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曹魏降将众多,唯独于禁横披骂名,原因何在?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廖小三的《曹魏降将众多,唯独于禁横披骂名,原因何在?》,希望大家喜欢。
曹操手下的大将,除了宗族武将之外,很多外族的武将,都是从别人阵营里投降过来的,但是都受到了曹操的栽培和重用,由此可见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了。
以举世闻名的五子良将为例,其中张辽是从吕布阵营中投降过来的,张郃是从袁绍阵营中投降过来了,徐晃是从骑都尉杨奉阵营里投降过来了,于禁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由别人举荐给曹操,唯有乐进是主动投靠的曹操。
尽管张辽、张郃等将都是从别人阵营里投降过来的,但不见世人有什么指责,那是因为张辽等人的投诚,是弃暗投明,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能得到世俗最大的理解和同情。唯独于禁的投降,却横披骂名千载,原因何在呢?
查于禁的档案,他先投靠的鲍信,后来转投曹操,没见有任何指责,后来被关羽降服,送给了孙权,再由孙权遣送给曹丕,彼时的于禁早已经须发皆白,威面容憔悴,见了皇帝泪流满面。
曹丕表面下旨,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后来却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
于禁见到后,惭愧发病而死。
小编以为,于禁的投降,也是逼不得已,如果不投降,就会像庞德一样被关羽杀死。如果以此来指责于禁的贪生不怕,不够汉子,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无论哪个时代像于禁这样贪生怕死之辈都有很多很多,何至于让于禁一人横披骂名千载,而对其他人的指责都能够及身而绝呢?
小编以为,于禁的投降与一般武将的投降完全不同,是两个概念,于禁的投降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于禁是曹魏外族将领中资历最深,地位最高的一个。一身转战三千里,对曹魏集团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是一个普通武将的投降,意义也就有限,而于禁的地位和名望,使得他的投降,对整个时局都有震动,于禁投降后,为避关羽锋芒,曹操还下令迁都,由此可见此事的严峻性。
第二,于禁的投降是在曹魏集团实力强大的背景下产生的。如果此时的曹魏集团已经土崩瓦解,强弩之末的话,于禁投降,可以看作是弃暗投明的明智之选,这样就不会横披骂名。而当时的魏国虽然经历了赤壁打败,但元气尚在,远远没到强弩之末的地步,这是于禁投降不能被原谅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庞德的威武不能屈,与于禁的摇尾乞怜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如果当时的庞德及其余众将都能乞降的话,就能帮助于禁分担相当一部分的骂名,起到分谤引流的作用,可悲的是,庞德威武不屈,无法为于禁分谤,于禁只能一人承受骂名,所以显得骂名很重。
上述三点理由,足以使于禁横披骂名直至千秋万载了,那么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