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欧阳修”宋仁宗在位期间朝中四位大臣并称“嘉佑四真”,他们都是谁?

“欧阳修”宋仁宗在位期间朝中四位大臣并称“嘉佑四真”,他们都是谁?

时间:2023-10-31 10:35:03来源:邓海春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邓海春的《宋仁宗在位期间朝中四位大臣并称“嘉佑四真”,他们都是谁?》,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要问谁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或许人们会给出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在内的许多答案,然后展开激烈的辩论。不过,如果要评选最仁慈的皇帝,相信宋仁宗会是许多人都认可的答案。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以宽仁著称,因此尽管其在位期间并没有太多功绩,但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实际上,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王朝长久以来积累的各种矛盾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他所推动的“庆历新政”也以草草失败告终。不过,这倒并不是因为当时他的身边没有贤臣辅佐。恰恰相反,宋仁宗颇为倚重的四位大臣都拥有出众的才华,且十分值得尊敬,他们就是被称作“嘉佑四真”的富弼、欧阳修、包拯和胡瑗。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富弼生于洛阳,他自幼便与众不同,不但被范仲淹称赞为王佐之才,还凭借过人的文采被前宰相晏殊招为了女婿。在朝中的富弼以刚正不阿、直言不讳著称,因此,尽管因直言得罪过宰相吕夷简,也惹怒过宋真宗,他还是得以在宋仁宗即位后被封为了枢密副使。

欧阳修比富弼小三岁,他于天圣八年(1030)考中进士,同年富弼则是通过茂才异等科考试被授予官职。同年进入官场,又年纪相仿的欧阳修、富弼曾经一同反对宰相吕夷简,后来关系也一直相当友善。宋仁宗即位后,欧阳修官拜参知政事,他与富弼一同推行新政,在改革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然而,随着“庆历新政”的失败,欧阳修、富弼接连被贬出朝廷,前者在滁州知州的任上创作了大名鼎鼎的《醉翁亭记》,后者则在青州一带安抚流民、平定叛乱。至和二年(1055),富弼被宋仁宗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欧阳修则被任命为使者出使辽国,归来后授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相较于富弼、欧阳修,“嘉佑四真”的另外两人包拯、胡瑗尽管年纪更大,仕途却并没有那么顺利。宋太宗淳化四年(993),胡瑗生于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如皋市一带。出身官宦世家的胡瑗天资聪颖、热爱学习,早早便被视为才子,但他长大后七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直到四十四岁才在范仲淹的帮助下被破格提拔为了校书郎。

在朝为官的二十余年间,胡瑗凭借渊博的学识执教国子监,培养出了许多日后名声大噪的学者、官员,也因此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嘉佑四年(1059),胡瑗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桃李满天下的他不但得到了王安石、苏轼等同时代晚辈的称颂,还被明代官员程敏政称赞道:“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包拯出生于淮南道庐州合肥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一带。天圣五年(1027)考中进士后,包拯因不愿远离家乡而被任命为和州监税,后来为了更好地奉养父母更是直接辞去了官职,可见其为人至孝。直到双亲去世且守丧期满后,包拯才终于回到官场,并出任天长知县、端州知府等地方官。

庆历三年(1043),包拯被封为监察御史,由于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他又被先后派遣到京东路、陕西、河北路等地担任转运使。嘉佑元年(1056),包拯奉命权知开封府,后人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了许多包拯破案的传奇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图公案》和《三侠五义》。七年(1062),包拯突然染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继位,他拜富弼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封欧阳修为吏部侍郎,但遭到了后者推辞。宋英宗在位四年而崩,其子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反对变法的富弼和欧阳修一个主动辞去相位退居洛阳,一个因不愿配合请求致仕。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元丰六年(1083),闲居洛阳多年的富弼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岁。

综上所述,宋仁宗在位期间曾颇为倚重的富弼、欧阳修、包拯和胡瑗四人都活到了六十岁以上,在古代可谓高寿。他们四人当中,胡瑗最为人称道的是教出众多弟子;包拯为官勤勉、性格刚直,其形象经后世创作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包青天”;富弼、欧阳修曾经推动庆历新政,在新政失败后又位居宰执多年,直到宋神宗即位才逐渐退出权力中心,他们在朝多年的功绩无疑是值得认可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