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大别山”刘邓大军兵强马壮,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为何没有在大别山站稳脚跟?

“大别山”刘邓大军兵强马壮,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为何没有在大别山站稳脚跟?

时间:2023-10-05 11:45:02来源:烛下青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烛下青史的《刘邓大军兵强马壮,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为何没有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希望大家喜欢。

1948年3月28日,刘邓大军在陷入极度危难的情况下,不得不化整为零全部撤离大别山。从挺进大别山时的6个纵队共12万人,到撤离时仅剩下不足7万人,兵员折损近六成。

从战略意义出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当时,敌军无论是兵员数量还是武器装备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我军。如果继续被敌军牵着鼻子走,对我军而言势必会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扭转不利战局,伟人一口气下了多道命令,这其中就包括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为何兵强马壮的刘邓大军,无法在大别山立足?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要义

1946年6月,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调集30万兵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我中原军区仅有6万余人,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分兵两路,分别向陕南和鄂西北地区突围,并顺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原突围。

一年后,以伟人为首的军委领导,为了摆脱不利局面,争取对我军有利的战略地位,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正是从这时起,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而外线作战的核心关键点,正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要想完成这个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刘、邓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歼灭驻守在鲁西南地区的敌军。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刘邓大军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随后在伟人的电令下,二人又率军马不停蹄地率军向大别山进军。

按照伟人的设想,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后,不仅会对南京、武汉等重镇形成威慑,还能有效地打乱老蒋的战略部署,继而为我军进行战略反攻创造新的战机。

无法站稳脚跟的原因

刘邓大军在刚进入大别山时,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队伍中绝大多数兵员都是北方人。而大别山的气候潮湿多雨,外加蚊虫鼠蚁过多,导致很多战士都生病了,这势必会影响战斗力。

其次,大别山的道路十分险峻,很多重型武器根本无法搬运至目的地。无奈之下,为了提升行军速度,不得不放弃这些部队赖以生存的辎重。

还有就是当时刘邓大军缺医少药,指战员们生病之后,根本得不到及时治疗,进而导致大批非战斗减员,这也是影响我军战斗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不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说白了就是群众基础过于薄弱。原因是敌军在大别山地区,推行了十分残酷的高压政策,有人胆敢支持我军,就会受到无情地打压,严重的甚至还会丢掉性命。

在这些极其艰难的条件之下,刘邓大军还要受到白崇禧的围追堵截,这些客观因素罗列在一起,让刘邓大军损失近半,最终为了保存力量,不得不退出大别山。

参考资料: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的立足之战》金台资讯

《刘邓大军怎样站稳大别山》人民网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8日 06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