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白马作”毛笔:汉代的毛笔代表作|走近“汉字中国”特展⑬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白马作”毛笔:汉代的毛笔代表作|走近“汉字中国”特展⑬》,希望大家喜欢。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记录、传承录中华文明的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更是承载中华文明奔腾不息的汤汤之水。在其使用过程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是经过历史洗礼、岁月积淀的华夏民族之魂。
近日,“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行,众多平日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悉数亮相,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些文物,感受汉字的历史与魅力。
毛笔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写、画工具。从考古发现的资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某些陶器绘制的纹饰中,就可以看出毛笔特有的笔锋。自文字产生以来,毛笔更成为不可缺少的书写工具。由于时代久远,春秋以前的毛笔实物资料,迄今尚未发现。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毛笔出自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是曾侯乙墓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毛笔。
到汉代,毛笔的制作日益讲究起来。1957年在武威磨嘴子出土了一件毛笔(笔头残),笔杆为竹制,落款“史虎作”。1972年又在这里的49号汉墓出土了一支毛笔,笔上落款为“白马作”。当时和毛笔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长方形扁木匣,内装一块长方形薄石砚。
“白马作”笔是这位汉代文职官员生前使用过和喜爱的一支毛笔,死后又将其带入他的墓穴随葬,经过近两千年的岁月流逝,重见天日时却保存如此完整,在国内外实属罕见。这支毛笔是迄今为止我国所有出土汉笔中保存最完整、制作最精良、最早刻有笔工姓名的一支,由此而闻名海内外。“白马作”毛笔被专家公认为是我国汉代毛笔的代表作,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级文物,如今正在成都博物馆展出。
“白马作”毛笔笔杆为竹制,中空且精细匀正。笔杆中下部阴刻篆体“白马作”三字,“白马”当为制作工匠的名字。笔头外覆黄褐色软毛(狼毫),笔芯及锋用紫黑色硬毛(兔毫),刚柔并济富有弹性,适于在简牍上书写。笔杆后端削细削尖,以便于插入发髻——在古代,文臣往往把笔插在头上以备记事,所以将毛笔尾端削尖以便簪笔。
在篆书向隶书的演变中,“白马作”笔的出现,不但使率真粗壮的隶书笔画得以实现,还成功胜任了隶书盛行期蚕头燕尾装饰性笔画的书写,为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变革提供了利器,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使命。由此,也证明了毛笔和书法艺术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
启凌/文 编辑/李瑞峰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