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蜀汉”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

“蜀汉”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

时间:2023-02-01 14:05:09来源:钰说时光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钰说时光的《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希望大家喜欢。

诸葛亮,一个可以神话的历史名人,一个可以被刘备临终托孤的股肱之臣,一个为蜀汉天下殚精竭虑的忠义之人。

这也是一个在历史和小说文学当中道路具有很高关注度的历史人物,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受争议的焦点,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六次北伐是在拖垮蜀汉的国力,让本就实力最弱小的蜀汉只能更弱!

今天来探究一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行走道路及粮草供给!

诸葛亮在北伐时走的路线

1,第一次北伐走的路线

公元228年1月,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首先是安排蜀汉大将赵云和邓芝二人带非主力部队出兵斜谷,目的是摆疑兵之阵,分散曹魏的主力,而诸葛亮本人则是率领主力部队。

从汉中出发,然后出阳平关,再沿着沮道往北方方向行军,从而到达武都郡的下辩,接着是继续往北发兵,再通过祁山进攻曹魏政权的天水郡。

这个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争路线,此次北伐的结果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向蜀汉投降,诸葛亮还收获一员大将姜维,但是有名的“挥泪斩马谡”事件也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发生的。

当时马谡被诸葛亮安排在街亭阻挡曹魏的援军,但是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导致大败,因而自己被军法处置。

2,第二次北伐的路线

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是在第一次北伐的同一年,即228年的年末,诸葛亮看见曹魏的大将曹休被东吴的大将陆逊率兵打败,这时诸葛亮认为曹魏在关中和雍凉地区肯定是兵力空虚。

正是进攻的好机会,于是亲自率军行故道,再出散关,最后进攻陈仓,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诸葛亮没想到曹魏早有预防的部署,因而拖住了诸葛亮在陈仓城外的进攻步伐,最终曹魏的援军赶到,诸葛亮和蜀汉大军被迫撤军。

不过诸葛亮不甘心所以在撤退途中设下埋伏,成功斩杀曹魏派来追击的将军王双,至此第二次北伐宣告结束。

3,第三次北伐的路线

第二次北伐结束的第二年开春,即公元229年,诸葛亮再一次发动第三次北伐,这次诸葛亮首先命令陈式领非主力部队进攻武都郡的西部区域和阴平郡,而诸葛亮自己则是率蜀军主力往西从阳平关出兵。

按照第一次北伐的路线,在下边驻军,让比较靠近的曹魏郭淮部队不敢轻举妄动,主要目的是防止郭淮突袭陈式所部。

因而曹魏的郭淮只能看着陈式拿下武都和阴平,这一次北伐是属于局部战役,因而没有特别大的伤亡。

4,第四次北伐路线

这一次北伐与前三次不同,前三次是主动发起的,这一次是在曹魏的三路大军之下被迫发动的;

当时是公元230年,曹魏皇帝曹叡安排曹真领兵驻扎在蜀汉汉中西北方的陈仓,再安排大将张郃驻扎在汉中东北方向的长安,同时还令司马懿驻扎在汉中西北方向的西城,这曹魏的三路大军分别从子午道、斜谷、西城攻向蜀汉的边境重镇汉中。

于是诸葛亮先是安排在江洲的李严领兵北上到达汉中进行协防,接着自己带着蜀汉主力赶快往东边进军,加快救援速度。也许真是天公作美,曹魏此次大举进攻被瓢泼大雨阻挡了进攻步伐,后不久曹魏此次的主将曹真病逝在途中。

诸葛亮抓住曹魏在雍凉地区的“空档”,安排魏延和吴懿俩人带着非主力部队再出阳平关,通过下辩进攻曹魏的南安郡。此次北伐,蜀汉成功击败曹魏在雍州的驻军,解除曹魏对蜀汉的半包围态势。

5,第五次和第六次北伐的路线

第五次是在公元231年,诸葛亮再一次主动发起了北伐战争,诸葛亮这次以迅雷之势,带着蜀汉主力从武都出兵包围了祁山,而曹魏的新主帅司马懿收到消息后立马率军驰援,这次北伐两军在祁山附近的卤城进行互相对战,结果是蜀汉再次被迫撤军。

不过伏杀了曹魏大将张郃。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发起一生当中的最后一次北伐,这次诸葛亮率领蜀汉的全部主力从斜谷出兵,然后到达五丈原,在此地被司马懿所阻,两军再一次形成对峙局面。

