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专案组”1959年,一海军中尉写信气晕江青,破案之后,为何只判了他三年?

“专案组”1959年,一海军中尉写信气晕江青,破案之后,为何只判了他三年?

时间:2023-04-29 07:05:02来源:历来现实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来现实的《1959年,一海军中尉写信气晕江青,破案之后,为何只判了他三年?》,希望大家喜欢。

1959年,一海军中尉写信气晕江青,破案之后,为何只判了他三年?

1959年3月,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即将在上海召开,上海各方面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会议召开前的3月23日,江青以生活秘书的身份提前赶往上海,在著名的锦江饭店对面的“法国俱乐部”落脚,开始着手准备伟人在会议期间的生活起居细节。

为了检查和讨论人民公社整顿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即将召开的八届七中全会作准备,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又称上海会议),一切都在繁忙有序地进行着。

就在上海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即3月26日中午,饭店的办公室主任郝德光,给正在房间里练习二胡的江青送去了一封信,江青在看到这封信,竟然气得当场晕了过去!

这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会让江青如此生气呢?

限期10天破案

在江青气晕过去的当晚,康生前往探视她。而江青简略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之后,也让康生看了这封信。

康生看了这封信之后,同样是勃然大怒,当场拍桌子大喊道:“不得了!这是一起特大政治案件啊,叫罗瑞卿来,公安部应当火速侦查,叫他立即布置下去!”

3月29日周总理到达上海后,江青和康生将此事向周总理做了汇报。

周总理有着多年保密工作方面的经验,警觉性非常之高,他觉得对方能掌握江青的行程,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不能草草了事。于是就亲自向公安部长罗瑞卿下了命令,让他组织抽调人手,争取10天以内破案。

罗瑞卿接到任务之后,于3月30日命令公安部的高级侦查专家和两名助手乘坐飞机到达上海,同时上海市公安局也抽调18名精英侦查员,成立了针对此事的专案组。

然而专案组向江青咨询具体情况时,江青却只给了专案组一个信封,不肯让专案组的人看信的内容。

这个信封还是匿名的,上面只有“江青同志收”这5个字。单凭这样一个信封,查起案来难度相当的大。所以专案组把侦查目标,放在了信的投递过程上,从邮递员开始查起。

在对邮递员蒋晓英进行一番调查之后,专案组发现了一个叫钟秀山的人有作案嫌疑,于是就对钟秀山展开了讯问调查。

但是专案组通过笔迹比对鉴定后发现,钟秀山的笔迹明显和信封上的对不上,这条线索查到这里就断了。

就在专案组一筹莫展的时候,4月1日上海市委警卫处的同志,向专案组递交了一封信,信上写着“饭店负责人收”。

有了前一封信的教训,饭店的负责人对来源不明的信件不敢私自拆看,收到信之后赶紧把它送到了上海市委警卫处派驻在饭店的同志手里。

警卫处的同志看到这封信时,心里立刻警觉了起来,他们同样没有拆开看这封信,而是根据信上北京船舶机械附件厂的落款印,向该长打去了电话询问情况。

果然,该厂的负责人在接到电话之后表示,他们没有给上海写过这样一封信,甚至都不知道这家内部饭店的存在。

警卫处的同志了解这一情况之,立刻通知了专案组,并把这份可疑的信件交给了他们。

专案组在接到这封信之后,经过一番考虑拆开来了信封,发现信封里果然有一封和上次一模一样的匿名信,封面上写的还是“江青同志收”这五个字,经过笔迹鉴定之后发现,这五个字的笔迹,与上一封信相符。

不过这个信封上已经写了“江青同志收”,鉴于江青对上一封信内容的反应,专案组也不好拆看信的内容,只好把侦查的重点放在了来信的北京船舶机械附件厂。

于是专案组抽调了10名精英侦查员,乘坐飞机赶往北京船舶机械附件厂,对该厂的干部和工人展开排查。

经过专案组的多方查证,发现该厂的曾微川有很大的作案嫌疑,而且其过去的历史也多有不明之处。

然而正当专案组准备对曾微川进一步深挖调查时,公安部长罗瑞卿却亲自出面,叫停了专案组的行动。

原来曾微川早在1931年就已经入党,是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他既不可能会给江青写信,很多往事也是不宜调查的。调查到这一步,所有的线索又都断了。

在开案情分析总结会的时候,没办法的专案组成员提出看一看匿名信的内容,里面说不定就有破案的线索。

罗瑞卿觉得有道理,就向江青提出了让专案组看看匿名信内容的想法。但是江青先是以“考虑一下”为由送走了罗瑞卿,随后不久就通过电话,拒绝了罗瑞卿让专案组看信的提议。

案情侦办工作已经卡在了那里,找不到新线索的话,仅凭两张信封破案,确实太难为人了。于是罗瑞卿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去找了周恩来总理,请他出面劝劝江青,让江青把那两封匿名信拿出来,以帮助专案组破案。

实际上这件案子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江青个人的事情,可是写信的人居然能够准确地掌握江青的行踪,甚至根据她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寄信,这可就不止是江青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关乎众多高层领导人安全的大事。

所以周恩来在听了罗瑞卿的汇报之后,也同意罗瑞卿的意见,亲自出面出面找江青沟通,劝她把信拿出来让专案组从里面查找办案线索。

在周恩来总理的劝说之下,江青终于把那两封匿名信交给了专案组。

专案组拿到匿名信之后,才明白江青为什么看到这封信会气晕过去,又为什么坚持不肯让大家知道这封信的内容。

原来这两封匿名信的内容一模一样,都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全是关于“蓝萍”女士一系列复杂的私密情感往事。

写这封信的人对“蓝萍”的过往极为了解,他不但列举了与“蓝萍”女士交往男士的姓名和时间,甚至连“蓝萍”女士与这些人交往时说的一些私密言语,以及一些私密动作细节都写的很详细。在匿名信的最后,写信的人还对江青进行了言语激烈的斥骂,措辞十分尖刻犀利。

不过对于这些内容对于专案组来说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封信它是谁写的?

