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说新语的《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最早出现的货币是以骨贝、玉石贝等形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炼技术不断改进提升,铁器、青铜得以被广泛使用,便出现了铜铸和铁铸的金属货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商贸往来也不断增大,在大宗贸易时要带着大量的钱币进行交易,将会是一件麻烦事。毕竟金属货币比较笨重,在运输过程不方便,也容易出现磨损。而且要是被那些大盗们惦记了,更是会有无罔之灾。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凭证代替金属货币作为交易手段,减少商业活动中带来的麻烦与不便呢?于是,就有了银票的出现。
不过我们难免会产生疑问,现代虽也有纸币,但利用科技手段加工后想造假是很难的。然而古代银票就只是一张纸,难道就不怕有人造假吗?但据史料记载,这一现象还真的极少存在,为何没人造假呢?
银票的产生
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我国北宋时期,商贸发展快,经济水平很高。据资料记载,当时宋朝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
商人们在进行商贸往来时,经常会有一些大宗商品贸易的产生,这就意味着需要用大量的货币进行交易。
但这种货币使用起来实在太不方便,《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些金属货币十分沉重,如何携带这个问题常常让商人们感到头疼。
基于此,四川成都的民间商人便自由组织,发行了一种纸质的货币信用凭证,名叫“交子”。史料记载:“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交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也就是古代银票的前身。它的出现便利了商贸经济活动,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对世界货币的发行模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银票的发展
“交子”发行初期,由于银票铺户能坚守承诺,随到随取,大大方便了商人之间的交易,免去了大额交易时的诸多不便和麻烦,因此在民间越来越受欢迎,使用也更加广泛。
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在不断地使用运行,形成一定规模后,“交子”就制作成了统一格式,作为一种新交易方式向市场发行。这时的“交子”才有了铸币特性,成为真正意义的银票。
然而私营银票正式运行使用后,出现了不小的弊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一些不良银票铺户利用非法手段欺骗商户,私自挪用客户存款;又或者是经营不善,一走了之;以及滥发银票,导致无法兑现等等行为。这些都为社会经济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官府看到银票在商业活动中带来的效益,以及民间流通杂乱的情况,决定接手银票的发行和管理。
官府接管银票的制作,统管银票的发行后,对银票的制造流程、用料工艺、防伪技术等方面都做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在宣传方面作出警示,还写在了法律条例上,加以管制实行。
此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发展,并从原来的区域逐渐扩展至全国流通。其实银票由官府统一管理后,当然还是有人想伪造的,但由于制作银票的过程十分复杂,工艺技术也不是外人能随便知道的。
不要讲普通老百姓,就是有一定财力的人也探不出其中奥秘,基于此种情况,他们不得不放弃伪造的念头。
那么,这银票到底有什么秘密,让想造假之人有所顾忌,望而却步呢?
银票的制作及防伪
1、选材方面
纸虽然是最基本的材料,但在选择、管控方面却是非常严格。首先是所用的纸要具有特殊性,必须与市面上普通的纸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官府要统一管理银票用纸的使用,禁止在市面上流通,普通民众很难买到。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凡纸质,用楮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束启用。”
宋朝时期,银票用纸就是采用由楮皮制作而成的川纸,它具有柔韧性好、颜色光亮洁白、耐用持久等特点。这种纸不是普通造纸工厂能生产出来的,因此很适合印刷银票。
明朝时期,银票用纸又有所不同,采用的是桑皮纸。因为它有独特的颜色,而且比别的纸更柔软,更耐用,也更难伪造。
中国明朝1380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就是由桑树皮纸制成的,现收藏于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图书馆内,上面的字体和画面现在依然清晰可见,由此便可得知这种纸有多么耐用了。
清朝时期,银票用纸的原材料是采用高丽纸与其它纸料混合制作而成,这种特制而成的材料便更加难以仿造了。
2、在银票更新方面
官府为了有效地防止不法之徒造假谋利,会不定期地更新银票,且发行周期很短,使那些想造假银票之人无所适从,造成他们增大造假成本,始终无法跟上银票的发行节奏。
另外,等新的银票印好后,官府还会将这批银票的相关配套材料,特别是印刷模板全部销毁,不留痕迹。
3、在银票制作方面
官府印制的银票,通常会配上一些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选材广泛,有名家所画的花草树木,也有神仙画像,还会以手工刻画的方式在旁边印上精美的花纹。
宋朝时代的银票图案以人物、花草居多,也会用花纹做边框;清朝则以龙的图案居多,图形复杂,更加不易模仿。
正版银票的图案各异,线条粗细都有所不同,在某些细节之处更为巧妙。这也就意味着对工匠的刻画水平要求很高,不是一般的内行人很难模仿出一模一样的。
更精妙的是,官府在制作银票时还会高薪聘请一些能工巧匠,在上面刻画文字作为防伪的一种手段。
雕刻的文字细小,技艺要求很高,没有超一流水平的雕刻高手是很难胜任的。雕刻的内容以名人作品为主,字数较多,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三百多字;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五百多字。而且排字的顺序每两年会更换一次,变化规律是不传之迷。
4、在银票的防伪方面
银票印制好后,会从库房运送到各个地方官府,再由地方官府发送到民间使用。这虽是一个简单程序,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当时的社会治安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强盗之事时有发生。而且如果运送距离过远,在一些朝廷的手伸不到的地方,官员还有可能私吞。
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官府就给各级负责银票管理工作的官员,以及各个银票铺户都配备了一枚印章。在银票使用时,必须要有盖章才能生效,否则无效。就算通过一些手段拿到,也是废纸一张。
如若出现印章不对、印章缺失,可以通过逐级排查找到源头,解决银票有可能出现假冒的各种情况。
在银票中有一种防伪技术,名为“密押”。“密押”其实就是一种印在银票上的暗语,类似于文字密码。如果不清楚它的规律,是无法获得真实信息的。每个银票铺户使用的暗语不同,各有特点,经常会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5、官府设立机构,专门负责鉴别。
那些专业鉴别专家基本都具有很高的鉴别本领,他们通过手模、眼看,就能鉴别出银票的真伪。
鉴别机构的出现,对造假者是一种打击,能有效阻止假银票的出现和流通。同时也减少了商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对商贸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6、通过立法对造伪者进行严惩
官府会在银票上写有“伪造者处死”字样,通过律法重典对造假谋利之徒处以极刑,以作震慑。
在宋朝官府明确规定,制作假银票的人要被处斩。元朝也有类似的刑罚,到了明清两朝处罚更重,不仅造假本人要被处死,还会连累家人。
结语
造假行为就是因为有利益的诱惑,和丰厚的回报,但面对如此难觅的材料、难搞的制作技术,以及独特的防伪措施,再加上要面对的重判刑罚,让很多想通过伪造银票谋利之人,彻底打消了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