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简介 揭纯爱电影的青涩恋情
《山楂树之恋》是由美籍华人艾米根据好友的经历写成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纪录者是艾米,但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该书在被张艺谋改编拍摄成电影后,产生了极大地反响。小说《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发生在1975年前后。
小说《山楂树之恋》是由美籍华人艾米根据好友的经历写成的爱情故事,故事异常凄美,来自一个女人的亲身经历,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正式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80万册。该书在被张艺谋改编拍摄成电影后,产生了极大地反响。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事件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队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很爱,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清新明亮的场景和不断涌现的揪心细节,使该小说具有原生态小说不同凡响的魅力。它在亲历者充满悔意的反复追忆下,呈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完美情人”,令所有女人魂牵梦萦。
据了解,这个令所有读者心酸落泪的故事完全是原作者的真实经历。艾米并非职业作家,只是一个喜欢码字的人,静秋是她的好朋友。事实上,《山楂树之恋》是以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回忆文字为基础写成的,除了叙事部分是艾米根据和静秋的谈话补充描写,对话部分大多沿用静秋的原有文字。因此,本书作者的署名有两个,一个是作者艾米,一个是原作者静秋。
小说中所述的老三死后,1977,原作者静秋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静秋开始写作这完全属于她与老三的回忆录。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3万字左右的小说。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2006年,恰是小说中主人公老三逝世三十周年,静秋将三十年前的回忆录交给了好友艾米,请她写成小说《山楂树之恋》。
海魂衫、回力鞋:塑造老三潮男形象
熟悉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看《山楂树之恋》,就能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年代气息。李光洁扮演的老三,从头到脚就是当年的“潮男标配”:身穿海魂衫,脚蹬回力鞋。
海魂衫是指各国水兵们穿的内衣,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纹衫,俗称海军衫,又称海魂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参军曾是无数少男少女的梦,尤其是成为空军、海军。因此,当年海魂衫在少男少女中风靡一时。无论翻领圆领,能有一件海魂衫上身,是无数孩子们的期望。在电视剧《山楂树之恋》中,海魂衫俨然街服,从李光洁饰演的老三、王珞丹饰演的静秋到老三弟弟建民,城里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件。尽管李光洁沧桑的面孔令一些观众大呼“失望”,但海魂衫还是为这个不年轻的老三增色不少,起到了很好的卖萌装嫩作用。
回力鞋业创建于1927年,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 回力是中国最早的时尚胶底鞋品牌,其标志性的高腰底子很厚,内测有半月形的红色标志,内踝骨位置有一块纪念章打消的白色原形皮子。在20世纪70年代,回力鞋几乎就是运动休闲鞋类的唯一象征。到80年代时,拥有一双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经是相当牛的潮人标志。作家王朔曾有一段话形容回力鞋的红火:“‘事件’时社会秩序大乱,这款鞋和军帽一样是小流氓抢劫的主要目标。经常看到某帅哥穿着‘回力’神气地出去了,回来光着脚,鞋让人扒了。《山楂树之恋》中,老三在江边散步时遇到拾荒贴补家用的静秋,他坚持帮助静秋搬运沉重的铁锅,静秋处于警惕拒绝了他热心的帮助,不料却遭到几个小混混的纠缠。老三铤身而出替静秋解围,同时也在和小混混的厮打中挂了彩,却还是一路护送静秋来到废品收购站。发生这英雄救美的一幕时,老三就穿着传说中的回力鞋。
除此以外,老三还有当年最拉风的坐骑“二八”,他为了躲避丹娘,蹬着二八自行车一路飞驰,钻进体育馆,意外遇见的静秋。作为一个高干子弟,海魂衫、回力鞋、二八自行车,老三一样不少,在当时可以算是潮男一枚。
粮票、核桃酥:当年的美味记忆
《山楂树之恋》发生的年代,粮食短缺,人们对于美味的记忆反而显得更加可贵。电视剧中出现的粮票,则唤醒了不少人对特殊年代的回忆。
粮票是我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当年,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另外还有油票、豆票等等票证。在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里,粮票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山楂树之恋》中,静秋的表姐美诺突然登门,静秋妈妈为了招待客人,让静秋去邻居钟萍家借来肉票,做了两个红烧狮子头。这在当时就是非常奢侈而难得的一顿家宴了。
核桃酥是著名中式糕点之一,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养丰富的核桃酥比如今金贵得多,对缺少油水的普通家庭来说,能吃一次核桃酥已算是打牙祭。《山楂树之恋》中,静秋路遇卖碎核桃酥的摊子,忍不住花了九毛八买了一些碎核桃酥给体弱多病的妈妈补身体,馋嘴的妹妹静思偷偷把核桃酥全都吃光了。这一幕是当年食品短缺,孩子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搪瓷脸庞搪瓷茶缸:我们曾经生活在搪瓷年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搪瓷脸盆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那时候的搪瓷脸盆除了白色的外,有的还绘制了各种图案。除了在商店购买,一些单位的活动也会以此作为礼品发放给工人。但如今,脸盆的材质大多选用塑料,搪瓷脸盆逐渐变成了家中的“老古董”。
剧中,静秋和教材编写小组的同学们第一次来到西村坪,她手上的大脸盆是一件重要的行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搪瓷茶缸在该剧中也是随处可见的道具之一。剧中,老三和林丹青痛饮,连酒杯都没有,两人是用搪瓷茶缸当的酒杯。
随处可见的搪瓷物品让观众有了“穿越”的感觉,不少观众表示:看着演员的吃穿用度就像回到了40年前,熟悉又陌生。特殊年代的物质匮乏让人们更能理解静秋和老三的感情,也有年轻的观众表示,看了这样的过去,更珍惜物质丰富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