查出寄信人

从匿名信的内容,专案组做出了两点重要判断:

一、写信的人对江青的过往十分了解,应该是当年对她非常熟悉的人,因为信里的很多内容并不为外人所知。

二、信的内容是用一台宝石牌打字机所写,该打字机已经使用了10年以上;但从字里行间的痕迹来看,写信的人并不是专业的打字员。

顺着这两条线索,专案组很快把目标锁定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工作人员汤沛菁身上。

因为汤沛菁在30年代的时候,曾经是“蓝萍”在“电通影业公司”的同事,两人的关系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相处的都还算不错,所以她对“蓝萍”的很多过往都知之甚详,这一点非常符合写信人重要的条件。

后来汤沛菁因为“蓝萍”跟她的表姐夫发生了一段过往,并因此导致她的表姐因为两人这段过往而自杀,从那之后她就跟“蓝萍”关系疏远,因此她也有作案的动机。

而且匿名信中对“蓝萍”和汤沛菁表姐夫那段过往也有描写,导致汤沛菁表姐自杀之事也有不平之语。

专案组据此认为汤沛菁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就开始在她周围布控监视,准备在搜集到足够的证据之后,就立刻逮捕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汤沛菁突然精神病复发,在工作单位大吵大闹不说,还砸坏了包括她办公室里的宝石牌打字机在内的办公用品。

电影制片厂无奈之下,只好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专案组察觉到此事可能有内情,打算去接触汤沛菁调查情况时,汤沛菁又从精神病院逃跑的过程中,出车祸而死亡了。

虽然汤沛菁已死,但是这件案子的调查仍在继续,专案组通过对汤沛菁砸坏的那台宝石牌打字机进行鉴定之后,发现信并不是用这台打字机打出来的。

换句话说,虽然汤沛菁有重大作案嫌疑,而且行为也十分反常,但两封匿名信却极有可能不是她写的。

如果不是汤沛菁写的,那又会是谁呢?

调查到这一步,似乎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无奈之下的调查组,只好把手上已经掌握到有助破案的东西;两个信封,两封内容一样的打字机写的信,拿出来供办案人员反复研究,以期能够找到新的线索。

然而这些东西办案人员都已经看过很多次了,能找到的线索基本上也都找过了,大家对着这些东西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新线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4月16日的深夜时分,一名专案组成员无意间发现匿名信的信纸上,残留有草绿色的装订胶。

那个年代信纸的装订胶大多都是红色的,草绿色的装订胶可不多见。发现这个系列的专案组再次兴奋了起来,立刻对使用这种草绿色装订胶的部门进行了排查。

经过一系列的排查之后,专案组发现使用草绿色装订胶,又使用同样信纸的部门,只有海军司令部设在东海舰队的一个情报部门——1287办公室。

专案组根据这个线索,立刻对“1287办公室”的所有成员进行摸底排查,最后把目标锁定在该办公室名叫金柏麟的海军中尉身上。

金柏麟是苏州人,出生于1931年,已婚,他的父母都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后来都因为被叛徒出卖而遭到逮捕牺牲。他的的父母牺牲之后,他被阿姨史文慧抚养长大,解放后组织上找到了金柏麟和他的阿姨史文慧,把他们安排到了上海定居。

金柏麟于1953年参军,被分配到海军东海舰队服役,1959年金柏麟的职务是“1287办公室”第13小组副组长。

在金柏麟的办公室里有一台宝石牌打印机,专业经过鉴定比对之后,确认就是打出两封匿名信的那台,而且通过对信纸的化验比对,证实金柏麟办公室的信笺纸,也跟匿名信中信笺纸的成分相同。

在掌握到足够的证据之后,专案组于4月21日正式拘捕了金柏麟。

结尾

在拘捕了金柏麟之后,专案组立刻对金柏麟展开了审讯工作,希望搞清楚他的作案动机,以及他是如何掌握江青行踪的。

然而让专案组没有想到的是,金柏麟被抓之后,压根儿就没打算抵抗,反而十分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所做所为。

原来金柏麟的阿姨史文慧,曾经也是上海一名小有名气的评弹演员,同时也是1924年入党的秘密党员,还曾经为中央特科做过情报工作。

史文慧在30年代“蓝萍”在上海崭露头角的时候,也曾跟“蓝萍”交往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之后就因看不惯她的生活作风而疏远。后来“蓝萍”身份大为提高之后,本来已经改了名,史文慧偶然间得知原来是她的时候,感到十分震惊之余,就把她的一些旧事跟家里人讲了讲。

这事儿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金柏麟在听说了“蓝萍”的旧事之后,内心里对她也是十分不屑。

案发前金柏麟有次外出的时候,无意间在上海看到了前呼后拥的“蓝萍”,想到了她的种种过往,心里大为不快之下就写了那两封匿名信,目的纯粹就是为了羞辱她,并没有什么别的复杂原因。

金柏麟坦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被军事法庭以“泄密罪”判了三年徒刑。

判决之所以这么轻,传闻是因为有海军高层亲自出面,说金柏麟的父母都是烈士,应该予以从宽处理。

有人说,金柏麟这封信还好是早写了几年,要是晚写个七八年,恐怕就不是他一个人被判三年徒刑那么简单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