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都说钟会聪明,为什么还谋毫无胜算的反?都怪邓艾没事非要灭蜀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识火花的《都说钟会聪明,为什么还谋毫无胜算的反?都怪邓艾没事非要灭蜀》,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时期,想要在朝廷做官就得看出身,寒门子弟除非才华着实过人或者遇到君主赏识才能出人头地,因此世家大族子弟只要不干谋反这种要命的事,基本高官厚禄是跑不掉的。
钟会也是如此,他是当朝太傅钟繇的幼子,不仅如此,颍川钟氏还是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以世善刑律著称,虽然是庶子,但并不妨碍钟会的仕途生涯,早年直接被司马懿收入门下成为弟子,而钟会本身也智谋过人,屡立大功,时人以钟会比之张良。
钟会之乱
司马懿死后又成为司马昭的心腹,深受司马昭的信任,在司马昭准备讨伐蜀汉的时候,曹魏上下几乎反对的情况下只有钟会予以支持,也是他和司马昭一起密谋伐蜀的规划和目标。
考虑到司马氏一族的篡位之心,这样的心腹如果等到新朝建立,一个开国功臣身份是跑不掉的,而且钟会不过四十,完全等得起,但就是这么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未来三公却在灭蜀后选择了一场毫无胜算的谋反,难道自己昏头了?
司马昭的心思
司马懿篡权后一直有篡位的心思,但想要篡位就得学曹操先加九锡、封王等一系列的步骤,而这些都得靠功勋才有理由。
加九锡、封王是篡位必经之路
但到了司马昭这里,不仅功勋匮乏,而且还背上了弑君的恶名,急需一场大的功勋来转移焦点,选来选去只能选择一直北伐导致民有菜色的蜀汉了。
所以哪怕朝廷上下都反对伐蜀,但司马昭想要借此建立功勋是势在必行的事,至于伐蜀的统帅,自然选择钟会了,毕竟钟会一直被司马氏当做自己人,加上钟会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却是庶出,名望不足,能被司马氏重用也算对他有知遇之恩。
钟会
而且钟会还没有子嗣,两个养子还是过继哥哥钟毓的,没有亲儿子,就没有缺乏篡权的动机,是绝佳的统兵人选。
按照司马昭和钟会的谋划,只要夺取蜀汉几座城池就算大功勋了,然后让司马昭控制的文人应时上表功绩,足以让司马昭加九锡了,作为回报,司马昭给钟会升官,皆大欢喜。
事实上司马昭早就想给钟会升官了,但钟会一直拒绝,他也知道功高盖主的危险,一旦功勋太重又无职可封,等待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钟会和司马昭商量好,伐蜀之后再升官,如果按照计划发展,司马昭和钟会也算一对君臣佳话。
灭蜀之战
初期伐蜀非常顺利,甚至打下了汉中,远超司马昭的预期,靠着这份战果,司马昭立马被加封为晋公,而钟会因为长期和姜维对峙,讨不到便宜后准备撤军,按照钟会的想法,自己立下这样的功勋,回朝后升任九卿,安安心心等待司马氏篡位即可。
至于司马昭,则准备等钟会回来后让他交出兵权,日后也大概率不会让他继续带兵了,作为补偿,会给钟会两个养子封侯,一门三侯,也算钟氏的荣耀了。
本来一切都是按照司马昭和钟会的计划进行,但偏偏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邓艾,直接给钟会出了一个要命的难题。
不按常理出牌的邓艾
同为伐蜀将领,邓艾觉得南下汉中依然不够,不听钟会汇合的命令准备偷渡阴平,直袭成都,想要直接灭了蜀汉,先找到诸葛绪让他一起出兵,但诸葛绪表示邓艾多此一举,本来拿下汉中功成身退就够了,回去就是加官进爵,为什么还得拼命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直接选择和钟会汇合。
邓艾
而邓艾则不甘心,选择硬上,但阴平小径都是悬岩峭壁,一般人根本走不了,邓艾却命令属下裹毡滚崖,死伤无数的情况下顺利偷袭拿下了成都,也让邓艾下面的将领田续表示不满,他的想法和诸葛绪一样,本来退军就可以得到封赏,现在居然硬拼作死。
好在成功拿下了成都,事情到这里也算结束了,灭蜀妥妥大功一件,也算超出了司马昭的预期。毕竟这个战绩是曹魏几十年从未有过的战绩,足以让司马昭晋公的地位更加巩固,司马昭开心还来不及呢,但没想到邓艾又不按常理出牌。
偷渡阴平
灭蜀后邓艾居然以天子名义矫诏给蜀国君臣封官,还封了刘禅为扶风王,要知道此时的司马昭不过晋公,邓艾何德何能给刘禅封王,但邓艾的确有灭蜀大功,司马昭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口头批评了一下。
