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公孙”包拯的首席智囊公孙策,为何会被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让人唏嘘

“公孙”包拯的首席智囊公孙策,为何会被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让人唏嘘

时间:2023-05-03 17:35:02来源:史说新语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说新语的《包拯的首席智囊公孙策,为何会被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让人唏嘘》,希望大家喜欢。

提起包拯很多人一定会想到开篇的歌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官员,包拯被后世百姓们奉为青天大老爷以包拯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戏曲也不在少数。

其中,最令人难以忘却的一定是《三侠五义》。

小说中包拯身边有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一个是被封为“御猫”的南侠展昭,另一个就是被誉为诸葛在世的公孙策,二人一文一武为包拯断案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然而,就算公孙策和展昭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却依然架不住他的铁面无私。就拿公孙策来说,作为包拯的头号智囊最后被推上了虎头铡。

那么,公孙策究竟犯了什么罪?为何连包拯都保不住他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再世的诸葛亮公孙策

《三侠五义》小说中公孙策本是北宋时期的一个书生,十年寒窗苦读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官场。

作为一位有才华的学子他的未来应该是前途光明、前途无量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早期的公孙策在官场过得并不是那么的如意,他在刑狱诉讼和断案这一块相当精通,但秉性刚正容易得罪人,无法融入到周遭的环境中,不断被其他官员排挤和迫害。

察觉自己与官场格格不入后,公孙策也曾尝试着改变,但自傲的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了仕途而放弃自己的的良心。

在这之后,公孙策失去了对北宋黑暗官场的信心,主动的退出并找了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当时,也有很多人去邀请他出山相助,但都被公孙策拒绝了。

一个只会压榨百姓的官场,并不符合公孙策天下苍生,为百姓谋福利的宗旨,直到包拯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才改变了“拒绝”的态度。

公孙策在第一眼见到包拯的时候,就被后者一身正气所震撼,大宋官场上的官员基本都是一路货色,毫无正气可言,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很对公孙策的胃口。

至此,公孙策决定出山成为包拯的幕僚,跟他一起维护正道。

三把铡刀的来源

成为包拯的左膀右臂后,公孙策他出了很多造福于民的主意,最典型的一次就是提议“奉旨”铸造三口铡刀。

在很多人看来,三把铡刀应该是包拯打造的,事实却是铡刀的缔造者是公孙策先生。

北宋官场黑暗腐败,包拯过于刚正不阿,皇帝想要整治却有心无力、无可奈何,官官相护的现象过于普遍,想要找一个力挽狂澜的人有点难。

就在皇帝头疼的时候,包拯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于是皇当场便下旨赐予包拯惩治贪官的权力。

大致意思就是,对于贪官包拯可以先斩后奏,但圣旨到包拯手里的时候后者却不由得犯了难。

别看圣旨赐予了自己杀贪官的权力,但背后的负面影响也很大,皇帝明摆着就是把自己当枪使。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也有人情世故,接下圣旨就等于和整个官场作对。

就在这个时候,公孙策略加思索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大致意思就是以皇帝的名义打造三口铡刀,分别用来处置皇亲国戚、官员以及普通百姓。

与此同时,包拯还需将皇帝的圣旨对外公开,高悬于开封府的牌匾旁边。听完了公孙策意见,包拯直呼妙哉,此计不可谓不巧,为何会这么说呢?

包拯若是直接与官员作对,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最后皇帝有可能为了平息众怒而放弃自己。

但若是把皇帝的圣旨公开,就意味着天下人都知道,斩杀贪官污吏乃是圣上的亲笔御旨,而不是包拯个人的主观意见。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官场上的官员对包拯恨之入骨也没什么办法,仇怨就会转移到皇帝的身上。

于是,包拯命人抓紧时间打造龙、虎、狗三口铡刀。

包拯打造好铡刀并将圣旨悬挂于大堂牌匾旁,消息传到了皇帝耳中后者毫无意见,算是默许了这一个行为。自此之后,三口铡刀便跟着包拯四处巡查、为百姓做主。

除了为包拯献策打造龙、虎、狗三口铡刀之外,公孙策在其他方面也对其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悬壶济世、明辨是非、解剖尸体等,民间称包拯为包青天,称公孙策为“诸葛再世”。

