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王陵墓,秦始皇陵修建了多少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故事迷的《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王陵墓,秦始皇陵修建了多少年?》,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嬴政)结束了自己五十年的人生历程,被埋葬到了位于今天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设计完善、结构奇特且内涵丰富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在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之后,也给人们留下了太多不解的谜团。
那么,这座庞大的秦始皇陵究竟耗时多少年才修建完成?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
很明显,自秦始皇即位之初,骊山皇陵就已经开始修建了。
也就是说,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之后即位的,那么秦始皇陵的修建时间就应该是从当年开始的。
亘古,帝王陵寝的修建都有一个规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只要皇帝还活着,陵寝就得一直修建,不得完工,属于一种忌讳!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在自己的第五次大巡游中暴毙于沙丘的,如此我们就可以得知: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公元前210年始皇帝驾崩,秦始皇陵已经修建了三十七年。
直至此时,秦始皇的陵墓其实还没有修完……
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开始了大规模的东巡,在巡游结束(同年四月)回到京城之后,秦二世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骊山,骊山事大毕……复作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晚年的时候,决定修建阿房宫(ē páng gōng),但阿房宫还没有建完,秦始皇就驾崩了。
如此一来,首先就得先将秦始皇下葬,由于秦始皇的遗体在运回咸阳之前已经腐烂变质,因此一回到咸阳就必须马上下葬,半刻也不得拖延。
而秦二世所说的“罢其作者”,意思是说:把修建阿房宫的民工全部停下来,让他们先去修建骊山陵。
至于“复土骊山”,则是指:把秦始皇埋葬之后,需要在地宫上修一座大的土堆,是为“复土”,也就是我们说的“回填土”。
待“复土骊山”的事情完成之后,秦二世才又将民工们调回去,继续修建阿房宫。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公元前209年,复土骊山的事情就结束了,而秦始皇陵也是在始皇帝驾崩之后,又修了一年才完成的,也就是修建了三十八年。
此时,秦始皇陵真的修建完成了吗?当然没有……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另一条记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也就是秦始皇死后的一年,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整个天下一片混乱,尤其是关东地区。
到了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麾下一个名叫周文的将领,率领大军攻入了关中地区。
眼看情势危急,秦二世胡亥就采纳了章邯的建议,立刻赦免数十万骊山徒,让他们充当士兵,跟随章邯一起去对抗攻入关中的周文起义军。
在《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了“骊山徒”三个字,那么问题也就出来了:上面不是说秦二世元年的时候,位于骊山的秦始皇陵已经修建完成,怎么又冒出来几十万骊山徒呢?而这里的“骊山徒”究竟是指修建骊山皇陵的人,还是指修建阿房宫的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骊山徒”三个字该如何解释?
但是,我们翻遍《史记·秦始皇本纪》,在52万多个字的记载中,“骊山徒”三个字也只在其中出现过一次,这就显得有些无从论证了。
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还有一条记载: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意思是说,一共有七十多万囚徒,他们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去修建阿房宫(作阿房宫),而另一部分则去修建秦始皇陵(作骊山)。
可见,“骊山徒”专门指的就是修建秦始皇陵的囚徒。
有人可能会说:如此一来,不就和先前“复土骊山”的事情矛盾了吗?
照此看来,之前所说的“复土骊山”,实际上并不是说秦始皇陵已经全部修建完工,而是说在秦始皇下葬并“复土”之后,秦二世将一部分民工调回去修建阿房宫,同时还留下了一部分民工继续修建秦始皇陵,也就是皇陵中的陪葬墓。
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中非常有名的陪葬墓,在它的一、二、三号坑里都有秦俑,唯独四号坑空空如也。
想来,四号坑原本也是一个陪葬坑,只不过由于突发事件导致了四号坑没来得及放置秦俑。
至于什么原因,学术界一直说法不一,有极大一种可能性:秦末时期,关东起义军杀过来的时候,秦始皇陵的陪葬工作已经来不及再去细作了,因而导致四号坑还没来得及放置秦俑,就被匆匆忙忙地填平了。
如果此说法可以说得通的话,那么也就是说:直到秦二世二年,秦始皇陵的修建还在继续,只是由于突发事件被迫中止了,如果加上这一年,秦始皇陵的修建时间就达到了三十九年。
换言之,这座庞大的秦始皇陵,一共耗时三十九年才算修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