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李善长领导的淮西集团,为什么斗不过文官集团?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淮下书生的《李善长领导的淮西集团,为什么斗不过文官集团?》,希望大家喜欢。
李善长之死,其实是太子党所为!
李善长剧照
前面淮下书生讲了,洪武十八年是勋贵和文官,他们力量此消彼长的一年。
有人说了,勋贵多行不法,被打击很正常。这一点确实没错,但多行不法不代表他就要谋逆,也不代表老朱就一定要他死?《明实录》里老朱不但没有杀李善长,反而在替李善长向文官求情,李善长最后也是自杀的。
《明实录》记载
有人又说了,老朱真想保李善长,一句话的事情,为什么被文官们左右了呢?
实际上,李善长案发生前,不能简单说成是勋贵和文官两派的斗争,而应该是老派勋贵,新派勋贵和文官之间的斗争。老派勋贵以李善长为首,新派勋贵则是以蓝玉为核心。
蓝玉剧照
洪武十八年前后,老朱提拔新派勋贵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给太子朱标留下一套武将班子,一个是增加淮西勋贵的力量。最终就是要在恢复科举的前提下,保证勋贵和文官力量仍然处于平衡。
然而这种平衡最终没有促成,因为新派勋贵蓝玉不但没有和老派勋贵共同抵抗文官,反而在李善长案发生的过程中,替文官们递了刀子。
老朱提拔新派勋贵有两个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老朱为什么要恢复科举?
老朱废除科举是觉得科举选出来的官员文章写得好,但办事能力不行。他想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于是他恢复了类似于汉朝的察举制。然而这种地方举荐人才的弊端也很大,容易暗箱操作。结果发展了十几年,举荐出来的人才还不如科举考出来的。最最关键的是,老朱要给太子朱标留下可用的人才。
察举制
我们知道,老朱对接班人的要求主要就是崇文厚德。朱标如此,后来的朱允炆也是如此。包括在对待孙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更喜欢偏文的朱高炽。
毕竟二代帝王,守成之君,肯定是以文治国,而不再需要马上天子。为了配合二代文皇帝,必然需要重儒教、兴科举。
朱标剧照
所以科举必须恢复,至于科举恢复后,文官们得到加强,老朱是清楚的,但他不能改变。他能做的,只有尽量去平衡,这就有了新派勋贵的诞生。
同样是淮西勋贵,新派为什么不和老派共情,反而帮助文官呢?
首先你看看蓝玉是朱标什么人,妻舅,妻子常氏的舅舅。这个关系很铁啊,铁到蓝玉曾向朱标举报朱棣在燕地僭越。用蓝玉辅助朱标,老朱是放心的,即使蓝玉犯了许多错,也能接受。
蓝玉、常遇春、朱标关系
而文官这一块,如果你注意洪武十八年的科举,你就会恍然大悟。当年殿试练子宁是榜眼,黄子澄是探花。齐泰也是这科的进士。
齐泰、黄子澄、练子宁后来都是朱允炆倚重的人,也可以说是太孙党。
太孙党和太子党,本质上区别不大,如果朱标没死,后来这几个为代表的文官,也一定是为朱标服务的,尤其黄子澄还是东宫伴读。
洪武十八年科举部分名单
也就是说文官围绕太子,蓝玉也围绕太子,他们自然而然产生共情。三派势力中两派走到一起,那么第三派必然遭殃。
老朱对东宫将来的布局已经基本成型了,自然不会大动文官,太子也成了文官们肆无忌惮的挡箭牌。而李善长面对大势已去的局面,只能以自杀促成这样的布局。
因此,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老派勋贵的覆灭,完全是文官们推动的。后来朱标的突然死亡,也使得老朱不得不重新为太孙布局,这时候蓝玉为代表的新派勋贵就成了威胁太孙朝的定时炸弹,所以蓝玉案不得不爆发。
蓝玉剧照
到了建文帝上位时,淮西老派新派勋贵,都对文官们彻底失去了威胁,文官与勋贵的矛盾,迅速转变成了文官和藩王的矛盾,没了制约的文官,便开始了非常激进的建文削藩。后面朱棣被逼靖难,清君侧,清的其实就是这帮人。
朱允炆剧照
朱棣上位后,便下令毁坏《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彻底否定了洪武十八年的472名进士。回到洪武十八年,这一年是勋贵和文官势力此消彼长的一年, 文官这边长的是科举的恢复,勋贵这边消的是徐达的薨逝,而徐达,正朱棣的岳父,所以你们看懂了吗?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