按理说为人正直的、奉公守法的公孙策应该会得以善终,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包拯不得不将其推上虎头铡呢?他所犯的罪与“亲情”字有关。

情理可容,法不能容

公孙策早年曾有一个女儿,但因一次意外女儿被别人偷走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仇家寻仇。女儿还小的时候,公孙策曾给她打造了一个手环并亲手戴上。

也就在此事不久女儿被头、流落江湖,从此父女二人分离开来,尽管如此公孙策一刻也没有放弃寻找女儿,但却毫无收获甚至自己的妻子也抑郁而死。

本以为自此之后会与女儿再难相见,结果却因为一场案件父女俩相遇,可相遇本是一件好事却酿成了公孙策被杀的悲剧,而故事的过程是这么回事。

有一次包拯下江南例行巡查,公孙策和展昭作为包拯的随从自然会跟着,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了一件凶杀案。

在一条河里漂浮着许多尸体,这些尸体虽然浸泡在水中已经很久了,但明显能看出这死于刀伤。

周围血腥气很浓重,尸体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包拯大怒当即部署人力追查下去。

通过向周围群众的询问,包拯得知附近有一伙水匪强凶霸道无恶不作,而这些人就被水匪残害致死的。

当即,包拯命令展昭去把水匪抓捕归案,后者接到命令后也不敢懈怠,根据百姓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那一伙水匪的藏身之处,而后便打了起来。

展昭何许人也?区区江湖水匪又怎会是他的对手,很快对方就败下阵来狼狈逃窜,展昭乘胜追击最终将水匪全部抓捕归案,这其中便有一个女子,她是匪徒首领的养女。

当展昭将这些人带到包大人的面前时,女子手上的一个手环吸引了公孙策的注意,仔细一看他顿时觉得脑袋五雷轰顶一般炸开了。

手环不正是自己为失散多年的女儿打造的吗?通过询问公孙策得知该女子是水匪的养女,年龄也与失散的女儿吻合,更加认定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了。

然而,按照北宋的法律条例,女儿已经犯下了重罪按律会被判处死刑。

公孙策不忍自己的女儿就这样被处死,但是他也很明白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向他求情根本行不通。

思来想去,最终渴望女儿活下去的信念战胜了公孙策的理智,当天夜里他偷偷的来到牢房,将自己的女儿和她的养父一并放走了,而后把自己关了进去。

公孙策私自放走犯人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包拯的耳中,他痛心不已当场问他究竟是为什么?

随即公孙策便将其中的故事讲述了出来,也没有做过多的辩解只求以死谢罪。

按律公孙策此举应当被处死,包拯长叹一口气,虽然心中万分悲痛但还是亲自判处了他受铡刀之刑。就这样,公孙策被押上了虎头铡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故事到了这里却并没有结束,在听说公孙先生被押上虎头铡后,先是展昭等人自发阻止,随后开封府的百姓一起来请愿,希望包大人能够网开一面放过公孙先生。

百姓请愿的规模之大甚至都惊动了皇帝,皇帝得知此事后急忙派人去调查原因,并得知其中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听说公孙策因为救自己而被杀的消息,她的女儿决定投案自首。

虽然与父亲没有感情,但公孙策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且还不惜自己的生命来挽救自己。

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皇帝也被感动了,在他看来公孙策的所作所可以理解。当即便下旨赦免了公孙策,其女儿在被放走后重新投案,也算是悔过自新被皇帝“特赦”。

总的来说,虽然在虎头铡上“走”了一遭,但是公孙策最终还是生还了下来,这也符合善有善报的结局。

公孙策是我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历史上并没有公孙策这么一个人物,要想分析他只能从小说《三侠五义》中提取相关的资料。

他在官场上不断遭受坎坷,性格刚正的公孙策却没有轻易的放弃自己所坚守的良心,这符合老百姓对清官的一种愿景。公孙策与包拯联手为民请命,也符合民间百姓对官员的一种期待。

最后公孙策触犯了法律,虽然法律不允许有私情,但老百姓对他却有感恩上述为其求恩,虎头铡事件有惊无险,结局也符合民间故事所要表达的一个道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