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儒生说“《老子》是家人言”,为何窦太后就让他斗野猪去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趣评的《儒生说“《老子》是家人言”,为何窦太后就让他斗野猪去了?》,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之间,存在障碍。你穿越到古代,首先得解决语言问题。
就算同一个时代,换个环境,语言上的障碍也不小。一个单位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熟了,会有很多“特定用语”,外人不易理解。新入职的同事,经常要默默地目瞪口呆一段时间,才逐渐融入新单位的话语体系。
古代差别就更大了,“笑点”“尿点”都不同。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的笑点,现代人也很难理解古代人的笑点——这事儿有那么可笑吗?
比如今天要讲的这位主角——博士,儒生,名叫辕固生。他和大老板的对话以及大老板的行为,现代人就很难理解。
他是西汉人,故事发生在汉景帝时期。当时的幕后老板是窦太后,汉景帝他妈。
窦太后喜好黄老之学,亲近道家。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在汉初是没问题的,休养生息,政府管得越少,老百姓过得越好。但几十年过去,情况有了变化。
这世间的人,有灵活的、聪明的;有倔强的、普通的。头脑灵活的人利用政府无为的空当,发家致富,兼并土地,收购奴仆,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完全“无为”,说不过去。汉景帝已经看到了问题,可老妈子坚持黄老,他也没法子。
不少担任博士的儒生,对此也有腹诽。
有一天,窦太后把博士辕固生叫来,想要开导开导这个顽冥不化的儒生:“你觉得《老子》这本书怎么样?”
假如,只是假如啊……领导指着一本书或者一幅画,而且是他喜欢的,然后问你:“你觉得咋样?”
明摆着嘛,你必须说它好!
没成想,这个辕固生,顽冥不化,竟然说了五个字:“此家人言耳。”
窦太后很生气,怼了一句:“安得司空城旦书乎?”
然后,窦太后就让这个书生去“打野猪”了:一头凶猛的野猪,关在圈内,命令书生赤手空拳去和野猪搏斗……
妥妥的“古罗马斗兽场”啊!
儿子汉景帝看不过去,悄悄塞给辕固生一把匕首,辕固生这才“猪口逃生”。
这部情景剧,多数现代人看了,就两点:
第一,看明白窦太后生气了;
第二,书生斗野猪,故事挺精彩。
其他的呢?白了个白,没看懂。
即便这两个人的对话用的是白话,不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起来也困难。
先来解释书生的回答——一句“家人言”,为什么就惹恼了窦太后,甚至让他去斗野猪?
这个“家人”,显然和今天的“家人”不一个概念,而是和“官”对应的概念。
“官”这个字,古今含义的变化不大,不仅指“官职”,还有“正统”的含义,比如“官方”一词。
和“官”相对,“家”则有非官方、民间、私人的含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所以称为“家”,也有表示自己属于民间私学、非官方之学的含义。
书生说《老子》是“家人言”,意思很明显——这是民间的学问,不是官方学问,不能推广的。
政见不合,又拉拢不了,窦太后必须予以回击:
“安得司空城旦书乎?”
这句解释起来,更需费些口舌。
司空,官职名,相当于法院院长。
城旦,一种刑罚名,类似于流放。
“司空城旦”后面带个“书”,什么意思呢?其实说的就是秦始皇焚书这件事儿。
秦始皇焚书,不是一股脑儿地乱焚。老秦——哦不,老赵(嬴政,赵氏)同志可是个精明人,焚书是他政治斗争的手段而已。
既然是斗争,显然就要斗人。斗的是谁?说白了,就是那些企图复古,要求恢复分封制的儒生。
老赵是个很有开拓精神的人,废掉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权力高度统一。不少儒生认为应该恢复分封制,遭到李斯等人的反对。但杂音太多,不利于政令畅通,于是找借口搞了焚书坑儒,目的是为自己的改革铺路。
所以焚书之时,烧的重点是《诗》《书》之类儒家经典。为此,秦朝下了一个律令:“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焚书令下达三十日,还不烧书的,脸上给你刺字,然后流放。这就是“城旦”。
“司空城旦书”,意思就是:那些被法院判了流放之刑的人的书——就是指《诗》《书》之类儒家经典。
窦老太的意思就是:“难道《老子》还不如你们那些导致很多人被流放的破儒家书吗?”
唉,真费劲。古人一共说了13个字,咱得用一千字来解释。
所以,还是别穿越了吧,毕竟也不是每天都有“书生斗野猪”的好戏看啊。
高了高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