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线”野识推介246:地理大发现:中国人口分布图,最早有他来绘制的。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鲁春林老师的《野识推介246:地理大发现:中国人口分布图,最早有他来绘制的。》,希望大家喜欢。
野识推介246:地理大发现:中国人口分布图,最早有他来绘制的。
原创 知识小助手 有用的知识点
2014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在看到一张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时,地图旁边的一段字这样写道:“线以东地区以43.71%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39%的人口;以西地区占国土面积56.29%,而人口仅占5.61%,这些人口主要生活在适宜和基本适宜地区。”直观地展示出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现实。
李克强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那么什么是胡焕庸线呢?胡焕庸又是谁呢?
胡焕庸(1901-1998),字肖堂,江苏宜兴人。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1919-1923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就读,1926年在东南大学补读地学系学分后获理学士学位,1926-1928年留学法国。回国后到中央大学任教,后任地理系主任、教务长;兼任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1953年在治淮委员会任技术委员,1953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1957年创建国内高校最早的人口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地理研究室,1983年任人口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兼任上海市人口学会顾问、名誉会长,中国人口学会顾问,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顾问等。
1935年胡焕庸在《地理学报》(二卷二期)发表了开拓中国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并附有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雨量图。该文发表后不久即被美国Geographical Review杂志全文翻译介绍,英、德地理刊物亦相继介绍或转载了这篇论文。
地图上从瑷珲到腾冲的这条直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切变线’或‘突变线’,它的被发现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最本质、最稳定的格局。事实上,86年后的今天,“胡焕庸线”的位置和性质未能稍变,而且后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证明,它不仅是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也是其它人文地理甚至自然地理景观的分界线,成为中国地理结构中堪与“秦岭-淮河线”并立的最重要的地理界线,也是唯一以人命名的中国地理界线!”
这条分界线的神奇之处,不止在于它是人口密度的分界线。
它还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基本重合
还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
是不是非常神奇?
胡焕庸已经如此牛逼了,那你知道他的老师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