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论晋楚争霸主线下的春秋结盟之道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彤彤爱读书的《论晋楚争霸主线下的春秋结盟之道》,希望大家喜欢。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天下。
但两国间的争夺,是通过“联吴制楚”、“联齐抗秦”等方式来实现的。
晋楚之争,并不是某个国家单独的争斗,而是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大国之间的角力。
在这场争霸中,晋文公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外交手段,为自己在争霸之路上赢得了先机。
作为春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霸主之一,晋文公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型。
他在上位之初,便已是晋国称霸天下的头号功臣。
他与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并称“春秋四大霸主”。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晋楚两国曾多次交锋。
一、齐晋之盟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被誉为春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三位霸主。他们在争霸过程中,使用的外交手段也各不相同。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联吴制楚”,秦穆公“以德服人”。
在齐晋两国关系中,晋文公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在他之前,晋国曾与楚国在泓水爆发过一次大战。晋国战败,晋文公被迫流亡国外。在逃亡途中,晋文公遇到了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并把他带回了晋国。
后来,晋文公被晋国的臣子们所排斥。在此情况下,他只好寻找机会复国。于是,晋文公就在介子推的帮助下重登国君之位。重登国君之后,他便与介子推一起隐居到绵山去了。
当晋文公重新登上君位之后,他便想起了曾经帮助自己复国的介子推。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绵山上为介子推修建了一个庙宇。
后来,晋文公又想起了当年和自己一起在泓水之战中失败的楚庄王,于是便命人将他当年战败的地方修成一个大大的“墓”字。
当时晋文公就对身边的人说:“当初楚庄王与我在泓水之战中都失败了,可他如今却在绵山上修建一个墓字。我现在要把他当年打败楚国时的失败之处作为一个标志,告诉天下人我这是‘知错能改’!”
有一次,晋楚两国为了争夺霸权而大打出手。战争打得十分激烈时,晋文公突然犯了病。晋楚两国的大臣们都想劝他不要再打下去了。
不过晋文公却对大臣们说:“我不是生病了而是在想事情!”
他想到了当年和楚庄王在泓水之战中的惨败之处。
二、齐楚结盟
齐桓公在回国的路上,遭到了宋国和卫国的阻拦。齐桓公为了阻止宋卫的阻拦,他召集齐国大夫在宋国的郊外举行了一场大会。
他先是对宋国的大臣们进行了一番训话,之后又让宋国的大夫子玉当众向楚成王进行道歉。最终,齐国和楚国两国达成协议,约定联合起来攻打郑国。
当时的晋国与楚国之间,也有着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霸权,可谓是兵刃相见。而齐楚两国签订结盟协议之后,晋文公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之后,晋文公以“退避三舍”为条件,让齐桓公放心地出兵伐郑。最终,齐桓公以“诸侯会盟”为借口出兵伐郑,一举拿下了郑国。
晋文公从齐国手中收回了郑国的领土后,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对楚国的进攻。他将目光转向了南方的吴国。
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晋国与楚国都在忙着争霸天下,根本就没有精力顾及其他国家的事情。
因此,楚国也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晋国身上。但是在之后不久,晋楚之间就爆发了一场大战——鄢陵之战。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晋国不仅失去了南阳郡和一部分附庸国,而且还丢失了部分土地。
这场战争之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在楚成王去世后,楚成王与越国合纵伐晋的计划被彻底搁置。
等到楚成王去世后,楚国更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南方的吴国身上。因为楚国已经基本具备了与晋国一较高下的实力了!
