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上半年存款暴增20万亿!老百姓为何开始疯狂存款?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搜狐财经的《上半年存款暴增20万亿!老百姓为何开始疯狂存款?》,希望大家喜欢。
近日央行发布数据,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9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2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8万亿元。
经过三年疫情,经济形势肉眼可见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伏的当下,人民币存款增加意味着什么?是大家收入都增加了?手头余粮变多了?
图源:微博
图源:微博
显然不是,人均1.4万的增加额,让不少网友感叹,“有钱的捧个钱场,我只能捧个人场。”
然而,这还不仅仅是一个贫富有别的问题。
被超前消费意识养大的一代人,年少只知剁手爽,如今方知储蓄香。
这背后到底释放着的又是什么信号?
不敢花,真的不敢花
咱们先上几组数据:
今年5月份以来,多家银行集体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3年、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正式告别3时代,齐刷刷降至3%以下。
消息刚出那段时间,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因为政策落地慢大城市一步,甚至因此催生了一个新物种——“存款特种兵”。
他们不畏千里迢迢,跨省存钱,就为拿下一张保3的存单!
图源:小红书
明明存款利率在拼命试探我们的底线,为什么大家还要拼了命的存存存?
因为钱越来越难挣了……
这几年,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名言,莫过于“这可能是最近10年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非常不幸的是,在就业问题上,似乎已被言中。
5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20.8%,相当于每5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个没有工作,最惨毕业季,失学又失业。
上半年,互联网、科技、工业制造业等领域裁员潮此起彼伏,累计裁员远超过50万人。
图源:STM翔蓝
这样的失业节奏,让所有人集体罹患一种非常特别的“口罩后遗症”,姑且称它“有钱没钱反正不敢花综合症”。
今年五一假期,出游量报复性增长,“史上最火五一”不虚此名,出游人次强势反超疫情前水平。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今年五一小长假,出行人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20%。
但意外的是,明明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均超疫情前,但是,人均消费却比2019年同期下降10.46%。
我们猜中了报复性旅游,却没料到在这场消费的狂欢中,大家却比任何时候都理智和清醒,捂紧钱包,穷游四方。
不难看出,大家都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既然开源难,那就只能在节流上努努力,毕竟,毕业即失业、35岁职场危机,遥不可期的退休,好像一只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每一个人蠢蠢欲动的买买买之心。
大家都不再逞消费的能,赶起低物欲的时髦,只希望存款余额天天向上,早日让利息跑赢工资,实现退休自由。
存款多少,才敢退休?
今年年初,上海一对80后丁克夫妻存300万提前退休的新闻一出,引发热议。
图源:微博
这对小夫妻,女方33岁,男方43岁,两人均是上海土著,去年双双失业之后,辗转几个月求职无果,决定提前退休。
计划靠300万存款,每月理财1万左右的收入,维持生活。
很多网友表示,生活在上海,300万就退休多少还是有点过于乐观了。
微博话题“存够多少钱才会有安全感”,阅读过亿,也透露着大家对未来的隐忧。
不过退一万步讲,这对80后夫妻,无论是真躺平,还是权宜之策,起码手握这笔存款,任性一下的资本还是有的。
图源:微博
《2023年轻人存款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超3成90后存钱是为了提前退休,47%的人攒够50万才敢裸辞。
《报告》中显示,当下年轻人存钱,更多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和应对意外,60.7%的人会因为没有足够存款而情绪不好。
存款更多指向的也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精神上的退路和说"不"的自由。
图源:DT研究院
图源:DT研究院
这对以整顿职场著称的90后、00后来说,尤为重要。
当一份工作,集齐了画饼的领导,甩锅的同事,以及24小时在线的甲方时,什么才是说出心底那句“老子不干了”的底气?
是存款!
正如《报告》中所示,3成人存钱是为了提前退休,这一趋势正在年轻化:35.2%的90后、31.4%的95后,以及20.9%的00后,都选择了“提前退休”。
而对于常见的"裸辞"来说,47.1%的人认为攒够50万以上才敢裸辞,但实际上拥有超过50万存款的人只占12.9%。
过去半年的时间里,上海那对提前退休的夫妻过得如何?
图源:b站
从他们在B站不定期更新的VLOG来看,目前开销基本没有超出预期,保持生活品质的消费未受影响,如果一直不生娃、不生病,再发展一下副业,也是一种可期未来。
然而,300万存款,每个月一万理财收益,至少需要年化收益率达到4%以上,这个前提下,还想保本保息,放在当下,已经踏破铁鞋无觅处。
我们为什么爱上了存钱
在印象里,存钱一直是父母那一辈人的习惯,生于物质匮乏年代的他们,最欣慰的事,就是好好工作,看着小红本本上的数字不断递增。
那么,又是什么让90后、00后重拾起了父辈们的持家传统?
就近几年的情况来说,疫情当然是绕不开的原因之一,疫后第一年,经济环境、投资信心、消费动力面临重建,存钱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休养康复。
另外,无路可“投”也让人们苦于有钱没处花,或者说是有钱没处敢花。
手里有闲钱的,在股市受过伤,在币圈翻过船,曾一度被所有人认定稳如老狗的北上广深的房,也开始唯核心区域、核心地段的优质产品,才有投资价值了。
而手里没有闲钱的,更是在卷不赢、躺不平、摆不烂的生活中,选择克制消费欲望,弘扬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
2023年,商务部将之定调为“消费提振年”,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助力经济增长,半年刚过,率先增长的却是人民币存款。
未来充满未知,中国民众的储蓄偏好也许会一直持续,以此抵御猝不及防的黑天鹅。
而越来越多提前还贷的人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债一身轻或许才是未来的生存之道。
也许,只有当人们的收入预期、就业预期、社会保障等都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才能松开紧攥存款的手,和为未来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