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玛特(道歉的杀马特)
杀玛特(道歉的杀马特)
证明你90后身份的时间到了:
用过阿宝色滤镜、带闪动特效的花哨头像;
QQ空间留言“踩一踩”、“不跑堂”;
还有比土味情话矫情一万倍的,ぁ火鯹攵鬺感語録¥……
非主流时代一去不复返。
你也许会和肉叔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当时引领潮流的那帮人,都去哪儿了?
《杀马特我爱你》
We were smart
一头五颜六色的洗剪吹发型,聊天打字用火星文,非主流伤感语录倒背如流。
这,也许是很多人刻板印象中,过时了的杀马特。
但放在十年前,他们可是全网时尚的风向标。
甚至那时候的娱乐圈,都隐隐约约有受到杀马特发型的影响。
但几乎很少有人了解,这个时代符号背后,真实的人。
他们是谁?
01走近杀马特
“杀马特”,源于英文“smart”,杀马特“教父”罗福兴最初创造了这个概念。
直译过来,本应是斯马特。但罗福兴嫌它不够酷。
“杀”这个字,显然更有气势。
但,在成为杀马特之前。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打工人”——这个如今被年轻人拿来自嘲的梗,曾经的号角声由他们响起。
十二三四岁,普通人还在读小学升初中的年纪,他们就已经出来混了。
没学历,没技能,辗转最多的地方,还是工厂。
年纪太小,没人敢收童工,“大厂”把他们拒之门外。
于是他们只能先从门槛较低的小厂开始混起。
规模小,伴随而来的就是操作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
“挣的这些钱都是用眼泪流出来的”
这些从农村出走的年轻人们,以为自己即将找到自由。
可城市的生存的体验,也并不像想象中美好。
他们来自于一个邻里之间没有秘密的熟人社会。
而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就领略到了生活的残酷:
每个人,基本都曾落入骗局的陷阱。
被骗钱,那是常有的事。
有的甚至刚下了火车,行李就被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