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巴甫洛夫”41年巴甫洛夫被判死刑,斯大林划掉判决书上3个词,然后说了句话

“巴甫洛夫”41年巴甫洛夫被判死刑,斯大林划掉判决书上3个词,然后说了句话

时间:2023-08-23 22:15:03来源:阿鑫历史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阿鑫历史说的《41年巴甫洛夫被判死刑,斯大林划掉判决书上3个词,然后说了句话》,希望大家喜欢。

1941年7月28日,苏联陆军大将,前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因叛国罪被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年仅四十四岁。

在签署判决书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划掉了判决书上的三个词,随后轻声感叹道:“他还是晋升得太快了。”

与此同时,在苏联的西部地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五百五十万大军正在狂飙突进,目标直指苏联首都莫斯科。

为何斯大林会选择在这危急时刻临阵斩将?他划掉的三个词是什么?“晋升太快”是巴甫洛夫的真正死因吗?

步步高升

巴甫洛夫出身非常低微,只有初中的学历,很早就加入了沙皇俄国的军队讨生活。

1917年,俄国爆发了2月革命,沙皇俄国解体,巴甫洛夫离开军队逃回了家乡。

同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带领俄罗斯共产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苏维埃俄国。

新生的苏俄面临着诸多危机,包括国内的保守反动势力的武装反抗,以及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列强的武装干涉。

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开始大规模征召兵员,组建忠于苏俄的“红军”。

巴甫洛夫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终放弃了保守势力的招揽,选择在1919年加入了俄罗斯共产党以及苏俄红军。

通过三年艰苦的战斗,红军击溃了国内的保守反动势力,也挫败了国外势力的武装干涉,保护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在这一过程中,巴甫洛夫战斗非常英勇,时常冲锋在一线,他很快就因为战功而成为了一名基层军官。

由于读过书,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巴甫洛夫后来被军队送去了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

作为苏联最负盛名的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一向被称为是“元帅的摇篮”。

朱可夫元帅、崔可夫元帅,包括中国的刘伯承元帅都在这所军校进修过。

巴甫洛夫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后,致力于学习最先进的装甲兵技术,随后他又进入了军事技术学院速成班就读。

在学校里,巴甫洛夫学习非常认真勤奋,很快就成为了全校有名的学霸。

从学校毕业后,巴甫洛夫成为了苏联装甲部队的创始人之一,担任了苏联第一个机械化团的团长,随后又成了第一个坦克旅的旅长。

斯大林对巴甫洛夫寄予厚望,而巴甫洛夫也没有辜负斯大林的期望。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巴甫洛夫奉命带领一个坦克旅支援西班牙左翼联盟。

他在西班牙战场上大放异彩,屡次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壮大苏联威望的同时,也让苏联军方看到了装甲部队的巨大潜力。

1937年巴甫洛夫从西班牙返回苏联,立刻就升任为了装甲坦克部的部长,负责建设苏联的装甲坦克部队。

1939年冬天,苏联与芬兰因领土纠纷爆发战争。

在战争刚开始,苏联就陷入了苦战之中,两国漫长的国境线上布满了泥淖的沼泽,苏联军队因为不熟悉地形屡次陷入芬兰的埋伏,进而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以至于损失惨重。

斯大林见战况不顺,下令让巴甫洛夫带领新组建的装甲部队进行战略突破。

1940年1月,巴甫洛夫带领一个装甲兵团投入战场,很快就突破了芬兰重兵布防的“卡累利阿地峡”,将芬兰军队拦腰斩断。

随后,巴甫洛夫带领部队继续向前突进20公里,并包围了芬兰的主力部队,最终迫使芬兰求和。

苏芬战争最终以芬兰的割地求和而告终,巴甫洛夫则因为战功突出,升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官,成为了苏联军方的高级武将之一。

1941年,斯大林亲自向四十四岁的巴甫洛夫授予大将军衔,并任命他为西方面军总司令,负责防守纳粹德国,这让巴甫洛夫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但很快,他就从巅峰跌落,粉身碎骨。

