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念什么啥意思(你知道了“又双叒叕)
又双叒叕念什么啥意思(你知道了“又双叒叕)
前文已经说过,《说文解字》“屮”部只有7个汉字,现代的201部部首检字法仍然保有屮部,部下所辖汉字要多一些,但原《说文》所辖的一些汉字却不归属屮部,我们的建议还是强记这7个屮部汉字(每部下所辖汉字不多的,就强记下来),不至于在检字时搞混。接着解说《说文解字》,今天的6个汉字如图:
(今天的6个汉字)
1、毒。读作dú或者读作dài。读作dú时,这是个现代常用字,《说文解字》释作:“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从屮从毒。”第一个意项是厚,第二个意项是害人的草。段玉裁注说:往往犹历历也。其生蕃多,则其害尤厚,故字从屮。往主而生就是生长的比较茂盛的样子,有毒的草,生的越茂盛,对人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也有“厚”的意思;但是徐灏认为:“毒之本义为毒草,因与‘笃’同声通用而训为厚耳。”显然,他认为毒字的厚的意项来源于“笃”字,各说各理。
无论如何,所谓的毒,本义就是毒草,古人们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时候,发现有一种草,非常有害,对人不好,于是就创造了毒字,毒字归属屮部,(屮其实在古代是常用字,在《汉书》里还单独使用。)是它的本义所指。而下面的母,通毋,这种草有害,不要去触碰它。
读作dài时,跟前面我们讲过的“玳瑁”一词中的玳通用,原写作“瑇”,后省作“毒”。毒的小篆写法如图:
(毒的小篆写法)
2、㞣。读作fēn。这个字已不常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初生其香分布”,意思很明白,就是草初生出来的香味分布的意思,草木的香气,这不就是“芬”的意思吗,实际上,㞣通“芬”,就是草初生时的香气,后来才用来通指植物不管是花还是草发出的香气。
(草发出的香气)
篆刻时需要注意:在《说文解字》里没有芬字,如果刻小篆印章,用到“芬”字,如果严格按照说文解字来写,就只能写作“㞣”,但是如果是人名章,又要与章的主人商量,说明原因,是刻成草字头还是屮字头,让主人自己拿主意,或者在边款里注明清楚。㞣的小篆写法如图:
(㞣的小篆写法)
3、<上屮下六>。读作lù。这个字GBK字库里没有,肯定不是常用字了。《说文解字》里解释说:“菌<上屮下六>,地蕈,丛生田中,从屮,六声”这是一种菌类,如图:
(地蕈)
因为菌类是个庞大的植物系,所以这里的配图不一定准确,菌类专家可以指正,就是这一类的东西叫<上屮下六>,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屮下六>的小篆写法)
4、熏。读作xūn或者xùn。读作xūn时,是一般常用字。《说文解字》释作:“火煙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黑也。”意思也直白,就是火烟上出,从屮从黑,段玉裁给的注解稍明白一些:“此煙上出。而煙所到處成黑色之象也。合二體爲會意。單言上體則爲叚借。與璗本金而从玉同意。故居部末”就是烟向上熏炙的意思,烟所到的地方成了黑色,合二体在一起理解这个字就是会意字,如果单言上部的屮就是假借,段玉裁还举例说,跟玉部的“璗”是一个情况,“璗”本不是玉,但是它是金子同玉的颜色一样,所以归到玉部最后一个字;“熏”不是“屮”,但是却是屮点火起烟最终熏黑所至,所以归到“屮”部最后一个字。熏后来上部演变成了千,已经远离了本义。读作xùn时,是方言用字,就是(煤气)使人窒息中毒。比如,被煤气熏着了。熏的小篆写法如图:
(熏的小篆写法)
5、艸。读作cǎo。其实就是草,这是《说文解字》540部部首之一,在现代的201部部首检字法里仍有艸部,跟“草字头”归在一起。在《说文解字》中,艸部是一个大部,归属在这个部首之下的汉字有445个(比前面的玉部还多,可见,自然界的跟草有关的东西比跟玉相关的东西多多了),艸作为部首,一般都在字的上边,简写就写作“艹”,所以我们称做草头或者草字头。归属到这个部中的汉字大致多与草木有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类:(1)指树木以外的植物名,比如茶、蒜;(2)指草木的属性或者状态,比如芳、萎;(3)指与草木有关的动作,如苫、落。字很多,但其实认真归起类来,并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