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两人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宠物故事天地的《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两人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天下腹地,荆楚古国,三秦帝宅。历经六朝繁华,数遭战火蹂躏,而当今天子朱元璋,偏偏寄望于此。
“吾见南京城池高阔,水陆交通,占地枢要,宜为万世基业。”朱元璋一心欲在此开辟新天地,立万年基业。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南京只成其一生惆怅。
徐达深谋远虑,建南京为都
建文元年(1368年),张士诚败亡,江南战事平息。此时,朱元璋已占领江南大部分州县,只差最后一步登基称帝。
朱元璋心知,王业需要一个屹立不倒的都城作为根基,于是命心腹大将徐达率军五万直捣苏州,准备占领当时江南最繁华的城市苏州作为大明帝国的首都。
然而,此时距黄河流域的元顺帝政权尚存,中原战事仍未平定。徐达深谋远虑,认为朱元璋此时应以巩固江南为要。
他建议朱元璋以南京为都,既可依托南京的地理位置坚守江南,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又可调动军队北伐中原。南京虽非富庶之地,然而水网环绕,易守难攻,正好可以避开元军的锋芒。
朱元璋听后,觉得大有道理。的确,此时中原形势未定,仓促北伐势必后患无穷。以南京为大本营,才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再者,南京位置重要,拥有良好的水运条件,可确保军需后勤供给。经徐达一番分析,朱元璋敲定主意,决定以南京为大明帝国的首都。
当年六月,朱元璋正式在南京应天府升殿处理政务,正式以南京为帝都。自此,南京成为大明的政治中心,朱元璋也在此建立起枢密院、六部、都察院等管理天下的政务机构,南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
朱元璋深知,一个稳固的都城,直接关系大业的成败。选择南京为都,实乃当时的上策,奠定了大明王朝立国的基础。
朱元璋暗中勘察,欲定万世大都
成祖朱元璋是一个谨慎的人,他深知迁都之事非同小可,必须慎重其事。尽管在徐达的建议下初定南京为都,但朱元璋的心中一直认为南京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选。他明白,一个帝国要开创鼎盛盛世,必须有一个符合风水地势、资源丰富的帝都为后盾。
所以,朱元璋一心想找到一个适合大明万世基业的长久之都,便暗中安排心腹东西南北勘察各地风水地理。他还派遣朱棣、朱橚等亲信四处踏查,要找出一个龙脉凝聚、天时地利人和的所在,以建造大明千秋万代的帝都。
朱元璋着手考察的,主要有两个地方:南京和长安。他认为,南京毕竟是当年权宜之计,附近水网虽多,却也限制了陆路交通。且南京处于江南低洼地带,四周无险可固,不利长期防守。长安则不同,它拥有充足的兵粮资源,又有关中天险可拒敌,最适合建都。
为此,朱元璋还特地派遣心腹蒯祥前去长安实地踏勘。蒯祥历时一年,终于回报长安沃野千里,兵粮丰沛,宜都名区。朱元璋看后非常满意,这更坚定了他要选址长安的想法。然而迁都大事岂能仓促,朱元璋还需进一步排除万难,方可实施。
朱标北伐长安,父子都城梦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长子朱标奉命出巡长安,进一步考察迁都之事。此时的长安已颓圮破败,但城基仍在,万般建筑尽毁,唯有唐朝宫殿遗迹犹存。朱标历时一个月进行实地考察,看到这座沉浸在历史中的古都,不禁心潮澎湃,兴奋难耐。
长安的宏伟气势,丝毫不因岁月流逝而减少分毫。朱标看到唐朝宫殿虽已破败,但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充满皇家威严。设若进行修缮,这些建筑必将恢复往日风采。
更让朱标心驰神往的是,长安拥有充沛的物产资源,牧猎繁盛,而且毗邻关中粮食主产区,所处之地无疑是天府之国。
踏勘的一个月里,朱标已完全被长安的魅力征服。回朝后,他兴奋地向朱元璋详述长安地理形势、存续建筑及资源情况,反复向朱元璋强调长安必为大明万世基业之理想都城。朱元璋听后,久久不能决断。
他认为朱标的建议极有参考价值。的确,长安历史悠久,风水地势尤佳,既是汉唐的帝都,又接近关中粮食供给,确实是极佳的帝都之选。只是长安离江南甚远,中原尚未完全平定,倘若仓促迁都,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朱元璋作出决定,准备过渡阶段,逐步实施迁都长安的计划。他下旨在长安进行大规模的宫殿修缮工作,同时加强对关中地区的军事管控,准备在北伐成功、中原稳定之后迁都长安。他还打算待北伐成功后,便让朱标接替自己登基,在长安开创大明的万世基业。
天妒英才,朱标早逝梦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朱元璋与朱标的迁都长安大计,终因一旦天意落空。就在准备北伐、稳定中原之时,承载着朱元璋和朱标无限期望的朱标,突然染疾去世,年仅二十九岁。
朱元璋闻讯后,悲痛欲绝。他的爱子朱标,正是大明中兴的最佳人选,一旦他去世,朱元璋对长安的憧憬也随之破灭。他觉得这是天意作祟,长安必然成为自己的禁地。百般建设、茕茕孑立,终成习水寒烟。
从此,朱元璋对迁都之事再无提起,南京遂成为大明的永久都城。他在南京建造宫殿、扩建城池,仿佛要通过这座都城的繁荣来弥补心中遗憾。
然而,他的内心深处,那个迁都长安、与朱标共同打造帝都的梦想,已在朱标死去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南京建成大都,终成朱元璋一生遗憾
建文四年(1372年),北伐基本成功,元朝退回漠北。次年,朱元璋正式颁布迁都南京的诏书。这座六朝古都曾破败不堪,现在作为大明永久帝都,需要重建与新生。
朱元璋下诏在城内广辟宫室、官署,京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他还建造城墙,经过多年修筑,终于形成了一道七十二里长的城墙保护着南京。这些宏伟的建筑遗迹,至今仍显示南京当年的鼎盛气派。
然而,朱元璋的内心并未因此感到欣慰。南京虽然繁华,却再也不是他梦想中的万世都城。每每行走在宫殿之中,朱元璋难以释怀对长安的失望,和对朱标的牵挂。
建文二十三年(1399年),朱允炆继位后,听信谗言,意图废黜藩王。靖难之随即爆发,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最终占领南京。自此,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不再,北京成为明朝新的帝都。
南京从一个权宜之计,经过朱元璋二十余年的经营,终成为一个盛世都城。然而它终究没有达成朱元璋的万世都城梦想,只在明朝短暂停留了几十年,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后人追思朱元璋,不得不叹息命运的无常。他一生南征北战,终结元朝统治,功勋卓著。奈何想要在南京开创万世基业的心愿落空,这座都城注定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结语
历史沉淀下的遗迹,往往承载着种种不为后人知的故事。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曾是朱元璋寄托心血打造的大明帝都,也凝结了他对承前启后的憧憬。惟愿这段过往,能给我们后人一点启迪,不枉我们追思前人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