,广收弟子,传播佛教。时间不久,所收弟子数以百计,少林寺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到了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婆罗门摩诃迦叶(释迎牟尼弟子)的第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出发,经历三年的漫长行程,辗转多地进入中原地区,终于来到了嵩山少林寺。
相传,菩提达摩在阴暗潮湿的岩洞中"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传授以《楞伽经》为依据的大乘禅法。达摩之徒慧可,"师事达摩,朝夕参乘"。慧可为了学习佛法的奥义,用利刃砍断自己的左臂,献于达摩,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白雪。慧可一心求法的诚意感动了达摩,取得了法嗣的地位。达摩和慧可为法忘躯、以启山林的精神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不可动摇的地位。以后,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僧徒日益增多,寺院逐渐扩大,少林寺声名日渐大振。
因此,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达摩也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祖师。
少林寺的历史故事
少林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不仅有尊佛礼佛时代的香火绵延不断,也有战乱时期令人愤恨的大肆破坏。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盛行政策,到了北周时期,建德三年(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下令禁止佛道传播,少林寺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这是少林寺自建寺院以来的第一次最大人为破坏。
到了隋唐时期,隋文帝即位之后,恢复对于佛教的重视,隋文帝赐少林寺柏谷坞屯田地一百顷,对佛教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由于隋朝末年,少林寺位于中原地区,虽然坐落于幽静山中,但仍不免于战争对它的摧残。一场大火,使整座寺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