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社会热点 > “水母”男孩在海边游泳突遭“电击”!真相太吓人

“水母”男孩在海边游泳突遭“电击”!真相太吓人

时间:2022-08-08 08:41:53来源:新闻夜航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新闻夜航的《男孩在海边游泳突遭“电击”!真相太吓人》,希望大家喜欢。

近日

福建厦门一男孩

随父亲到滨海浴场游泳

突然感觉电击样疼痛

立即上岸

父母检查后

发现男孩双大腿散发红斑、丘疹

并且疼痛剧烈

甚至无法站立

不仅如此

父亲右臂亦有相同皮疹

两人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被诊断为水母皮炎

所幸对症治疗后

孩子和其父基本痊愈

水母虽然身体结构简单

外观美丽

被称为“海中的梦幻精灵”

却暗藏着致命的武器

医生介绍,所谓的“水母皮炎 ”,就是被水母刺囊中的毒液注入皮肤后,引起的皮炎。水母俗称“海蜇”,体表有四种刺胞,刺人时其触手可达1米距离,并且发射的刺丝可以牢固地附着在目标上,冲力可能穿透真皮上部。

被水母蜇伤后

只需3-5分钟

局部即感到刺痒、麻痛或烧灼感

之后可局部再发生

红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炎

重者可有出血性损害

并可于1-2天内形成水疱或大疱

如被蜇面积较大

则可有倦怠、肌肉痛等感觉

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口渴

对毒素敏感者可出现

肺水肿、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那么问题来了

夏季海边戏水该如何预防

水母皮炎呢?

医生提醒, 夏季到海边游泳,应注意选择洁净的海水区,不去偏僻的水域。加强个人防护,绝不能用手直接抓取或捞取海产物。在海面遇到水母漂游水面时,切勿用手推移。海滩上不明种类的海生物不能随便捡拾或用手触摸。一旦被刺胞动物蜇伤后,现场可用毛巾、衣服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不可直接用手擦拭。切勿用淡水冲洗,淡水可促使刺胞发射,可用海水冲洗。如果有条件,用碱性的溶液冲洗或者喷洒患处,如可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敷在局部,并及时就医。

要知道

每年6-8月都是水母的活跃期

比较常见的是大型钵水母

包括黄斑海蜇、海月水母等

特别是黄斑海蜇,有一定毒性

这些水母有时候会被风吹到岸边

或是随海流运动

就会和在海边玩耍的游客相遇

大家千万别伸手触碰

近期天气炎热

爱去海边游玩的人

一定要小心水母哦

内容来源: 海峡导报、看厦门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