战场惨败

巴甫洛夫是非常典型的学院派武将,他重视理论基础与战术配合,亲自指挥过的战斗其实并不多。

斯大林之所以会重用年轻的巴甫洛夫,最大的原因不是巴甫洛夫有多强,而是因为当时的苏联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实在无人可用了。

从1937年开始,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

短短两年间,130万人被逮捕判刑,68.2万人被枪决,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共产党高官、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各层级的精英军官。

由于大清洗的影响,苏联军队中的高级军官几乎被一扫而空,巴甫洛夫这样缺少经验的武将也因此才能成为大将,并执掌一个方面军。

可以说,巴甫洛夫就是赶鸭子上架,他根本就没有统领一个方面军的资历与能力。

就在巴甫洛夫上任后不久,希特勒就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计划在半年之内拿下苏联,而驻守在苏联西部边境上的巴甫洛夫,就成了希特勒首先要干掉的目标。

1941年6月22日,德国调集了全部兵力的百分之八十,共计148个师550万人的庞大兵力,一举越过边境攻入苏联。

德国传统军人冯博克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军主帅,他麾下的军队是德国最为精锐的中央集团军群,其中包括古德里安这样的装甲部队高手。

然而,就在德军入侵前的一个晚上,巴甫洛夫还在明斯克的一家俱乐部里津津有味地欣赏戏剧,丝毫没有意识到德军即将入侵。

22日凌晨三点,随着冯博克的一声令下,德军的6000门火炮全线炮击苏军阵地,上千架轰炸机同时起飞,在一天之内,就将巴甫洛夫麾下的五百架战斗机炸毁在机场上。

在得知德军全面侵入的紧急军情后,巴甫洛夫甚至还不敢相信,他对赶来报信的参谋说道:“真是条无聊的消息,德军怎么可能会在这时候发动进攻?”

就在巴甫洛夫处于震惊状态的时候,冯博克麾下的德军已经兵分两路,其中北路军直指比亚韦斯托克,南路军则穿过边境沼泽,攻取苏联西方面军总部——明斯克。

希特勒和冯博克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用装甲部队高速突进迂回,将苏联的西方面军包围在白俄罗斯境内,并全歼这一地区的苏军。

可巴甫洛夫压根就没有意识到德军的战略意图,他将主力部队放在了波兰境内的比利亚斯托克突出部,其余部队东西向一字排开,试图通过坚固的防御工事狙击德军的进攻。

可冯博克压根就没理会巴甫洛夫苦心孤诣构筑的防线,他麾下的装甲部队直接用机动性绕过防线,仅用时一周时间就将巴甫洛夫的四十四个师彻底包围。

这时候巴甫洛夫终于开始慌了。

6月25日,他向麾下四个集团军发布了全军后撤的命令,并在命令中写道:“允许各部队征用当地交通工具,尽一切可能昼夜兼程。”

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

缺乏机动性的苏联军队,被德军高机动性的装甲集群撕扯得支离破碎,苏军既没有充足的交通工具,也缺乏最基本的燃油燃料。

于是,军事史上最悲情的一幕出现了:密集的步兵、成群的骑兵高喊着震天动地的“乌拉”,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冲击德军的钢铁阵线,最终成为一滩分辨不出形状的血肉。

7月3日,被包围的苏军彻底放弃了战斗意志,巴甫洛夫麾下的67万部队有40万全军覆没,侥幸逃出的部队也基本丢弃了所有的重武器装备,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

巴甫洛夫和他的指挥部在最后关头逃出了明斯克,跑到了100多英里之外的莫吉列夫,并且损失了军用电台。

以至于莫斯科的斯大林和朱可夫是通过德国人的广播,才知道西方面军被德军全歼了。

总参谋长朱可夫花费了很大功夫才联系上巴甫洛夫,他在电话中问道:“德国人的电台说的是真的吗?”

巴甫洛夫带着哭腔说道:“是真的。”

西方面军的全军覆没,以及明斯克的失陷,让斯大林震惊不已,他立刻下令撤销巴甫洛夫的职位,并且派铁木辛哥元帅去抓捕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失败的原因

当铁木辛哥拿着斯大林签署的逮捕令出现时,巴甫洛夫顿时吓得瑟瑟发抖。

巴甫洛夫沉默了半晌,才勉强张开了嘴:“我觉得我有必要向您汇报一下实情......”

