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他一生从来不吃肉,警卫员是上将,战友是元帅,搭档是开国大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扬生侃史的《他一生从来不吃肉,警卫员是上将,战友是元帅,搭档是开国大将》,希望大家喜欢。
1990年,一位开国中将因身体不适入院治疗。消息传开后,他的许多战友和下属都前来看望,这些来看望的人里,有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徐向前,有开国上将洪学智、秦基伟...,开国元帅称他为“老战友”,这些开国大将们则称他为“老搭档”。就连曾经负责他安全问题的警卫员,都已经是上将军衔,却还是会毕恭毕敬地尊称他为“老领导”。
这位资历深厚的开国中将名叫詹才芳,他一生从不吃肉,身边人才林立。那么,詹才芳究竟有着怎样特别的人生经历,又为国家做出过怎样的贡献呢?
詹才芳的悲惨童年
在那个革命动荡的战乱年代,很难有安宁富足的人生开局。许多革命先烈,都出身贫寒、在乱世之中经历磨难,就连詹才芳也不例外。
1907年,詹才芳出生于湖北红安县。湖北红安县是一个有名的将军县,诞生过无数投身革命解放事业的英才将领,詹才芳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詹才芳年仅七岁,他的母亲就因病无药医治而去世,留下父亲独自带大他们这一帮儿女。
但是上天并不打算就此放过这个家庭。五年后的某一天,因家中缺粮,他的父亲便摘了许多野菜回到家中,期望用这些野菜来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未曾想到,这些看似美味可口的野菜,却是有毒的“毒菜”。父亲和二姐大快朵颐之后,随即腹痛欲裂,最终双双惨死于食物中毒。而年幼的詹才芳恰巧因肚子不舒服没胃口吃饭从而逃过一劫。不过,双亲惨死的局面还是给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父亲二姐去世之后,孤苦伶仃的詹才芳便被已为人妻的大姐接了过去。姐姐姐夫心地都很善良,尽管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也十分艰难,却还是尽力供詹才芳读书上学。同时,詹才芳的姐夫还是革命先驱董必武的侄儿,受到董必武的革命影响,姐夫也时常向詹才芳灌输一些革命思想,让革命的种子在他的幼小心灵里生根发芽。
詹才芳十六岁那年,决心不再拖累姐姐姐夫的他,便下定决心外出闯荡自主谋生,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姐姐姐夫不放心他,便将他交付给创办武汉中学的董必武,让他在武汉中学之中当校工。在此期间,詹才芳深受董必武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詹才芳的革命生涯
1926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更为透彻的詹才芳,在董必武的引路之下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并筹建农民协会,领导贫苦人民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由此建立了农民自卫军,表现出优秀的革命能力。
1927年,詹才芳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黄麻起义后,潘忠汝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而詹才芳则担任第一路军特务营营长。面对国民军队的围追堵截,詹才芳带领战士突出重围,在木兰山与敌人进行游击战,创造出“木兰山七十二勇士”的传说,为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打下基础。
功勋显著 战友部下都身居高位
就在詹才芳带领的七十余名勇士里,有一名叫做陈再道的战士,后来成为了开国上将。除了陈再道,在他手下培养起来的将军更是数不胜数......
随着詹才芳的游击队名气越大越大,许多人慕名前来参加游击队。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嚷着参军,他就是后来的开国上将陈锡联。当时部队看他年纪太小,就不让他参加,但是陈锡联心意已决,就缠着游击队长詹才芳,才最终如愿以偿。詹才芳为了保护他,便将他任命为自己的贴身警卫员。在这个过程之中,陈锡联跟着他不断学习锻炼,最终有了后来的显赫成就。
1930年红四军成立,詹才芳担任第10师30团政委,其团长也是与他一同在木兰山战斗的勇士之一:王树声,两人既是战友,也是搭档,情谊十分深厚。在战斗过程中,两人的配合也充满默契、在他们的共同带领下,30团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
一次苏区肃反,已经成为警卫班长的陈锡联竟然也被抓走了。詹才芳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忙去找对面要人,他说:“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穷得吃不饱饭,都没裤子穿,12岁参加红军,一直跟在我身边负责警卫工作,你们肯定是搞错了。”
见对方无动于衷,詹才芳又去找到徐向前,这才把陈锡联成功救出来。对于詹才芳的救命之恩,陈锡联一直十分感激。事实上,红军时期詹才芳救下的人不止陈锡连一个,光是那些活到建国以后成为开国将军的,就有邓岳、甘思和、张志勇、谭知耕等人。
其中,谭知耕也是詹才芳的警卫员之一。谭知耕曾经因为偷吃土豪家鸡被保卫局逮捕,也是詹才芳亲自求情才将他释放出来。后来的谭知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少将。
在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詹才芳看见几个人抬着一个大个头准备丢在路旁,他赶紧询问怎么一回事,这才得知这位大个头患上了疟疾,病得很严重,再加上当时红军医疗水平很差、长征路上条件也很艰苦、这个病怎么也都好不了。大个子便主动提出不想拖累大部队,让战友将自己丢在路旁。
心地善良的詹才芳见状,十分于心不忍,他便说:“这么大一块头,要是病好了肯定是个优秀的机枪手,给他个马尾巴吧。”
于是,这位患重病的“大块头”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拽着马尾巴走出草地。病愈后,他也不负众望地成为了一名军中猛将:开国少将尤太忠。
总之,对于詹才芳来说,只要身边人有危险,他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最大努力救人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他也因此收获了大家的尊敬。同时,詹才芳也十分重视对于干部的培养和教导,在他手中总是能诞生许多优秀的将领。
仅被授中将军衔
詹才芳作为资历深厚的革命先驱,在各个革命时期都是军职干部,这在当时的开国将军之中是较为罕见的。但是在55年授衔时,他当年的战友、搭档、部下大多授衔都比他高,而他仅授中将军衔。
授衔仪式时,詹才芳的一些老部下,如许世友、陈锡联和洪学智等上将,看到曾经的老领导只被授予中将军衔,都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授衔仪式之后,他们都主动给詹才芳敬礼,以表达对詹才芳的尊敬。
对于自己只被授予中将军衔,詹才芳的看法也十分豁达,他曾对自己的妻子说:“我干革命不是为了这个军衔,战争年代死了那么多战友,那他们该授什么衔呢?”
有趣的是,晚年退休的詹才芳,有时也会去找曾经的战友聊天叙旧,有一次他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去了陈锡联家串门,碰巧陈锡联不在家中,陈夫人王璇梅一边接待着詹才芳,一边让人去通知将军,她这样说道:“赶快去告诉首长,他首长的首长来看他了!”
很快,这句话便在军中传开,而詹才芳也荣获了“首长的首长”这一趣号,足以彰显出詹才芳和战友部下们的深厚情谊。
不吃肉的詹才芳
詹才芳有一个特殊的习惯,那就是不吃肉。这个不吃肉的习惯可并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因为詹才芳幼时家贫吃不上肉,过惯了食素的生活,后来即便是生活改善,能吃得上肉了,心系百姓的他还坚持保留着食素的习惯,一生都未吃过肉,只吃鸡蛋。这种朴素坚毅的品质着实令人敬佩。
不吃肉又心地善良,许多人便尊称他为“斋公”。建国后,因许多家属院养鸡有碍环境卫生,于是当地的军区司令便直接下令禁止家属院养鸡,唯独给詹才芳一家开了先例。不过,能够受此待遇,詹才芳也是应得的,建国之后,詹将军也一直着力于为国防建设作贡献,推进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