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吴王”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然有人怀念他?

“吴王”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然有人怀念他?

时间:2023-10-28 09:25:01来源:摩擦知识火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摩擦知识火花的《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然有人怀念他?》,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公元618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建立了大唐王朝。是一个大好河山即将被开辟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在这其中,李世民最小的儿子李恪,一生命运坎坷,却让后人津津乐道。

李恪生于武德元年,其生母杨妃是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的女儿。由此可见,李恪血脉之贵,是大唐王朝诸王之最。然而,命运弄人,贵胄之躯,承载的却是太多悲欢离合。

武德四年,年仅三岁的李恪被李世民封为长沙郡王。那一年,李世民刚刚稳定帝位,开始了一系列巩固王朝的举措。封赏宗室与重臣,是他首要之事。李恪作为李世民的幼子,封郡王已可见一斑。

那天,李世民亲自为不及膝的李恪穿上金苑菊紫袍,戴上璎珞玉冠,傲然坐在龙椅上,十分娇俏可爱。李世民心中喜形于色,众臣也称赞不已。朝堂之上,父慈子孝,一派欢乐景象。

然而这喜悦之情,并未持续太久。就在李恪受封的那一年,杨妃就因产后疾病去世了,年仅二十四岁。李恪天生聪慧,虽然年幼,也明白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痛苦。

三岁的他,跪在杨妃灵前泣不成声。李世民也深感悲痛,他失去了最宠爱的妃子,李恪也失去了生身之母。逝者已逝,生者的路,还得向前走。

武德九年,八岁的李恪被李世民封为蜀王,获得了包括益州在内的广大土地。蜀地民风简朴,在隋末动乱中也较为平稳,李世民将这片富庶之地封给李恪,是想让他早日历练为官,增强治国能力。

那一年春天,李恪要离开长安,赴任蜀地。临行前,李世民特意和他共进了一餐别饭。一父一子面对面坐着,食未下咽,两人都红了眼眶。

看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李世民不禁叹息,转眼间,恪儿已长这么大了。朝代兴衰,江山易主,儿女终究是要长大的。

李恪赴任后,勤政爱民,深得蜀地百姓欢心。八岁的他,已经初露领导人的风范。李世民见状大喜,更加宠爱这个聪慧过人的儿子。

贞观八年,李世民实施“息兵修文”的策略,减轻军事活动,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当年冬天,李恪从蜀地赶回长安,与李世民团聚。

那一年的长安,热闹非凡。李世民亲自巡视文庙、史馆、经学院,检查文化教育兴盛的情况。李恪也跟在父皇身边游历,颇有兴味。

原来,这个婴儿就是武后所生的李忱,李世民白手起家,深諳人情世故,为了巩固政权,不得不纳武后。李恪听后,久久不能言语。

这一年,李恪十五岁,已逐渐明白宫廷之中暗潮汹涌。他知道,自己和这个刚出生的弟弟,命运已然不同。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为了加强王朝核心区的控制,不顾群臣反对,决定实行“二王并封”,分封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们为王以强化地方实力。

这一年,李恪去职,由李弘节接任蜀王,李恪则被改封为吴王,获得了以扬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流域作为封地。这片土地虽不如蜀地富庶,却也是大唐南方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李恪从蜀地赶回长安,跪受父皇诏书。李世民亲自为他穿戴吴王冠服,又叮嘱他勤政爱民、严格律己的要诫。

李恪拜谢父皇教诲,立誓必当竭力匡扶社稷。临行前,李世民再次为他摆下别席,一别就是三年。

贞观十四年,李恪赴吴王任上,不料却发生了一个意外——当年冬天,吴国境内暴雪,李恪看到百姓们苦不堪言,于是下令士兵们进入百姓家中取柴烧火取暖。

这一行为,却被一些遭士兵拒绝开门的百姓告到朝廷,说吴王滥用兵力破坏民宅。当此之时,李世民正值盛年,他认为这是儿子的过失,于是将李恪撤回长安软禁,由李素节暂代吴王之位。

此事传来,李世民十分懊恼:“我辅佐恪儿多年,不能教导他避过这样的过失,该受罚。”可见,他对李恪寄予厚望。当晚,他为李恪摆下私宴,一番痛饮后,扶儿入宫歉别。

李恪也深感愧疚,他明白自己沉迷声色,疏于政事,还得重新修身治国才是。一别三年,可以潜心学习,为将来做更好的准备。

永徽元年,李恪被任为安州都督。李世民还亲手为他写下了一封《诫子书》,将做人治国的道理讲的清清楚楚。李恪拜读父训后,泪如雨下。他明白父王对他的一片苦心,誓要牢记教诲,重新做人。

李恪拜谢皇恩,赴任后果然勤政爱民,深得百姓敬仰。当年冬天,听闻父皇染病在床,李恪日夜兼程赶回长安侍奉,父子两人相顾无言,只是互相紧握着手不愿松开。

永徽四年冬天,李世民驾崩。李恪于父丧期间每日痛哭失声,几近虚脱。时值岁寒,他穿着单薄的丧服跪在父亲灵前,身子一抖一抖,忠心难忘父恩。

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根据李世民的遗诏,李恪继续担任安州都督。高宗亦十分敬重这个弟弟,每每与李恪谈话,也仿佛在与父亲相见。

此时的李恪已三十有四,经历父亲驾崩与丧期哀痛,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对理政之道也见解更深。他勤勉治事,使安州百姓安居乐业,也为自己日后登基储存人心。

永徽六年冬,爆发了著名的高阳公主案。公主因房遗爱之子房遗直得罪,诬告李恪谋反,欲除掉这位有力竞争皇位者。

时值深夜,李恪正在宫中休憩,忽然间数十名禁卫军杀入,将他五花大绑。李恪激烈反抗,左右亲信也奋力相救,最终仍是多方围攻之下被擒。

这几日长安料峭寒风呼呼,李恪却再也感觉不到冷了。他凄然望着宫殿顶棚出神,想起自己还未尽的人生。眼看就要气绝,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诅咒道:“构陷良善,国家如有灵,愿将无忌一门粉碎。”

李恪殉难的噩耗迅速传开,安州百姓闻讯痛哭不已,李氏宗人也无不悲愤。李恪生前深得民心,别时百姓都还惦念着他呢,一夜之间,这位明君就这样离世了。

而造成这场冤案的长孙无忌,也在高宗天授元年被贬为庶民,他一门被灭,正如李恪生前诅咒的那样。

数十年后,唐中宗李显继位,平反昭雪冤案。李恪被重新入祀宗庙,追封景王,谥曰愍。自此,李恪之名得以雪冤,其英名与功绩将可流传千古。

十一

当今社会,李恪作为李世民的幼子,其才华与遭遇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李恪生来聪慧,文武双全,深得父皇宠爱。他能够勤政爱民,深得民心,本已是少有的明君之才。只因宫廷暗潮汹涌,遇到权谋算计,才英年早逝。

然而对李恪的冤案昭雪,让后人看到,苍天之上自有公理。李恪的英名不朽,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世事沧桑,英雄激扬,李恪那段坎坷而传奇的命运,值得每一个后来者学习与缅怀。不论生前际遇如何,只要心存善良与正义,就一定会得到公正的评价,这是历史的必然。

结语

李恪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份正义与善良。每当想起他时,我们既会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更会由衷地钦佩他那颗乐于奉献的心。

世人来来往往,英雄辈出。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而正义与道德的光辉则会永远闪耀。让我们缅怀李恪这位可歌可泣的英烈,以他为鉴,兴利除弊,共创美好春天。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