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邓艾与钟会在伐蜀时所走的路线并无实质区别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识巨轮的《邓艾与钟会在伐蜀时所走的路线并无实质区别》,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后期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昭经过长期的准备,在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开始发动灭蜀之战。此战魏国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总体战略也经过详细谋划制定,利用强大的国力优势采取三路出击的方式。钟会和邓艾作为当时魏国的杰出将领分别统领一路,其中钟会又因司马昭的信任担任伐蜀之战的主帅,节制三路伐蜀军队。
战役初期钟会与邓艾的伐蜀路线
战役初期,钟会和邓艾都是按照早前制定的伐蜀战略行动,邓艾统领西路军主要任务是攻击和牵制在沓中屯田的蜀军主将姜维。钟会统领伐蜀主力的东路军攻击汉中,担当主攻任务。
西路军邓艾:战役初期,西路军主动向在沓中屯田避祸的蜀军主将姜维进攻,目的是牵制姜维回援蜀国门户汉中。同时如果中路军诸葛绪能提前赶到切断姜维退路则消灭姜维所部。而无论取得什么结果最终目的就是不能让姜维及时回援汉中,配合伐蜀主力东路军钟会攻破蜀汉的总体战略。作为姜维的老对手,邓艾是最熟悉姜维的魏国将领,因此以他为西路军主将是理所当然的。而邓艾显然也较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兵分三路突然进攻姜维,一时间让急于回援的姜维无法迅速撤退。同时邓艾的进攻和牵制让中路军的诸葛绪也的确抢先切断了姜维的退路,只是诸葛绪和邓艾、钟会、姜维等名将比起来还是差一点,姜维一个声东击西就让诸葛绪退兵二十里,硬是给姜维让出了回援的道路。
东路军钟会:作为伐蜀主力的钟会采取的稳扎稳打的平推模式,他利用姜维被困在沓中的时机,带领十万大军逐步攻破蜀军在汉中的据点。当然姜维本身的布防计划就是避敌锋芒放弃前沿据点,固守汉城和乐城一线等待支援。因此钟会一路较为顺利,加上蜀军内乱,造成进展更加顺利,钟会率领大军绕开蜀军在汉城和乐城的布防,直逼剑阁。
战役相持阶段钟会与邓艾的伐蜀路线
由于姜维的声东击西之策导致诸葛绪后撤,姜维抓住时机抢先杀回汉中,会同其他蜀军扼守剑阁。有了主心骨的蜀军依托剑阁险要的地势守住了入川的门户,于是魏军与蜀军形成相持态势。
钟会
面对险要的剑阁,钟会虽然兵多将广也无可奈何,在劝降姜维不成之后,只能考虑退兵。由于后勤运输的困难,钟会这一退很可能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之前取得的伐蜀战果不得不放弃,姜维只要等魏军退却就可以收复汉中失地。
而邓艾此时提出一个大胆的军事冒险计划,即率领偏师偷渡阴平,从小道穿越崇山峻岭偷袭成都平原。一旦成功姜维在剑阁不得不分兵救援,如果不救则直扑成都,攻击蜀汉的都城。这个冒险计划非常大胆,首先阴平小道非常难走,即使走通也可能成为疲惫之师,如果蜀军有准备或者坚守待援,邓艾的偷袭部队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邓艾首先邀请统领中路军的诸葛绪一起参与这个偷袭计划,结果遭到拒绝。无奈的邓艾转而向钟会靠拢寻求他的支持。钟会显然更善于用兵,他同意了邓艾的偷袭计划。于是两人之间的角色完成互换,统领伐蜀主力的钟会在剑阁与姜维对峙,以达到牵制和掩护邓艾偷袭的目的。原本起牵制作用的邓艾成为伐蜀的主攻部队,只不过伐蜀的进攻方式由逐步推进转变为偷袭擒王。
综上,其实在伐蜀之战中邓艾与钟会所走的路线本无实质区别,战役前期最适合对姜维实行牵制作战任务的就是邓艾。而钟会本身就是司马昭的心腹,由他统领伐蜀主力也是理所当然。进入相持作战后,钟会作为主帅采取稳妥的进攻路线只能硬着头皮攻击险要的剑阁,毕竟钟会掌握战场主动权还可以安然撤退。而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是他军事天才和胆略的体现,批准并配合邓艾偷袭计划也体现了钟会本人具备的优秀军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