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范雎到底有多牛?一个策略能让秦一统六国,用9个字逼死战神白起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说新语的《范雎到底有多牛?一个策略能让秦一统六国,用9个字逼死战神白起》,希望大家喜欢。
春秋战国时期,无数英雄人物涌现,他们都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
其中就有一位,出身虽然不高,可是却影响了整个秦国的局势,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命运,他就是范雎。
范雎的一生,充满了屈辱,也充满了骄傲。他才智过人,却路途坎坷,受过非人的折辱,也曾官至宰相。
他的提出的策略让秦国走上统一中国的道路,甚至连赫赫有名的战神白起都是被他给逼死的。
那么范雎到底有多厉害呢?他的身上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一句话害死白起
范雎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他非常聪明。在那个四分五裂的年代,他早已看清天下的局势,知晓如何才能够改变这样的局势。
可是在那样的时代,各国也都是人才济济,范雎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在人才众多的时代脱颖而出呢?
对于范雎来说,最幸运的事情,是遇到了秦昭襄王嬴稷,他懂得赏识他的才能,让他官至宰相,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
但是这样的幸运不是偶然,而是实力的展现。
范雎谋略出众,被后人称为厚黑学的鼻祖,他的一句话就让秦昭襄王下令杀死了白起。范雎到底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让白起死呢?
要知道白起可是有名的战神,他战功无数,最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赵国四十万大军。
白起一生历经七十多场战役,竟然没有一场败仗。
这样的战将,秦昭襄王肯定是不想将他杀死的,可是最后却因为范雎一句话就赐死了,秦昭襄王真的这么糊涂吗?
那么,秦昭襄王赐死白起,真的仅仅是因为范雎的一句话吗?
其实白起之死的确是跟范雎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并不仅仅是因为范雎。
白起在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本来是深得秦王信任的。可是也正是因为他功劳太大了,所以才导致范雎等人感到利益受到了威胁。
这样劳苦功高的人,秦昭襄王也不得不有些忌惮。
长平之战后,秦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这一战打得并不容易,因为秦国也因此损失惨重。
所以接下来的战役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对于秦国来说,事关重大。是继续进攻赵国,还是放弃进攻,休养生息,这是一个两难的决定。
而秦国内部此时也因为此事产生了分歧。
从白起的角度出发,这个时候应该乘胜追击,赵国损失远比秦国惨重,以白起的能力,这个时候攻打赵国胜算非常大。
而以范雎为首的众人却认为秦国应该收兵,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长平一战消耗太大了,秦国的将士们也需要休息。
其实,以白起的能力,继续打下去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范雎却一心想要停战,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赵国见损失惨烈,秦军即将攻打到邯郸城,灭国之危近在眼前,派人到秦国贿赂了范雎。
还向范雎提出了白起功劳太大,必定会盖过范雎,到时候范雎很可能就会失去秦王的宠信。
范雎并不贪图贿赂,可是面对白起的威胁,范雎也不得不防备。于是范雎只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
白起对此,心中十分不服,但是也只能听从命令撤了军。可是没想到的是,赵国在秦国退兵之后竟然拒绝履行割地的诺言。
这下可惹怒了秦昭襄王,他于是下令白起出兵攻打赵国。可是白起却对之前的命令耿耿于怀,不愿带兵出征了。
这下秦昭襄王对白起就有了很深的不满,秦昭襄王让范雎去说服白起出兵,可是两人本来就不对付,白起见了范雎自然没有好脸色。
范雎回到秦昭襄王面前,就告诉秦昭襄王,说白起依然不服秦昭襄王。这下秦昭襄王就更加生气了,下令让白起自裁。
范雎之所以能够一句话就让秦昭襄王赐死白起,除了二人确有隔阂之外,还因为范雎的确拥有很高明的识人之术。
同时他还能够揣摩人心,看清当时的形势,真不愧是厚黑学的鼻祖。
那么,范雎还有哪些过人之处,使得他能够在秦国的政坛风生水起呢?
