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单霁翔谈建筑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转向文化城市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澎湃新闻的《单霁翔谈建筑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转向文化城市》,希望大家喜欢。
近日,“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暨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活动”在广东茂名举行。
活动当天,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文化城市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从多角度讲述了20世纪遗产保护的历程,分析了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自2016年至今,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学术指导下,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的百余位业内建筑文博专家委员,共计向业界与社会推介了七批697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它们不仅紧随《世界遗产名录》的方向,还丰富着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新类型。
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包括广东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国家植物园北园(含历史建筑)、四川美术学院历史建筑群、上海江湾体育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等百项建筑项目。
四川美术学院旧影
国家植物园北园(含历史建筑)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澎湃新闻了解到,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包括广东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国家植物园北园(含历史建筑)、四川美术学院历史建筑群、上海江湾体育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西安钟楼饭店、岭南画派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河南大学历史建筑、武汉二七纪念馆、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云南艺术剧院等百项建筑项目。
江湾体育场
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内)
在活动现场,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秘书长金磊则谈及了该机构是如何在建筑文化视角上使“活化利用”落到实处。而北京建院叶依谦执行总建筑师、同济大学张松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彭长歆院长等专家列举了中国各城乡建筑传承创新的启示与经验。
此外,当天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文化城市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从多角度讲述了20世纪遗产保护的历程,分析了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澎湃新闻特此整理节选刊发单霁翔的演讲。
单霁翔主旨演讲
文化城市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今天第七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评选揭晓了。七年前,故宫博物院召开了第一批会议,这项活动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我们要把上世纪所诞生的这些优秀的建筑遗产保护下来;二是要为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树碑立传。基于以上我们希望这项活动能够持续展开。
今天交流的题目是“文化城市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去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诞生50年。我们国家于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当时我们还没有一处世界遗产。两年以后的1987年,中国才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仅有6项。这对我们传统的文物保护的制度法规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必须要改变的是片段式的保护思维,如当年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中国政府就申报了两个字“长城”,获得成功,于是跨越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朝历代的长城整体进入了保护支点。还有个例子是泰山。过去世界遗产只有两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泰山进入世界遗产后,出现了第三类——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那之后不到20年的时间,我们中国的泰山、庐山、青城山、峨眉山等等这些名山大川都进入了世界遗产之巅,完全改变了我们过去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格局,很多城市也开始积极申报世界遗产,特别是1997年之后,在两个过去在国际社会上并不太著名的小城——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进入了世界遗产,我们形成了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潮。
通过申报世界遗产,我们改变了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使它们融入了社会生活。如良渚遗址在过去完全是浙江农村的景象,但在2006年后,考古学家在良渚遗址上发现了古城,又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周边发现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遗址,于是良渚遗址走上了申报世界遗产的快车路。
之前我们一直试图把大遗址建成考古遗址公园,但遭到抵制。但从高沟遗址、殷墟、三星堆遗址等一系列考古遗址公园的产生,人们开始在观念上发生转变。在2009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三周年之际,我们召开了大遗址保护的论坛,考古界一致赞同考古遗址公园这个概念。我在会议发言中喊出了一个口号叫“考古遗址,像公园般的美丽”。今天,国家已经公布了4批考古遗址公园了,我觉得这对全国各地都具有典范示范性作用。
梁思成先生设计墓园及纪念碑等(梁启超墓、林徽因墓、任弼时墓、王国维纪念碑等)
其实每次申遗都伴随着艰苦的努力。比如五台山申遗前有20多处地点需整治,而杭州西湖的申遗之始,杭州就没有在西湖边建过高楼,而是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在钱塘江两侧建了新的杭州城。当G20会议在杭州召开时,美丽的杭州城景观影像也传到了世界各地。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所带来的一个城市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路径。
今天我们在茂名。茂名原先是一个石化工业基地,那么今天为了恢复生态景观,建成了“露天矿生态公园”,成为碧波荡漾的城市水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茂名做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也实现了20世纪建筑遗产真正的转身。
对于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区别,第一,过去文物保护往往保护那些文化要素的,今天我们还要注重同时保护那些文化与自然要素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第二,我们过去文物保护往往保护静态的,但是今天我们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那些活态的、动态的,比如人们还居住的江南水乡、民族村镇、传统村落;第三,我们文物保护往往保护历史悠久的,越是历史悠久的越优先列入,这是不错的,但是往往忽视了我们20世纪遗产,实际上历史的链条是不能断裂的,它不能以时间来划分,而应根据其价值。所以,我们开始把当代遗产列入了保护之列;第四,过去文物保护往往保护那些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历史性建筑、纪念性建筑。今天我们还要注意保护那些普普通通老百姓生活、工作、购物的场所,于是我们的一些传统民居、工业遗产、商业老字号也列入了保护;第五,过去文物保护从桥、塔,到古建筑群及历史街区,城镇,由点到面。今天,我们知道还要保护人们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那些廊道,那些现行遗产,如大运河、茶马古道、秦蜀古道、中东铁路、丝绸之路等;第六,过去文物保护只保护物质要素,今天文化遗产还要同时保护那些非物质要素。
西安钟楼饭店
我们为了宣传世界遗产,还组织了一个万里少年团。在世界遗产面前我们都是少年,我们开始的每个星期走一处世界遗产,比如我们走到了景迈山,感受到景迈山传统的村落和它的古茶林之间形成的和谐的布局。第二个故事是黄石工业遗产。黄石是个工业城市,但是黄石不到1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然有4项影响中国工业发展的项目。
我们还去了皖南古民居,西递、宏村,看到那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游客多了,所以外地的各地的商贩,就开始进入了西递、宏村,于是不说皖南话的人多了,不是皖南的食品也多了。我们也讨论究竟旅游是不是古民居保护的最重要的手段。经过辩论以后,大家达成共识,西递宏村这样的古村落,它不是因为开展旅游兴起的,它是耕读传家,是它持久的文化的影响力,它是人们走出自己的家乡,那么积累资金回来建设家乡,一代一代的孩子们被培养出来,所以一定要走文化村庄之路。我们还走进了武夷山,它是双遗产,它的丹霞地貌的山形水系非常美丽,同时它九曲溪它的河道的清洁的水源,它的动物多样性使它成为了世界遗产,同时它有2000年前的城村遗址,更突出的就是朱熹的书院。所以今天双遗产如何在建设部门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行的世界遗产的有效监测,那么特别是要感谢这些年轻人,当年是伐木工人,放下了斧头,成为了森林的维护者和文化旅游的参与者。
所以这要讲好一个地区的故事,去振奋市民的城市精神,由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再比如,北京市决定将北京的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多年来,北京中轴线的城市景观带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今天重新审视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基本还完整,42处古建筑保留下了38处,正阳桥还在考古发掘,中轴线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基本还在,中轴线统领城市景观,天际线的地位还在。
以我亲身参与中轴线保护工作的经验为例,我认为中轴线申遗保护要从加强北京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角度出发,要将中轴线置于历史的链条中,由点及面,进行活态的、整体的、发展性的保护,并且要充分动员市民的积极性,一起加入中轴线的保护工作当中……
附:“第七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