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灭亡?是什么原因让魏忠贤被人如此评价?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邀月历史阁的《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灭亡?是什么原因让魏忠贤被人如此评价?》,希望大家喜欢。
这种说法显然过分夸大了魏忠贤的作用,明朝灭不灭亡,从来就不是一个魏忠贤所能决定的事。
明朝之亡,亡于崇祯,亡于东林党,当然也亡于“魏阉”。
明史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可是万历当了48年的皇帝,朱常洛接手明朝不到一个月就病逝,随后朱由校即位为帝,这时候的明朝烂透了吗?显然没有。
朱由校和朱由检这两兄弟可以说没一个是当皇帝的料,当然,朱由校又比弟弟朱由检好一点,他多少还懂得一点制衡,可是朱由检这厮却连制衡是什么也不知道。
朱由检接手明朝的时候,明朝仍然还不算烂透,至少对于内部的农民起义,明军一度打得起义军找不着北。哪怕当时朱由检聪明一点,别让朝堂上的党争影响到战场上的将士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收拾好内部的烂摊子,然后集中精力对付后金。
载沣接手清朝,三年而亡,这样才是真的烂透了,崇祯却坚持了17年之久,这就说明明朝还没有烂透。
朱由校发现自己没什么能力,既应付不了朝堂上复杂的党争,也应付不了外部的后金,所以干脆撂担子给魏忠贤。
朱由检没什么能力,但自认为有能力,又够勤勉,所以什么都想要抓在自己的手里,结果反倒弄得一团糟。
也正是因为朱由检不懂帝王之道,所以迫不及待地杀了魏忠贤,导致朝堂失衡,也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许多人之所以会产生“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样的错误认知,不外乎两点,一是魏忠贤能为明朝政府捞钱,二是所谓的提拔武将。魏忠贤此人出身于市井之中,好赌如命,所以后来即便入宫当了太监,但却仍然不忘想方设法地捞钱。
他在市井摸爬滚打了多年,颇懂察言观色之道,所以靠着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的关系,他很快获得了朱由校的信任和重用。
朱由校撂担子给魏忠贤之后,魏忠贤干了什么?捞钱呀!当然,他毕竟是一个阉人,也知道自己的一切来源于朱由校的信任,所以他在疯狂地为自己捞钱的时候,也没忘了帮朱由校,或者说帮明朝捞钱。
所以天启年间明朝政府能够运转正常,也能拿得出钱来对付后金。
当然,他想要保证自己的权势和利益不会受到威胁,在打压异己的同时,他又想尽办法维护好明朝的统治。
孙承宗督师蓟辽之时之所以能够放开手脚,不得不说背后是魏忠贤在支持他,魏忠贤知道他没钱、没装备、没物资,所以二话不说让人给送了过去,孙督师能够守住辽东,魏忠贤也间接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魏忠贤此人虽然贪财,虽然打压异己,但至少在维护明朝统治这一点,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可是即便如此,魏忠贤就真的能够成为明朝的“救世主”了?显然不能。
这么说吧,朱由校和朱由检是明朝的破坏者,东林党也是明朝的破坏者,魏忠贤同样也是明朝的破坏者。
魏忠贤敛财,看上去是在东林党或者说士绅阶层身上刮油,可是我们也不要忘了,羊毛终究还是出在羊身上,谁是羊?不言而喻,被薅羊毛的羊从始至终都是百姓,而不是什么东林党,不是什么士绅阶层,魏忠贤从他们身上刮走的钱,他们会十倍百倍地从百姓身上找回来,他刮得越狠,他们也会越狠,这是一个死循环。
所以,别看魏忠贤捞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给明朝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可是他捞的钱越多,失去的民心也就越多。
这么一来,没饭吃了的百姓最后仍然还是会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从而揭竿而起。
此外,魏忠贤真的提拔武将了吗?拿孙承宗来说,孙承宗刚去辽东的时候,魏忠贤之所以支持孙,说白了更多的是想要达到拉拢或者收买孙承宗的目的。只是,魏忠贤没有想到的是,孙承宗可没想过和他沆瀣一气,所以没领他的情,反而想要入京弹劾魏忠贤。
魏忠贤看清了这一点之后,想着不能再让孙承宗在那个重要的位置上待着了,所以给孙承宗下绊子。
魏忠贤这厮怎么说也是皇帝最宠信的近侍,他要是想给孙承宗下绊子,孙承宗能躲得过去?躲不过去,所以孙承宗只能满腹遗憾地辞职回家了。
看到了吧?魏忠贤的用人准则是,你只有听我的话,我才会给你表现的机会,不然我迟早让你滚蛋。
他难道不知道孙承宗对辽东的重要性吗?当然知道,但是孙承宗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他只能让孙承宗卷铺盖走人。
从这一点来看,魏忠贤是一个矛盾的人,他一边想拉拢像孙承宗这样有能力的人为自己所用,帮助他维护明朝的统治和他自己的利益,但是在拉拢不了的情况下,他又不得不为了保证的利益不会受损而打压像孙承宗这样的人。可是,像孙承宗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会愿意听命于一个阉人?所以到了最后,围绕在魏忠贤身边的多数是一些之前不得志的人,或者奸诈之人,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够做到保护明朝不会灭亡?
简直痴人说梦。
即便魏忠贤不死,并且继续让他掌权,明朝也只不过再多拖延几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