范雎的过人之处
范雎虽然出身平凡,可是他却有着聪明的头脑,他早就看清了六国的局势,天下大势早已在他的心中。
他也坚信自己的能力,渴望能够辅佐开明的君王,帮助他们实现统一大业。
可惜的是,早年的范雎身怀绝艺却无人赏识。
直到他遇到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慧眼如炬,识得眼前的范雎是有真才实学的,五次跪请范雎,才得到了范雎的辅佐。
此后,范雎就对秦国忠心耿耿,为秦国谋利,也为自己赢得了名声和利益。
针对当时各国的形势,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
秦国在经历商鞅变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之后,各方面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张仪的连横战略也使得秦国在攻克六国合纵战略方面有一定的成果,但是未能持久。
所以那时的秦国还是处于被动局面。如何才能使秦国取得更大的突破,这是范雎需要考虑的问题。
范雎分析了六国的情况,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这与张仪的连横战略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比张仪的战略更加清晰。
张仪的连横战略是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对破坏六国之间的联盟,但是不够具体,有些投机取巧。
范雎的战略则不同,他分析了六国的情况,确定了秦国应该与哪些国家结交,应该攻打哪些国家。
他认为应该先攻打距离秦国比较近的韩国、赵国等国家,对于较远的齐国、燕国等国则应该先与其结交,同时稳住楚国等国家。
根据地缘特点来进行规划,这样的战略比之张仪的连横战略更加实际,也使秦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方向更加清晰。
后来的秦国也的确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范雎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为秦国的统一明晰了方向,还在于他能够任人唯贤。
在战国时期,虽然有众多有才之士,可是很多人才却因为得不到重视而被埋没。
范雎的早年经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也许是因为曾经的遭遇,范雎在任用人才时,只以才干为依据,忽略个人的喜好。
正当范雎在秦国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叫蔡泽的人来到了秦国。
这个蔡泽也是一个周游列国却得不到重用的人,这是因为他长相奇特,蔡泽据说是“鼻如涡虫”“肩高于项”,这样的长相自然难以被重用。
另外,这个蔡泽非常自以为是,甚至公然声称要取代范雎的地位。这样自命不凡的人,自然总是遭人诟病。
而且蔡泽能言善辩,得理不饶人。当时的人对蔡泽评价都不高,还有很多人指责他。
可是范雎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就否定蔡泽,而是就治国之道与蔡泽进行了交谈与辩论,发现蔡泽此人果然有大才,就真的让蔡泽为相。
可见,范雎非常爱惜人才,不仅懂得识人,还会用人,胸怀广阔,没有嫉贤妒能。
历史学家还将范雎这种对待人才的态度称为“范雎现象”。秦国拥有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不强国呢?
有仇必报,有恩必偿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他虽然出身贫寒,可是却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贫穷使他的才干不得施展。
他曾经周游列国,以图重用,可是都无功而返,最后他只好回到魏国,成为魏国一名官员的门客。
这位官员就是中大夫须贾。范雎才能出众,可是在须贾这里却并没有得到重用,还因为他差点死掉。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是因为须贾嫉妒范雎的才能,尽管范雎多次在须贾面前表现自己,须贾也不愿把他推荐给魏王和魏相。
而且为了除掉范雎,须贾还构陷罪名,说范雎为了私利与齐国私下沟通,做出了背叛国家的事情。
这导致魏相魏齐非常生气,命令手下将范雎痛打了一顿,范雎在奄奄一息之际,只能靠装死来寻求生路。
可是其实范雎并没有与齐国有任何的沟通,更没有做出叛国之事,反而是于国有功,做出了维护国家颜面的事情。
原来,公元前283年,范雎跟随须贾出使齐国,想要促使两国修好,可是齐王却在朝堂上把须贾痛斥了一顿。
须贾根本就不敢还嘴,反而是范雎,在齐国的朝堂上一番慷慨陈词,替须贾挽回了颜面,更替魏国挽回了颜面。
在这之后,齐王就想要拉拢范雎,还送个范雎很多财物和酒肉,这些都被范雎严词拒绝了。
没想到的是,范雎回国后竟然没有对范雎论功行赏,反而构陷他通敌卖国,使他差点死掉。
在范雎遭受毒打之后,魏齐认为范雎已死,让人将他的尸体扔到厕所,还让人往他的身上撒尿。
最后,范雎是在一名小卒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求生,之后,范雎改名张禄,辗转来到秦国。
后来,范雎在秦国任相之后,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假扮成一个破衣烂衫的乞丐。
须贾见到之后,对他产生了怜恤,送了一件袍子给范雎。之后到了相府,才发现范雎就是秦相,内心非常恐惧。
须贾原以为范雎一定会报复自己,可出乎意料的是,范雎并没有报复他。
其实范雎原本也想过要报复,但是须贾在秦国见到破衣烂衫的范雎之后没有嘲讽他,反而送给他衣物,所以范雎还是决定放过须贾。
然而,范雎并没有忘记当年的耻辱,最后借助秦昭襄王的力量迫使魏齐自尽。
帮助过范雎的人,他也给与丰厚的回报。帮助他来到秦国的郑安平,被他予以重任,在秦国拥有了高官厚禄。
范雎就是这样一个人,有恩必报,有仇也一定要报仇,“睚眦必报”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范雎。
结语:
范雎的一生起起落落,有身如草芥,受尽耻辱的时候,也有身居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
身处卑贱的时候,他并没有放弃心中的追求与报复,而是忍辱负重,寻求出人头地的一天,这一天终究是到来了。
官居宰相的时候,他不忘恩情,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给与高官厚禄;对于曾经欺辱过他的人,也是有仇必报,恩怨分明。
白起死后,他是秦国最受瞩目的人物,秦王也对他产生了忌惮,在这样的时候,他听从蔡泽的建议,及时隐退,不久生命走向了尽头。
范雎虽然最后郁郁而终,却得到了善终。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无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