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人口”东汉人口5000万,到三国时为何不足800万?其余4700万都去哪儿了

“人口”东汉人口5000万,到三国时为何不足800万?其余4700万都去哪儿了

时间:2023-11-16 10:35:02来源:无风却起念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无风却起念的《东汉人口5000万,到三国时为何不足800万?其余4700万都去哪儿了》,希望大家喜欢。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这一时期,以其英雄人物、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闻名。

但在这些传奇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中国的人口竟然神秘消失了4700余万人。这个数字令人难以置信,为何突然消失了这么多人,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东汉桓帝时代,中国的人口高达5000万。但到了三国时代,全国的总人口锐减至仅767万,其中曹魏443万,孙吴230万,蜀汉94万。对比之下,这样的人口减少简直是灾难性的。然而,这个惊人的数字并不能全面反映三国时期的真实人口情况。

首先,古代的统计方法存在问题。

在三国时期,户籍系统的统计往往只包括了编户范围内的自耕农。这意味着,军队、官员和奴隶等大量人口并未被包含在内。例如,蜀汉灭亡时,登记的人口是94万,但这并不包括军队和官吏。

实际上,蜀汉的总人口应该是108.2万。更重要的是,三国普遍实行的世兵制导致军队成员及其家属同样未被纳入统计。因此,真实的人口数字应该远大于官方记录。

其次,大量的农民因为战乱和土地兼并而逃亡。

这些逃亡农民或者藏匿在深山老林中,或者成为大地主和贵族的佣工,同样逃避了官方的统计。这部分“黑户”人口,尤其在蜀汉地区,可能远超官方编户人数。这些被历史遗忘的人群,成为了三国人口谜团的关键。

再来看看奴隶制的残留。

在三国时期,许多大户人家拥有大量的奴婢,这部分人口也未被正式统计。这些奴隶不仅仅是家庭仆人,很多时候还包括私人武装。他们在军事和政治动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官方记录中却如同隐形人般不存在。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大豪强的坞堡。

黄巾起义后,官军对普通农民进行了掠夺和残害,导致许多农民为了自保,聚集成武装坞堡,抵御盗贼和官军的侵害。

这些坞堡以宗族或地望为单位,聚集了数千家结成坚壁堡垒,共同保卫本乡的利益。许褚是曹操的大将之一,他在黄巾之乱时也聚集了本族数千家结成坞堡,以抵御盗贼。

这些坞堡的存在,导致了大量人口的“隐形化”。这些农民本身都有户籍,但因为国家已经大乱,他们便把本乡的坞堡上报为几户人家,导致国家编户人口大量流失。

这些自耕农也成为了黑户,不用向国家交税,但需要向维护他们利益的豪强交税,有时比上交国家的比例还高。这种与国争民的行为风险很大,但也有收益。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的人口虽然确实经历了大幅度的减少,但这种减少的程度并没有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夸张。

在考虑了统计方法的问题、农民逃亡、奴隶制的残留和豪强坞堡藏匿人口等因素后,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三国时期的真实人口数字远高于官方记录的767万。至于具体数字是多少,虽然学者们有不同的估计,但普遍认为应在1400万至3000万之间。

毕竟三国时期能够维持总数达80万人的军队并持续40多年的互殴,需要相当庞大的人口数量支撑,你们说是不是呢?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