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赵匡胤”大宋制度的设计者,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赵匡胤”大宋制度的设计者,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时间:2023-08-13 12:55:03来源:壹周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壹周历史的《大宋制度的设计者,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希望大家喜欢。

提及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件事,第一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第二就是为高粱河车神的登基做了金匮之盟做了伪证。赵普,字则平,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司马。赵迥不堪战乱,举族迁居迁至洛阳。赵普就是赵迥的长子。

赵普是宋朝创始人赵匡胤的首席军师兼大宋政治架构的首席执行官。赵普早年曾是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的幕僚,举荐为后周大将赵匡胤的幕僚。而后全权策划陈桥兵变,全力协助赵匡胤建立宋朝。陈桥兵变,赵普就像一个总策划师和导演,赵匡胤,不过是一个执行者与演员。

赵匡胤登基后,初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四年后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独相十年。其间近二十年的岁月,他始终在赵匡胤左右,几乎全程地参与了赵宋开国事业,并在众多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赵普为赵匡胤一生中最重要的文臣。是一个不重学历,善于在实践中学习的阴谋家。

宋史明确记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机谋权诈”。说白了就是这位大宋开国宰相没文化,净玩阴谋诡计。赵普这辈子就专门干钻研揣测人心,处理国家政务,他自幼也没有受到过什么系统的教育。赵普在陈桥兵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全程谋划,而北宋开国之后,为了防止二次陈桥兵变,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无非是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对内的稳定,第二就是对外的统一。在这两个问题上,赵普都对赵匡胤提出了关键性的意见。

赵普为相,虽然功绩显著,但贪赃纳贿的事情也没少干、某次,吴越王钱镠的使者去他家拜会,送了十个大坛子,客气几句就走了。赵普前头把外国特使给送走,这十个大坛子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后头宋太祖赵匡胤就来了。赵匡胤进了院子,就问,赵普,这是谁送的?赵普也如实回答,这是吴越王钱镠送的海产品。赵匡胤就让打开我看看,意思是如果不错,我也尝尝,相府的仆人们打开坛子,居然都是一坛一坛的黄金。赵普立即赌咒发誓:“他真的不知道,他们说是海产品,我才收的”。赵匡胤笑道:别小家子气。收下吧,吴越王钱镠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这些穷措大做主(书生)”。这是让赵匡胤看见的,其他没看见的,不知道有多少了就。

北宋时期,严禁私人买卖木材,这属于国家垄断专卖,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国库收入,赵普眼红这里面利润丰厚,就开始走私木材,他让人陕西一带购买高级木材,扎成木筏,装了一些地方土特产用品回来了。实际上掩护木材的销售,后来此事被御史知道了。就上表弹劾赵普,赵匡胤想想赵普的功劳,也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赵普不仅不悔改,借着赵匡胤的纵容,又用空闲地私自换取皇家菜地来扩建自己的住宅,又经营客店谋利。

赵普当都相期间相当专制,其他的朝臣非常忌惮他。依照以往的旧制,宰相和枢密使都在一起等候皇帝召问,可后来赵匡胤听说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妻,于是命令他们分开等候。

赵普作为开国宰相之所以没有名留青史。就是在于个人品种实在不敢恭维,太贪财,还有另一个特点,赵普极小气。跋扈,缺乏容人之量。这是宰相大忌,宋史评价赵普:“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跟他对着干的,必死无疑,甚至连皇亲国戚也都敢惹。赵普的政治态度很明确,不做中间派,也没想着做好人,就是以利益为先的宰相。

而赵普能辅佐两代君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站在皇帝的角度做事,这是赵普最大的职场秘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杯酒释兵权”。兵将分离,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各自独立、相互制约的措施,完美而有效地解决了自藩镇割据以来上百年纷乱战争的源头。

最经典案例就是金匮之盟。证明了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在赵匡胤晚年,赵光义的职位是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赵光义登基后,自然要用自己人当宰相,此人就是卢多逊,卢多逊死不上不学无术的赵普,二人是政治上的死对头。而且,卢多逊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文武双全。在此时的赵普被调离开封,任河阳三城节度。

赵光义登基后,非议一直不断,缺乏登基的合理性与“官方文件”,赵光义对此却却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又不能强行争辩。赵匡胤死前没有遗诏,过去也从未表露过让他赵光义当皇帝的意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普无皇帝昭命从河阳找个机会回到开封,突然要求面见皇帝赵光义。并和赵光义密谋一番。

第二天在在朝堂之上,赵普拿出了杜太后遗训:“金匮之盟”,意思就是兄终弟及,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依照拉老母亲的遗言的,而且,哥哥赵匡胤也亲口承诺。如此一来,赵光义的合法性就完全具备了。

但接下来,就是一道更加隐秘也是难度更高的难题了。那就是还有三弟赵廷美,他如果按照杜太后遗训继位又如何,赵普真的是看清了赵光义的本质,上表弹劾赵廷美有谋反的迹象了。赵光义欣喜若狂,让赵普全权处理此事,赵普就找了很多证据,而且与赵廷美合谋的是宰相卢多逊。意思很不明显,他是在告诉赵光义,我帮你除掉赵廷美。你得帮我干掉卢多逊。于是,卢多逊和赵廷美一下子就全部完蛋了。卢多逊一族被发配海南岛,遇到特赦也不能免罪。赵廷美不久后就去世,年仅38岁。

赵光义给赵普的的回报则是二次拜相,但仅仅做了两年宰相就因病辞官退隐。宋史说赵普极小气,真的是一点都没错。赵普对赵廷美自然有愧,而对他的老朋友赵匡胤,却可以说一句问心无愧。刨除所有身份利益关系,赵匡胤和赵普私人间也许有着真挚的友谊,像宋史所言:“始终一心,休戚同体”。

淳化元年(990年),赵普请求致仕,遂为西京留守、河南尹、太保、中书令。淳化三年,赵普请求告老,赵光义加赵普太师衔、封魏国公,当年病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赵光义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郡王,赐谥忠献。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