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杭州王医生、夏医生,你俩凌晨4点做的事,瞒不住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杭州日报的《杭州王医生、夏医生,你俩凌晨4点做的事,瞒不住了!》,希望大家喜欢。
凌晨4点出发!3年里无论风雨
自掏腰包40多个来回义诊
定期为病人更换气切管和胃管
“你们不放弃,我们不犹豫!”
8月8日,又是王兴辕医生和夏迅医生上门义诊的日子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是从工作的临平区第五人民医院出发。
两位医生的目的地是余杭区鸬鸟镇雅城村,他们的病人是一位突发脑溢血后已经卧病在床近4年的69岁老太太王联凤。
这条相距60多公里的路,王兴辕和夏迅这几年来回跑了近40次,他们说:“就好像家人一样了。”
老太太需要定期更换气切管和胃管
家人一句话打动了两位医生
3年40多个来回
他俩自掏腰包凌晨4点出门义诊
那是2018年11月20日,王老太太突然发病,手术、康复治疗近一年后,家人将她从医院接回家里,之后便在家中卧床了近3年。
“妈妈的气管已经切开了,还要依赖胃管维持进食,所以每隔一个多月就要更换气切管和胃管。” 女儿沈红霞说,由于家距医院较远,而当地又没有合适的护理条件,定期更换气切管和胃管成了难住一家人的事。
沈红霞想到了母亲住院时医院康复科的医生王兴辕,试着向他发出了求助。
王兴辕接到求助后虽然内心愿意,但没有立即答应——独自上门为病人换管,条件不成熟。他想到了自己的同事兼同门——医院急诊内科的医生夏迅,可当夏迅评估过老人的病历,第一句话就是:“这事儿,能不接就不接吧。”两位专业的医生都明白其中的风险,出发点虽好,可一旦有个万一,这责任还得硬生生扛下来,不得不考虑。
最后,还是沈红霞的一句话打动了两位医生:“老人家活着,子女总归还能尽孝;老人家如果没了,对子女来说,只剩下一张照片了……”
两位医生虽然同意上门换管,但也提出了一个原则性的条件:“如果碰上老太太身体不舒服,比如感冒或者有痰,就要推迟换管,直到老人家身体康复。”
就这样,2019年9月起,两位医生开始为老人定期上门换管 。
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两人像影视作品中夜行的侠客一般,凌晨4点多就出发,赶60多公里的路,到老人家中换管,然后赶回医院上班。 凌晨的高架和高速上的车虽少,但这样跑个单程也得50分钟光景。
这一跑就是近3年,到今年9月,也就是下一次上门换管时,两位医生就在这条义诊路上跑足了40个来回。一路上所有的花销,两位医生全部自掏腰包,沈红霞一家需要支付的,仅仅是部分药品的费用。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妈妈”
两位医生把那里当做了另一个家
8月8日下午1点左右,王兴辕和夏迅赶到沈红霞家。
家中常年备有医用防护服、无菌设备,两位医生赶到后就能换装。王兴辕手上提着一个袋子,里面除了消毒液、无菌手套、纱布、棉球、镊子以及气切管和胃管外,还备着一支肾上腺素。“以防万一。”他说。
“阿姨,我是小王,来给你换胃管了,会有点难受,你忍一下啊……” 换胃管的过程通常不会持续很久,王兴辕会先进行听诊,随后和夏迅开始操作。胃管要从鼻腔进入食道,过程中老太太会有些不适,但一般都能坚持。换完胃管,两位医生会休息一会儿,然后进行气切管的更换。
▲左为夏迅,右为王兴辕。
老太太的女儿沈红霞有时也会过来帮忙,如同半个护士。居家看护不仅需要拥有完备的硬件条件,还需要家属具备一定的医护能力。如今的沈红霞和两位医生配合默契,哪怕不说话,也知道下一步如何操作。“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妈妈。”沈红霞说,“妈妈在,完整的家就还在。”
换管结束后,王兴辕和夏迅不会立即离开,而是会观察一阵子,确保老太太情况稳定,顺便和沈红霞约好下次来换管的时间。
“姐,下次我们来就是国庆前了哦。” 从最初答应上门换管时的慎之又慎,到如今的姐弟相称,两位医生已经把沈红霞一家当成了亲戚。
沈红霞拿出自家种的黄桃请两位弟弟吃,吃着桃子,两位医生突发奇想:“说不定退休之后我们可以来鸬鸟镇住啊……”
“冬天有时候我们都还没起床,他们已经赶到了。想留他们吃个饭,他们却急匆匆要赶回去上班。”沈红霞说,两位医生的好,全家都记在心里,“当年会诊的医生说,妈妈最多能再坚持半年多,可现在3年过去了,她老人家的精神还那么好。”
鸬鸟镇此前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沈红霞以为两位医生没法赶来了。谁知,两人拿着医院特批的条子,还是如约来为老太太换管。而昨天改为中午上门,也是因为疫情原因。“听说医院里有人调去支援外地了,他们调了班,只好趁午休时间赶过来。”沈红霞说。
“阿姨,我们要回去了哦。”观察了20分钟,老太太一切安好,两位医生准备赶回医院去。
老太太虽卧病多年,行动、语言表达都已十分不便,但基本的喜怒哀乐还是能表现在脸上。听到王兴辕的话,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应该是笑了。
室外温度达到38℃,车子在烈日下暴晒了两个多小时,坐进去酷热难当。两位医生摇下车窗,沈红霞站在门前,挥挥手:“慢点开,慢点开……”
医者仁心,满满正能量!
为两位帅气的医生点个赞!
记者 李维和 钟玮 摄影 廉笑尘 司春华 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