因此在楚国国内政通人和之后,楚国就开始不断地攻打中原各国。到最后,楚国甚至还将目标对准了吴国。
三、曹魏之盟
晋献公时,晋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并成为了最有实力的诸侯国之一。但在齐桓公去世后,晋国内部就发生了一场内乱。
为了平定内乱,晋献公将目标放在了齐国身上。当时齐国正与晋国争夺霸权,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部就开始了内斗。最终,齐国国君齐姜和后稷两人联手,将齐国搞得乌烟瘴气。公元前651年,在晋献公的授意下,晋国军队攻入齐国都城临淄。
得知消息后的齐姜和后稷纷纷出逃,而齐国国君也被迫去齐国避难。在他们的努力下,齐国得以恢复元气,并与晋国再度争夺霸权。在此过程中,晋国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晋献公自然也不会忘记拉拢齐国。
为了拉拢齐国,晋献公曾派人去齐国进行游说。在一番交流后,晋献公发现齐姜和后稷与自己有着同样的想法。于是晋献公便将计就计,他先安排了一场“鸿门宴”,然后派人去齐国都城临淄进行游说。
在这种情况下,齐姜和后稷选择了相信晋国,并与之结盟。然而不久后齐姜和后稷却遭到了晋国的背叛。在此之后,晋献公便率领晋国军队攻打齐国。在此过程中,晋献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齐姜和后稷的儿子子虞。
至此以后,晋献公就成了齐国的女婿。此时的晋国与齐国关系可以说是十分恶劣了。
四、吴国之盟
在这场晋国与楚国的对峙中,晋文公可谓是将外交手段用到了极致。在他的外交手段下,晋国在诸侯中的威望达到了巅峰。但即使这样,晋文公依然没有停止他的外交事业。
在吴国伐楚之前,晋国曾与吴国联盟。在这场联盟中,晋国的目的并不是要帮助吴国伐楚,而是想借助吴国的力量来遏制楚国。
当时楚国以陈国和蔡国为屏障,将晋、陈、蔡三国包围在楚国边境,从而将晋国的注意力吸引到楚国身上。如果没有吴国的帮助,晋军很难快速攻下陈国和蔡国。
但吴军是以攻伐楚国为主要目的。所以晋国虽然帮助了吴国,却并不想与吴国联盟。此时的晋国主要的对手是齐国和宋国。
在这场联盟中,晋、齐、宋三国也有一定的矛盾,他们之间并不团结。当时齐国正处于内乱之中,而宋国与楚国则有矛盾。
对于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局势,晋国并不想介入其中,因此选择了和齐国、宋国保持着距离。
但当时齐国正与楚国作战,晋国此时想要干涉齐国是不可能的。于是晋军便开始了对吴国的军事行动。
吴国和晋国结盟之后,曾与楚国交战过两次,但都以失败告终。虽然这两次战争都失败了,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在前547年的时候,晋军曾经攻打过陈国和蔡国,并且获得了胜利。但当晋军到达宋国边境时,却突然停止了前进。
当时宋国正与齐国交战,晋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进军,这就意味着晋国将会帮助齐国攻打吴国。虽然晋军是为了遏制楚国才与齐国开战的,但为了攻打吴国而停止进攻宋国却是晋国不想看到的。
五、越国之盟
公元前541年,晋国大夫赵鞅率军入侵吴国,吴王夫差被迫求和,以“割地求和”的方式换取了与晋国的停战。两年后,晋国又再次入侵吴国,在吴王夫差的请求下,晋军撤军。
吴国灭亡后,越国趁机崛起。公元前506年,越王勾践联合吴国、楚国等诸侯国进攻楚国。战争爆发前,越王勾践便曾向吴国求和。但当时的吴王夫差拒绝了越国的请求,并对越国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向越国“称臣”;二是将“越兵入吴”时所抢掠的财物“送还”晋国;三是出兵助越灭吴。
越王勾践(前571年~前498年):春秋时期越国国君,吴国贵族,越王允常之子。前559年与吴国开战并大败吴国。前548年春,为报被吴军俘虏之仇而攻入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俘虏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在回国后积极备战,并先后派范蠡、文种等人前往齐、晋两国联络联合抗吴。而此时的晋国内部也发生了内乱。前548年夏四月,晋国执政韩厥去世。随后,赵鞅立自己的儿子赵同为新一任晋国执政。
在韩厥去世后,晋国朝堂的势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赵鞅去世后,晋国正卿赵鞅、韩厥等人把持了朝政。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晋国国内政局并不稳定。虽然晋国一直与吴国、楚国等国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在实际利益上却并没有得到保证。
公元前506年冬十月十一日(11月14日),越王勾践邀请各诸侯国的使节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做客。
作者观点:
越国君主向各诸侯国发出了邀请。在这一天,越王勾践将吴王夫差请到了自己的地盘,并将吴国都城姑苏城的城墙夷为平地。吴国被灭后,越国不仅没有因为吴国灭亡而变得更加强大,反而开始衰弱起来。此时的越国在外交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一是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向其他诸侯国示好,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
二是越王勾践为了麻痹吴王夫差,不仅在吴国都城修建了阿旁宫,而且还将吴王夫差的父亲立为吴国太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吴王夫差就完全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482年(周敬王四十三年)春正月,吴军进攻越国。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传注》
2.《越绝书》
3.《吴越春秋》
4.《国语·越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