铁木辛哥元帅脸色铁青:“你觉得还有这个必要吗?”

随后他手一挥,两名黑衣的宪兵就扑了上来,用手铐将巴甫洛夫牢牢铐住。

随后,巴甫洛夫麾下的参谋长、通信主任以及其他几名高级将领也都被逮捕,并被押送到了莫斯科。

1941年7月28日,经过审理,巴甫洛夫与他的三位属下,因为指挥不当,导致军队遭受重大打击,并损失了大片国土,被法庭判为叛国罪,判决枪毙。

在审阅判决书时,斯大林面色严峻,他仔细端详过后,用钢笔划掉了判决书上的“阴谋”、“昏聩”、“愚蠢”这三个词。

日后与亲近人士谈及巴甫洛夫的死因时,斯大林不止一次感慨道:“他还是晋升太快了,我不应该让他当方面军司令的。”

其实,斯大林划掉这三个词,就等于是部分否决了法院方面的判决,他不认为巴甫洛夫是昏聩或是愚蠢的。

但当时的苏军遭受了过于重大的挫败,需要人背锅,而当时再没有比巴甫洛夫更好用的“背锅侠”了。

在1956年赫鲁晓夫掌权后,苏共中央重新审理了巴甫洛夫一案,为巴甫洛夫成功翻案,并为他恢复了名誉。

经过调查,就在德军入侵前的一周,巴甫洛夫已经发觉了德军方面的异常动作,几次向莫斯科方面请求派遣部队进入边境制作防御工事。

可这些请求都被莫斯科方面回绝,当时的莫斯科高层给的回复是:“这种行为有可能招致德军的反感,不批准执行。”

这些发现似乎与巴甫洛夫的战时行为相悖,那么巴甫洛夫在西线的失败究竟是怎样的?其内究竟有何事情?

其实,巴甫洛夫的失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也不是单一个西方面军的原因,而是整个苏联军方乃至整个苏联高层的失败。

在苏德战争开始前,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高层压根就不认为德军会贸然发动进攻。

1941年6月22日之前,苏联驻世界各地的特工从各个渠道给莫斯科发来情报,指出德国已经在进行战争前的最后准备,随时有可能会进攻苏联。

可当时的苏联刚刚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认为这些情报完全就是在痴人说梦。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甚至直言道:“只有傻子才会来进攻我们。”

苏联高层对于战争缺乏最起码的认知和准备,还沉浸在和平相处的美梦里。

巴甫洛夫多次提醒苏联高层要注意德国人的动作,可斯大林却禁止巴甫洛夫进入战时状态,以避免遭到德国人的怀疑。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高层试图以退让、忍让的举措,尽可能地避免与德国的战争。

因为当时的苏联并不具备进行一场大战的能力,苏联红军刚刚遭到了大清洗,战斗力非常堪忧。

而且就在战争实际爆发后,斯大林还幻想着德军能够主动撤退。

比如斯大林就给巴甫洛夫下达过指令:“没有我的同意,禁止向德国人发动炮击。”

巴甫洛夫则抱怨道:“这怎么可能?我们的城市在燃烧,敌人在随意屠杀我的部下,我们却要步步后退?”

斯大林则在电话里怒吼道:“这是命令,给我听从命令!”

后记

巴甫洛夫的失败,只是苏联在战争初期战略大失败的一个剪影。

当时的苏联政府惧怕与德国战争,妄图用绥靖的政策祸水东引,只可惜德国压根就不上这个当,用《互不侵犯条约》麻痹苏联后立刻就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当然,也不能否认巴甫洛夫本人能力上的不足,如果他能临危不惧、指挥有方,那么四十万苏军也不见得就会被德军全歼。

但总而言之,巴甫洛夫的死,只是斯大林为了掩饰大方向失败的一个祭品罢了,他本人远远够不上叛国罪。

斯大林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总是在谈及巴甫洛夫的死时顾左右而言他。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