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昌邑”海昏侯刘贺:皇帝不满月,千古第一人

“昌邑”海昏侯刘贺:皇帝不满月,千古第一人

时间:2023-10-06 16:25:51来源:浩然文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浩然文史的《海昏侯刘贺:皇帝不满月,千古第一人》,希望大家喜欢。

海昏侯刘贺:皇帝不满月,千古第一人

#古籍里的历史#

包贝尔版刘贺

一提到西汉刘贺,大家心里会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印象,第一个就是传统史书中所写的荒淫无道,上位二十七天就犯下上千条罪行的昏君,另外一个则截然相反,根据他墓葬出土的《论语》屏风、孔子像、成套的编钟认为,刘贺是一个精通儒学,擅长音律的人。不过文史君认为史书可能经过删减,通过贬低刘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陪葬品则是海昏侯后人放置,可能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并不一定是刘贺生前挚爱。

帝位的兴废和统治者的个人道德并无直接关系,刘邦好女色,嗜酒不喜诗书,成就开邦伟业;南唐后主李煜,风花雪月,诗词传世,最终只能空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么刘贺又做了什么,让他登基仅27天就惨遭废除呢?今天让我们回到西汉,从新认识一下这位“不满月”的皇帝刘贺。

一、快乐的诸侯王

其实刘贺本来是有机会直接当太子的,但是他老爸刘髆不争气,夺嫡时失败了,还把舅舅李广利等人都赔进去了,最后只得老老实实地当昌邑王,呆在山东胶州。

刘髆这人也是命短,没几年就去世了,只留下6岁的刘贺继位藩王。刘贺贵为藩王,又无父兄管教,过上了“快乐”的成长岁月。在大家的想象中,作为皇室宗藩自然要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报效大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汉朝自七国之乱后,景帝、汉武两朝全力削藩,打击地方势力,动不动就夺爵亡国,诸侯见此情景自知要是好好学习,搞不好会让皇帝认为自己有什么想法,只有不学无术、声色犬马自污,才能平稳度过这一生。刘贺自然也不例外。班固《汉书》中也多处提到“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4年昭帝驾崩。

汉昭帝

昭帝无子嗣,群臣想拥立广陵王刘胥,此人是武帝的儿子,并且屡经政务历练,但是霍光否定了这个建议,理由是武帝曾说过刘胥不是当皇帝的料,其根本原因是刘胥早已成年,并久经政务,若是继位为帝,哪里还需要霍光这位辅政大臣呢?

霍光经过精心挑选选了昌邑王刘贺,一来刘贺没有政治经验,更好由霍光辅政,二来刘贺在朝中没有根基,势力全无,登基之后若想坐稳皇位,也只能依靠霍光这位辅政大臣。选定之后霍光火速以太后名义征召刘贺到长安主持丧礼,继承大位。

经过一系列的礼仪和程序,刘贺意外的成为了西汉的第九位皇帝。霍光并未感到欣慰,因为事情开始向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寇振海版霍光

二、不配合的演员

刘贺虽然贵为藩王,但是从小快乐成长的他并没有接受多少帝王训练,对于权力运行方式的认识并不全面,而且之前也没有觊觎帝位的野心,对朝野局势也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当继位诏书到达王府后,第二天刘贺就快马加鞭走上了继位大道。这给日后的废立埋下了后患。

第一,全面接管朝廷政务。

刘贺虽然是和朝廷的迎立团队一起到的长安,但是昌邑国的随从团队也没闲着,没几日200余人的团队随从就浩浩荡荡赶到长安,这可不是怕刘贺吃不惯长安菜的生活助理,而是刘贺带来接管朝廷的政治班底,这些人不仅有刘贺的老师、门客,就连昌邑国的宰相都带来了,并任命为长乐宫卫尉,直接接管禁军保护刘贺安全。《汉书》记载:“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缓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这样大肆对昌邑故人的封官加爵看起来荒诞,实则是刘贺进行政治布局对自己亲政奠定基础,这无疑触动了霍光的利益。

早在从昌邑国出发之前,刘贺的老臣王吉就上书说:“今大王以丧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勿有所发。且何独丧事,凡南面之君何言哉……大将军仁爱勇智……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一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愿留意,常以为念。”但是刘贺毕竟长期远离政治中心,没有经历过权术训练和政治斗争,再加上无论是汉高祖还是汉武帝无不乾纲独断,雷厉风行。刘贺自然认为自己九五之尊,一个小小霍光能奈我何?就在刘贺大肆任用昌邑故人的时候,旧时心腹张敞、龚遂也纷纷进谏,张敞说“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风听化。国辅大臣未襃,而昌邑小輦先迁,此过之大者也”。龚遂说“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一部分昌邑班底已经认识到将霍光排除在政治中心的想法并不可行,需要缓慢图之。

第二,收缴兵权。

刘贺登基之后迅速任命昌邑国宰相常融为长乐宫卫尉,负责自己的安全。对于军权就麻烦许多,霍光自幼侍奉武帝左右,武帝去世之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辅政大臣,掌管军权此为名正,加上霍光领兵多年,在军中威望颇深,想要去除霍光在军中的影响不是易事。

但是刘贺对于这件事的难度没有充分认识,在刘贺的想法中,将领与士兵都是大汉的威武之师,听命于虎符,直接从霍光手里拿回兵权确实说不过去,那就换一套虎符就行了。于是改易节上旌鹿的颜色,通过改变调兵符信,收夺被霍氏独掌的调兵权力。