虽然此次双方因为前面几次的教训,战前准备都做得特别充足,但是人的生老病死无法阻挡,诸葛亮在大战的途中病逝,让这个第六次北伐宣告结束。

粮草供给的线路和产生的后果

古人曾说:皇帝不差饿兵。在打仗之时,士兵的基本生理需求必须要得到满足,否则战力再强、再精锐的部队都会败下阵来。

而诸葛亮六次北伐,因为实际国情和运输粮食线路的问题,所以六次都要受制于粮草的供给,特别是第二次、第四次和第五次,这三次北伐的撤退,跟粮食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蜀汉当时在北伐期间,每次运送粮草和补养的线路是从成都平原出发,到达剑阁,再通过剑阁转运至祁山前线;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山路崎岖,即使尽可能找相对便利的线路,但是天然性的缺陷无法弥补,这个过程的距离还特别的遥远,导致蜀汉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依然无法保证粮草供应的数量和及时性。

因而诸葛亮的北伐战争,每次都要受制于粮草供给问题,只能在战略上部署速战速决的做法,但是蜀汉的美好想法只能被曹魏的现实所打败,因为曹魏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很会利用这个因素,多次用兵力拖着蜀汉,让诸葛亮不得不撤军。

即使诸葛亮几次北伐中有过胜利,但是都没有达成他心中真正的目标,最直接因素就是粮草供给存在严重问题。

哪怕在第六次北伐时,诸葛亮准备充分,甚至还制造出木牛流马运输粮食,但是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诸葛亮执着于北伐的目的

1,实现汉室中兴

蜀汉是历史给他们这个政权的称呼,他们自己一直说自己是大汉王朝的延续,刘备也是汉室宗亲,曾得到东汉皇室的承认,而且更重要的是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时,许下的愿望就是中兴汉室。

因此不可能刘备一去世,蜀汉就不管建国初心了,特别是诸葛亮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尊重,心里一直想着刘备的遗愿。

这样做,一是告诉天下人,刘备许下的诺言,蜀汉一直在践行;二是蜀汉希望自己本国行为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毕竟当时天下深受汉室恩惠的人数不胜数。不过这个只是蜀汉的终极目标,也许永远都不能实现,但是却不能抛弃初心!

2,与东吴的约定

公元229年,东吴孙权称帝,当时蜀汉刘备集团气得暴跳如雷,不愿意相信孙权也背叛了汉室,不过这时诸葛亮建议不宜与东吴交恶,反而要交好,并且向刘备提出派特使前往东吴恭喜孙权称帝。

这次蜀汉特使的出行,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孙权谈判,带着诸葛亮的目标去的,最终这位特使与东吴达成协议,主要内容即蜀汉和东吴结成讨伐曹魏的约定,里面还罗列清楚灭掉曹魏之后的地盘分割协议。

其中就讲到旧都长安周围州地都归蜀汉,因此蜀汉北伐的现实目标是从成都搬到长安,这样还能更直接地表示蜀汉复兴汉室的决心。

3,蜀汉内部的现实问题

诸葛亮作为蜀汉开国君主刘备唯一的托孤重臣,在刘备死后实际掌握蜀汉最高权力,刘禅遇到事情都是要听从诸葛亮的意思,这样看起来诸葛亮在蜀汉是一言九鼎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反对诸葛亮!

实际上在刘备去世后不久,就有三个郡宣告叛变,这个也许不能起到真正威胁蜀汉的因素,但是这个事件的背后告诉世人,蜀汉并非铁板一块,即使诸葛亮掌握最高权力,也不能在短时间内稳固局势。

而且刘备在临终前还部署其他人牵制诸葛亮,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禅暗中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不是要跟诸葛亮作对,而是不想做一个傀儡。

这些内部因素综合在一起,如果诸葛亮想要好好解决,就要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应对,不过权力是很诱惑人的,诸葛亮想和平解决是不可能的,若是使用雷霆手段,就是给蜀汉雪上加霜。

一旦被周边两国得知,恐怕蜀汉将分崩离析,因此北伐战争可以让诸葛亮把矛盾转移到外部,淡化内部矛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三国时期诸葛亮六次北伐,发生的时间点都是比较接近,而且都是部署周到,但是因为自身实力和粮草供给等现实问题,让诸葛亮六次北伐都只能得到局部的效益,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