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不再任命丞相,原因有哪些?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情怀历史号的《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不再任命丞相,原因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在古代历史上,丞相是最显赫的官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曹操这两位丞相,都掌握了各自朝廷的大权。其中,就诸葛亮来说,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后,正式册封其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因为后主刘禅年幼,诸葛亮全面执掌蜀国大权。
在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后,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值得注意的是,在诸葛亮去世后,虽然蒋琬、费祎等人继续协助刘善处理朝政,成为蜀汉事实上的丞相。但是,蒋琬、费祎等人的官职是大将军、尚书令等,也即刘禅从形式上废除了丞相一职。对此,在笔者看来,刘禅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一
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刘禅在蜀汉废除了丞相制,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悼念。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宫去世,同年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刘禅即位后,拜诸葛亮为相父,也即诸葛亮不仅是手握大权的丞相,更和刘禅有父子的感情。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当时还没有儿子(诸葛瞻于公元227年出生),所以他自然也将刘禅视为自己的孩子。
彼时,因为夷陵之战的重创,蜀汉可谓是内忧外患。但是,诸葛亮先是派遣使者出使东吴,成功修复了蜀吴联盟,又亲自率军平定孟获,解决了蜀汉的内乱问题。凡此种种,无疑是拯救蜀汉于水火之中。
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又为北伐中原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刘禅在内心深处是十分感激这位丞相的。如果不是诸葛亮的操劳,刘禅也坐稳蜀汉皇帝的宝座。于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刘禅作《悼诸葛亮诏》,其中有一句就是“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丞相这一官职,随孔明一起入土。也即刘善之所以不再设立丞相一职,就是出于对诸葛亮的追思、悼念之情。
二
就第二点来说,则是从东汉开始,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所以成为一个不常设的官职。在东汉历史上,丞相的权力由尚书令、司徒、大将军、大司马等官职行使,这也是为了避免皇帝被丞相架空。当然,公元208年,曹操彻底架空汉献帝后,恢复了丞相一职。对于曹操来说,担任丞相,并开府治事,是为了更好的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
不过,等到曹丕取代汉献帝,并登基称帝后,曹魏也没有人再担任丞相了。对于曹丕来说,自然不希望有人担任丞相,从而威胁到曹魏皇帝的地位。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在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后,司马懿可谓是手握大权,而皇帝曹芳也成为了傀儡。可是,司马懿也没有接受丞相的官职。
从这一角度来看,刘禅不设立丞相,符合当时的趋势,也有助于避免蜀汉出现权臣。进一步来说,到了蜀汉后期,刘禅已经非常善于制衡朝廷大臣,从而维护自己的地位,比如姜维尽管掌握了蜀汉的兵权,却在朝堂之上没有什么话语权,这其实都是刘禅手段的体现。
三
最后,就第三点来说,则是诸葛亮文武兼备,而他的继任者固然十分优秀,却难以达到前者的高度,这促使刘禅不会恢复丞相一职。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作为他的继承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确实促进了蜀汉国力的恢复。不过,和诸葛亮比起来,蒋琬、费祎都不是优秀的统帅,也即不能多次率军北伐曹魏。
而就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固然多次北伐中原,可是,姜维所取得的战果是比较有限的,并且,姜维没有治国之才,不能扭转蜀汉后期国力下滑的局面。所以,刘禅很难将丞相一职册封给他们。至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同样能力有限。于是,在没有合适人选的前提下,刘禅选择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