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崇祯”顺治皇帝的“洋祖父”——汤若望

“崇祯”顺治皇帝的“洋祖父”——汤若望

时间:2023-11-07 10:35:23来源:光明网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光明网的《顺治皇帝的“洋祖父”——汤若望》,希望大家喜欢。

一个在中国生活了47年的外国人,历经明、清两朝,还被清朝顺治皇帝尊称为“玛法”,也就是“祖父”,这个人是谁?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得到帝王如此尊崇呢?他就是德国人汤若望。

1619年汤若望首先到了澳门,四年后,他来到了明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北京继续学习汉学,观察天象,钻研天文历法,并给明朝大学士徐光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徐光启推荐,汤若望到钦天监的历局任职,参与《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汤若望给中国带来了天文望远镜,这是当时西方天文学的最新成果。他用望远镜观察天文现象,而且根据罗马教皇格列高里历(也称之为阳历)对明朝通行历法的缺陷进行了修正。

《北京志·科学技术志》记载:“天文学方面,明崇祯二年至七年(1629~1634)徐光启、汤若望(德)等吸纳西方最新成果,编制成《崇祯历书》。”“全书137卷,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天文学知识,成为中国学者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主要著作。”

崇祯时期,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新修订的《崇祯历书》还没有来得及颁行天下,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接着清军又攻入北京。在兵荒马乱中,汤若望仍坚守在北京宣武门的南堂,尽力保护着还没有镌刻完成的《崇祯历书》刻版和天文仪器。

北京 古观象台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一日,一场以日食推算为主题的新旧历法之争在京城观象台展开。汤若望预测的日食初亏、食甚、复圆时刻一个个都得到了验证,在场的人惊讶不已。同年,汤若望将《崇祯历书》压缩成103卷,清政府批准采用,定名为《西洋新法历书》。清廷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管钦天监的洋人官员。如今的北京古观象台还保留着汤若望工作的旧址。

北京 古观象台 汤若望工作旧址

汤若望虽然是从明朝过来的人,但在清朝更加受到重用,深得孝庄太后和少年顺治的信赖。清政府定鼎北京后,急需网罗各方面的人才,他在天文历法方面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才能,作为西方传教士,他具有相对中立的特殊身份,与明清两朝的关系都比较好。汤若望还懂得一些西方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孝庄太后甚至要求少年顺治皇帝亲切地称他为“玛法”。

北京市委党校院内汤若望墓碑所在地

顺治八年(1651),皇帝亲政后对汤若望三次加封,让他的洋“玛法”连跃三级,官至正三品。顺治十年(1653),又赐予“通玄教师”称号,顺治十五年(1658)授予“光禄大夫”封号。汤若望成为清王朝一品大员。康熙五年(1666年)汤若望在北京病逝,如今北京市委党校院内的汤若望墓碑上留下了康熙皇帝为他亲自撰写的祭文,“鞠躬尽瘁 臣子之芳踪”,这位深受中国皇帝尊崇的德国科学家,一生充满了创新和突破,成为了中西交流史上一位不朽的传奇人物。

转自:BRTV新闻《这里是北京》

来源:北京新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