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鲁迅作品(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对于鲁迅,多少年来,只有敬仰,这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且不说在现代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的说法中鲁迅排名首位,就作为一名文化战士,他的铮铮铁骨都让所有人佩服。初中语文教材里每册都有的文章,让教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师一遍又一遍去解析,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一)初次相遇
记得最初接触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只是理清了内容,了解了他的童年少年生活,知道他有一个粗俗迷信却又尽职尽责,很爱他的保姆一一阿长,还有一个专制蛮横,不近人情的父亲,后来有个邻居衍太太,坏坏的心眼,两面三刀的样子,再到日本留学,注意到那个眼球白多黑少,倔强执拗的范爱农,回国后两人却成为好朋友,真是印证了“不打不相识”的说法,到最后还怀念这个外冷内热,一心装着国家的小知识分子。
当然,日本留学,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己的老师藤野先生,这位生活朴素,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帮来自弱国的作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都让作者这个受尽冷眼的外乡人感到温暖,这基本是以前对《朝花夕拾》中人物的理解。
(二)渐行渐近
随着岁月流逝,读过鲁迅的作品越来越多,还有那些和鲁迅有关的,不管是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还是有关鲁迅第一个夫人的《朱安传》等,对这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就多了不同的认识。
他在冷眼写灰色的时候,心中的那份柔情,对美好的渴望,从他对朋友的态度,和平日交往都可窥见一斑,萧红细腻的描写中,鲁迅对朋友的那份温情,对家人的那种关心,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全部跃然纸上。
他称赞萧红为中国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作家,不是一个长辈的宽容,一个师者的鼓励吗?而《朱安传》中,他自身生活中的无奈,对母亲的孝顺,对命运的抗争造就了朱安的特殊存在,我就感到这个硬汉心中的那种疼痛,每次面对朱安,他都会自责,都又没有办法。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汉子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柔情与无奈。
(三)再读鲁迅
如今,人到中年,重新再看《朝花夕拾》,不光看到了他周围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而且感到了他对童年的温馨的怀念,长妈妈的唠叨以前觉得聒噪,现在似乎很怀念,那么一个在乎自己,一心盼望自己好的保姆永远没有第二个了。
对于父亲,虽说有隐隐的不满,可依然没有批判,由于父亲的病,鲁迅先生不相信中药,下决心学习西药,日本留学去仙台学医,结识良师藤野先生,而看电影事件又让鲁迅弃医从文,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成长的先生。
先生在回忆温馨的童年生活中,没有丧失理智,依然是理性的批判,长妈妈封建迷信的无知,衍太太自私自利的行为,不正是日后的杨二嫂吗?《狗.猫.鼠》中像猫一样对弱者冷酷,对上级献媚,成天聒噪的所谓的正人君子们,还不如勾魂使者一一无常,这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毋容置疑,鲁迅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
他的刚正,他的不屈,都让人仰望。正如有人推测,国民党反动派残害了那么多的民主人士和左翼联盟的作家,而鲁迅这位中华文化战线的一面光辉的旗帜能屹立不倒,一方面是他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和蒋介石是同乡,蒋一直想拉拢他为其做事。而他,选择了真理,而不是人情。
人到中年,再读鲁迅,虽有了不同的认识,可敬仰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