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科举”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是哪“八股”?

“科举”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是哪“八股”?

时间:2023-06-08 16:25:03来源:历史百家汇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百家汇的《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是哪“八股”?》,希望大家喜欢。

所谓“八股”就是八股文,又叫“时文”“制义”“八比文”或“四书文”。它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

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用诗;北宋时改为经义,其形式大体上与散文相同,南宋后期的经义已经有了固定的格式;到了元代则采取类似后来八股文的文体,在当时称为“八比”;后来在明成化时期则发展为一种固定的考试文体,被清代所沿用。

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破题也就是点破题目的主要意思;承题是承接破题,进一步阐明题目的意思;起讲是采用圣贤的口气进行议论,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发挥题目的意思;入题则是用一两句或两三句过渡性的语句,将文章引入到正题。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段是全篇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总论全篇,尽量发挥题目的意思。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解释说:“股者,对偶之名也。”股就是对偶,这四段每段中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此平彼仄,两两相对,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主要根据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其书写格式及字数也有严格规定。明清乡试、会试的头场以及童生考试中考查四书五经,都要用八股文。明朝万历年间规定,考试四书五经文,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超过500字的不给誊录阅卷。清朝顺治年间规定,每篇限550字,康熙年间增加到650字,乾隆年间定为700字,超过这个字数的卷子不给誊录阅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下诏改革科举:“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这才结束了以八股文取士的历史。

八股文这种文体,形式固定,利于考官阅卷,评判标准容易划一,但弊病也很明显。首先,它的内容必须按照四书五经及官方指定的注解,“代圣贤立言”,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理解,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其次,八股文重视形式的整齐、声调的铿锵,至于内容充实与否并不重要。再次,八股文内容主要限于四书五经,又只取朱熹的注解,所以作八股文只需要读熟四书五经,甚至于只读些名家所作的八股文,便能登科及第。在八股时代,有些举子除了读八股文外,一无所学,甚至连很多常识也不了解。

由于八股文有着诸多弊病,严重缺乏生命力,清末废除科举之后,很快就没有八股文的踪影了,铺天盖地的八股文集也一扫而光,被时代所遗弃。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