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揭开被烽烟遮蔽的中国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寻觅历史的印迹的《揭开被烽烟遮蔽的中国史》,希望大家喜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上下五千年,烽烟未曾绝。九州之内,攻伐不止,从武王伐纣的“牧野鹰扬”到秦末争战中的“破釜沉舟”,再到晋代“八王之乱”,乃至明清在辽东的厮杀……这一场场战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在这刀光剑影和鼓角争鸣之中,既有名将横刀立马“此战生擒吐谷浑”的豪迈,也有无数战死者“万里无人收白骨”的悲哀,构成了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兵器研究所”创立于2014年,是全网500万粉丝的专业军事历史自媒体,深耕古代军事与历史,曾荣获2017年度微博最具潜力历史大v等诸多荣誉。《军事里的中国史》就从军事角度出发,以军事史的眼光去探究历史上的争议性话题,讲述了战争如何塑造了中国历史。全书内容由冷兵器研究所公号文章编辑结集而成,分为君臣、名将、烽火、制度、形胜等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古代军事史。
总的来说,本书紧扣古代战争史的主要脉络,从战争指导、指挥、军制、战术等方面展开讲述。
古代战争的主要决策指导者是中枢的君主及其大臣,“君臣篇”就以历史上著名的马上天子李世民开场,讲述了他如何十八上战场,二十四定天下,为唐开国讨平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的征战史。将领是战争的主要指挥者,“名将篇”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李广、陈庆之、岳飞等人所处的时代际遇和个人选择。“制度篇”带读者了解了古代如何阅兵、如何劳军、古代军校有哪些课程,以及古代军人地位的演变。“烽火篇”以曹操奔袭乌巢一战讲述了古代如何劫粮道、还介绍了桓温灭蜀时如何用步兵打出高机动的闪电战,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为何仓促出兵等等。
由于源自公号文章,这些章节篇幅大多较短,没有充分展开,以一个小切口透视古代军事史。如从萨尔浒之战明朝的决策,透视出古代战争沉重的后勤压力——“”兴师十万,日费万金”;从北宋“三苏”文章中对军事的议论,透视出古代高居庙堂的士大夫对军事的想当然。通过这样的还原和考证,本书力图反映军事中的中国史,讲述重大军事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同样是由于脱胎于公号文章,书中不乏为吸引读者而写的一些“八卦”章节,如古代有哪些草根出身的猛将、古代有哪些福将。这尤其体现在“江湖篇”和“演义篇”,介绍了古代武林人士的谋生手段、中国古代的著名刺杀事件,等等。其中一些视角颇为独特,如以哪吒的火尖枪为引子,从宋代飞火枪讲到明代梨花枪。有时书中还会古今对照,如在讲古代军队待遇时,与现代企业对比,指出“纸面上的东西永远要比实际的好看得多”,士兵们能不能获得实惠,“基本取决于自己顶头上司的良心”。这些读来轻松幽默。
书中还有些标新立异之论,如认为李广难封是因为不适应新型骑兵作战方式的变革;甚至不乏翻案文章,如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归咎于蓟辽总督王永吉,认为是招引清兵是后者的官场权术,吴三桂缺乏政治经验,只是被后者忽悠了。这些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我看来,恐怕更多是一家之言,不足为信,不过毕竟本书并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著作,读者也不妨读之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