但没想到邓艾毫不领情,认为自己大军在外可以便宜行事,毕竟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也是如此,自己不过是有样学样,不仅如此,邓艾认为自己立下大功,时常夸耀,居功自恃,此时的邓艾丝毫意识不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想要在权臣当道的时代自我保全就该如履薄冰,小心应对,奇袭成都成功后就该立刻请示司马昭,如何处理蜀汉君臣都听从司马昭的安排,将灭蜀之后秋毫无犯、保全降虏的美名都让给司马昭。
蜀汉投降
然后和其他将领一起上表,将头功都按在司马昭头上,等事情完毕之后交还兵权,当个闲散的侯爷避免杀身之祸,但邓艾却居功自傲,甚至提出了灭吴计划,让司马昭不得不开始思考将领带兵问题。
被陷入怀疑的钟会
在司马昭眼里,邓艾擅自分封已经是不臣之举了,这件事的问题不在于邓艾想不想谋反,而是邓艾凭借灭蜀的功绩居然和自己叫板了,起到了一个非常坏的头,邓艾自认为灭蜀功绩超越了司马氏,那么其他将领也会有这样的心思。
虽说明面上的僭越之举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学司马懿那样暗地里谋反呢?那就很难做出防御了,最终司马昭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其他将领看到如此就知道邓艾命不久矣,纷纷上表邓艾要造反,将自己撇个干净,钟会自然也不例外,毕竟大家都写,自己不写司马昭会觉得自己站在邓艾那边。
但相比其他将领,钟会面临的问题更大,自己伐蜀功绩仅次于邓艾,现在邓艾意图造反,灭蜀的功劳只会落在自己头上,如今邓艾谋反,自己不仅是头号功臣,还面临将要获得的平叛的功绩,这个功劳可不好拿,如此高的功绩面临的是无赏可封。
灭蜀后疆域
而且这时候司马昭也对钟会有了疑心,毕竟篡权起家的司马昭对任何有反心潜质的人有所怀疑,尤其是钟会,之前帮司马氏清除政敌那是又狠又准,以前的优点现在成为了致命的缺点,哪怕钟会是庶出,但依旧是名门望族子弟。
即便钟会没有嫡子,但钟会才四十,难保以后生不出儿子来,毕竟司马懿五十多还生下了司马干,司马懿七十才成为权臣,谁又能保证钟不会隐忍一二十年寻找机会篡夺权力?钟会父亲钟鎐活了80岁才死,如果钟会和他爹一样长寿,他将会熬死所有晋朝的开国元勋,包括日后的司马炎。
司马昭的心思,钟会自然也猜得到,毕竟跟他这么久,完全可以揣测出司马昭对自己的态度,司马氏一族如何心狠手辣捏造罪名来清除对司马氏有威胁的人,钟会可没少干过,现在居然怀疑自己,自然要提防自己和邓艾一样被清算。
灭蜀两年后,司马炎篡位称帝
果然不久,钟会收到了司马昭的书信,司马昭信上说担心邓艾不服命令,派中护军贾充领兵万余人驻扎乐城,自己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
看到这个,钟会就知道司马昭已经起了杀心,也知道自己如果就这么回去下场肯定很惨,所以在姜维的鼓动下决定谋反,毕竟直接束手就擒他心有不甘。
注定失败的谋反
可惜钟会的谋反只是一时的想法,之前并没有做太大的准备,最大的问题就是使唤不动中下层的将领,本来灭蜀大功一件,回去之后都有封赏,现在跟随钟会造反,这个是关系身家性命的大事,况且自己的家眷都在曹魏当人质,就算造反成功,自己家族都灭了。
钟会即便想逼迫中下层的将领一起与自己谋反,但实际并没有多少人听从他,哪怕早就囚禁了魏国将领,但是一直在杀与不杀之间犹豫,如果全杀了,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只会被姜维辖制,所以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军中出现了动乱,未能举事的时候直接死于乱军之中。
钟会死了,邓艾也是必死的结局,半路上就被田续乘机杀了,当然这背后也是司马昭的意思。
姜维也身死
所以说钟会本来没打算谋反,不然也不会如此仓促的一点准备都没有就结束了,完完全全都是邓艾不按常理的出牌加上负数的政治思维,直接逼得钟会不得不反,当然钟会也可以上表请罪,就说自己作为统帅管理不严,导致邓艾入成都后胡作非为意图谋反,以此降低自己的功绩。
但这里有个核心问题就是司马昭会不会秋后算账,毕竟曹爽的例子在前,没有任何人敢对司马家的信誉有半点信心,现在自己在蜀地,不成功还可以占蜀自立,总比赌司马家的人品靠谱,反正回去不一定能活,谋反看起来是唯一的出路,可惜居然造反出了变故。
钟会之乱后,司马氏吸取了这个教训,就是不能派有能力有声望的人去捞军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伐吴,以贾充为统帅,除了贾充年纪大以及和司马炎是姻亲等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贾充有弑君之名,再大的功劳也洗不掉弑君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