汉朝虎符

第三,丧期不悲痛,私祭亲爹。

汉代以孝治天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不仅仅是一种品行,更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作为帝王更要以身作则。刘贺藩王继位,承接昭帝大统,那就是承接昭帝一脉。不过这事也很尴尬,那就是昭帝和刘贺虽然是叔侄关系,但是还真没什么感情,两个人远隔千里不仅没有见过面,而且在年龄上相差不大,属于同龄人,让一个20几岁的人管另一个同龄人叫爹,还真是强人所难。

同时,刘贺对他爸爸是真的孝,十分思念他,到了长安之后,“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公然自称为昌邑哀王餺嗣子,这就意味着刘贺否认与昭帝上官皇后的母子关系,朝野震动,虽然是表达了自己的孝心,同时也为自己的敌人递上了致命的武器。

这一番操作下来,霍光大为头疼,本来是想找个没势力的藩王继续当辅政大臣的,照这个节奏恐怕要提前回家抱孙子了。

霍光

三、霍光的反制

既然刘贺这个演员不接受霍光导演的剧本,那么霍光就要换演员了,棘手的是刘贺已经走上了政治舞台,出演了皇帝这一角色,如何让他走下皇位成了一个很难的问题。不过对于霍光来说无非是再写一个剧本而已。

废立皇帝这可是一件大事,对臣子而言只有忠君,废立大事是乱臣贼子才会做的事情,所以就算是历史上有周公、伊尹作为榜样,霍光也断然不敢一人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废除刘贺决不能是霍光的个人意见,于是霍光决意开会统一思想。霍光秘密地和车骑将军张安世商议讨论,召集丞相、御史等高级官员到未央宫开会。霍光首先发言:“昌邑王登基之后很荒淫无道,这严重威胁了大汉的江山稳定,大家有什么看法?”大家一听霍光发言吓得大惊失色,不敢说话。会议一下子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田延年站了出来,离席按剑,说;“霍光是托孤大臣,将天下托付给将军。而且大将军能力出众,忠心耿耿,要是大汉江山不保,大将军有何面目见先帝?今天讨论的议题谁不支持,我就砍了他。”会场瞬间统一了思想。最后霍光还不忘感谢大家一番,并表示自己一定为大汉肝脑涂地,不负大家期望,大会顺利结束。

上官皇后

霍光第二步就是胁群臣觐见太后,就算是辅政大臣也没有废立皇帝的权力,只能求助于最高统治者的母亲太后,但是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话说哪有外孙女不听外公话的,更何况自己的爷爷上官桀全家都被霍光砍了,要是不听话,外公可是会砍人的,上官皇后还是不太想这么早一家团圆的,所以很快同意群臣的请求,颁发诏书,废掉刘贺。

虽然在程序上做到了合理合法,霍光的心依旧没有放下,刘贺毕竟是一国之君,加上昌邑班底在长安中也有一定势力,霍光命太后召见刘贺,并将其囚禁起来,隔绝他和外部的联系,与此同时霍光决定将刘贺的昌邑班底从物理上消除,将两百余人全部抓捕杀掉。在行刑之前这些人并没有跪地求饶,而是无比悔恨地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副愿赌服输的样子。由此可知,在霍光要废立刘贺的同时,刘贺也在筹谋诛杀霍光,只是计划没有坚定地执行下去。

当刘贺被囚禁,昌邑班底全部清除,大局已定,刘贺这个不配合的演员也要从舞台的中央下场了。如同刘贺的登台隆重且繁琐。

最后在禁军的保护下,百官见证,刘贺来到了太后的寝宫,接到了被废的诏书,刘贺失去的不仅是帝位,昌邑国也被废,仅保留两千户俸禄。一场帝王夺权大戏,落下了帷幕。

当演员下场,霍光可能是不愿意节外生枝,也可能是担心刘贺再次自由发挥破坏剧本,霍光决定亲自送刘贺回到封地,在临别的时候说了好自为之之类的劝诫之言。

废居昌邑后的刘贺开始了被监禁的生活,后来继位的汉宣帝对于这位前任也是百般小心,派亲信大臣前往监视。

四、悲惨的余生

就在刘贺被软禁11年后,汉宣帝接到大臣的密报,说刘贺已经身体很差,无法步行,精神恍惚了。可能是宣帝想对刘贺斩草除根,还可能是宣帝认为此人已经无足轻重,宣帝“优待”刘贺,封其为“海昏侯”,食户四千邑。海昏在今天的江西,在西汉时这里仍属尚未开发之地,地处江南,气候卑湿,丈夫多早夭。刘贺本就身患风湿,“疾痿,行步不便”,江南恶劣的气候环境无疑会加剧刘贺身体的消耗。即便如此,宣帝依旧没有放松对刘贺的监控。

几年之后,刘贺因与孙万世妄议当年之事而被宣帝知晓,而处以“削户三千”之刑,这也成为了压倒刘贺的最后一根稻草,刘贺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压之下,不久便薨了。

文史君说

其实每一个都是演员,拿着命运的剧本,在想象不到的地方出演不同的角色,刘贺本是诸侯王出身,远离朝政逍遥快乐,本来可以随心所欲过完自己的一生。然而,昭帝早亡,无嗣继位,权臣当道,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一个从未想过要承接大统的人继承了帝位。然而刘贺不愿意拿着别人的剧本出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最终被导演霍光撤下了角色,不知道回到封地的刘贺有没有后悔踏上长安之路?

参考文献

王英超:《刘贺形象的历史改塑与重新发现》,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张建文,王小琴:《天命之争:刘贺被封海昏侯史事微探》,《地方文化研究》2021年第2期。

于全介:《刘贺废黜新考—兼评昌邑王废黜考》,《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我好饿好饿)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