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胡适”那个曾教导过林徽因、张爱玲的女人,为什么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胡适”那个曾教导过林徽因、张爱玲的女人,为什么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时间:2023-01-10 18:45:50来源:客多文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客多文史的《那个曾教导过林徽因、张爱玲的女人,为什么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周总理称呼她为“陈先生”,杨绛先生亦赞叹,称她“集才子与佳人于一身”,她就是中国首个女教授陈衡哲。

1890年,陈衡哲出生在江苏常熟武进县的一户书香门第。她的祖父陈梅村是清朝的进士,父亲陈韬是当地有名的文人,母亲庄曜孚更是当时和吴昌硕、齐白石齐名的书画大家。相传陈家对家族女性的教育十分重视,鼓励家中女子学习文学艺术知识。

由于父亲要去西南僻远省份为官。她求学心切,要求母亲让她到广东舅舅那里上学,开明的母亲同意了女儿的愿望。

由于舅舅庄蕴宽思想开明,见识丰富。对教育外甥女尽心尽力,所以陈衡哲深受影响。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陈衡哲,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7岁时,家人要给她缠足,她拼死拒绝

1911年,陈衡哲入蔡元培办的上海爱国女校学习。远离父母、远离舅父,在上海只身奋斗达10年之久,经受了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锻炼,同命运搏斗不止,争取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权。

陈衡哲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在替他物色优秀的丈夫人选。但是这个当爹的也知道自己的女儿与那些乖巧的传统妇女不同。一旦被女儿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就绝不会从上海赶回家。

因此,他便跟陈衡哲说了谎,目的就是骗她回家。

当陈衡哲了解了前因后果后,她表现得非常惊讶,然后愤怒地拒绝。

后来,她在自传中写她拒绝的原因:

第一:已婚的女人没有人能享受自由;

第二:她恐惧分娩,不想亲身经历;

第三:她不想和一个没见过面的陌生人结婚。

人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舍弃不爱的才能迎来自己喜爱的。

甚至跟她父亲大声说道:“我这辈子都不会结婚的!”把他父亲气得火冒三丈。

她抵制了父亲包办的婚姻,也拒绝了别人提供的做达官贵人的少奶奶,自己缔造了美满的爱情生活。她进过几所学校,英文基础打得很牢固。

1914年,清华大学第一次面向女性进行招录考试,陈衡哲成功通过考试,并在两年后成为了第一批公费留学的女学生。在美留学期间,徜徉在书海中的陈衡哲不仅学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西方自由的学术氛围也让陈衡哲学会了独立思考。恰逢国内"新文化运动"磅礴进行,胡适的"白话文"提议让身在国外的陈衡哲深以为然,还在留美学生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一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胡适。

胡适作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对于陈衡哲这位难得的女作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于是胡适和陈衡哲正式成为了“笔友”,往来的信件“络绎不绝”。

在美期间,她以“莎菲”的笔名写了篇《来因女士传》,寄给了当时的《留美学生季报》。时任报社总编辑的任鸿隽赞赏不已,认为“文辞斐然,在国内已不数觏,求之国外女同学中尤为难得。”

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但彼此鸿雁传书,早已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一年后,在科学社的首次年会上,任鸿隽终于一睹芳容。眼前的陈衡哲,穿着浅色旗袍,身材娇小,眉目清秀,虽然不施粉黛,亦无首饰加身,却别有一种迷人的风情,眉宇间的英气更令他怦然心动。

留影时,他们比肩而坐,定格在照片上的拘谨,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

分别之后,任鸿隽作诗表达感受:“新陆不复见兰蕙,每忆清芬心如醉。”一见倾心显而易见,且“爱慕之情与日俱深”。

在交流之中,胡适为陈衡哲的才学和品性所折服,一度将她引为“知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交往越发深厚。

胡适在出国前,由他的寡母说定了一门亲事,未婚妻是江村的文盲姑娘江冬秀。胡适不能拂逆母亲的意愿了断与江家的婚约,自然就克制与留学女生的深度交往。胡适在康奈尔大学谈了一个美国女朋友韦莲司,虽然交往比较频繁,但也没有超乎男女的界限。胡适与她有共同志趣,一想到自己国内的未婚妻,自然也是“发乎情、止于礼”。

等胡适回国结婚,两人的缘分便彻底中断了。

在得知陈衡哲失恋后,任鸿隽终究抵挡不住心中掩藏已久的暗恋,向陈衡哲告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衡哲第一次去正视任鸿隽那么多年对她的默默守护。

没有甜言蜜语,只有真诚和理解,而当年坚称自己“永不结婚”的陈衡哲,也被眼前这个男人打动

1920年,30岁的陈衡哲放弃了独身的想法,和任鸿隽成婚了。

后来,陈衡哲回忆,求婚的时候任鸿隽曾对她说:

“你是不容易与一般的社会妥协的。我希望能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的中间,为中国来供奉和培养一位天才女子。”

也正是这一句话,让陈衡哲放下了心中曾经的执念,选择步入婚姻。

同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毕业的陈衡哲,回国后两人一起被聘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她也是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现代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自那以后,北大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河。

1920年9月11日,北大新学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陈衡哲作为第一位登上大学讲坛的女性,发表了对女子教育的看法和对新教职的理解,引起了广泛的轰动。

在大学任教期间,陈衡哲曾针对中国当时存在的妇女问题,先后发表了《复古与独裁势力下妇女的立场》、《妇女问题的根本谈》等文章。像林徽因、冰心、萧红等人,都曾经是她的学生。

颇有意思的是,事业巅峰时期的陈衡哲,最终却因为要带孩子而辞去北大的教职,成为专职家庭妇女,那时,她头顶着中国第一位女硕士、第一位女教授的光环,尤其她还是曾经的不婚主义者,这使当时的学术圈一片哗然。

对此,陈衡哲给出的解释是,妇女解放主要是从观念上和行动上把自己塑造成对家庭和社会有用和有益的新人,而不是孤立地对抗家庭和社会。

即便是不工作的这些日子里,陈衡哲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领域研究。

在离开讲台的5年时间里,陈衡哲先后生了2个孩子,这同时她还写出了平生的巨著《西洋史》。

《西洋史》一书,一经发行就深受读者欢迎,3年之内再版了6次,即便是今天依然是一本值得细细玩味的外国历史教科书。

此时,已经是2个孩子母亲的陈衡哲开始思考,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女性,应该对自己的同胞们倡导一种怎样的精神。

但和吕碧成等女权主义者不同,陈衡哲提倡的妇女解放,不是为了所谓的个人价值,孤立地对抗家庭和社会,而是让妇女的社会价值得到重视。受到家庭教育影响的她主张男女平等,呼吁女人不要丢掉家庭价值:“当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不能得兼时,则宁舍社会而专心于家庭可也。”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1935年,任鸿隽任职四川大学校长,陈衡哲随他赴川,担任历史学教授。

她因看不惯当时川人的种种劣习,痛心于女学生竟自甘堕落为妾的思想,秉笔写下了一系列的抨击文章《川行琐记》。

何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言论为她引来了无数的口诛笔伐和人身攻击。当时,四川的黑暗势力要驱逐陈衡哲出境,任鸿隽为了保护妻子,便毅然辞去了川大校长一职,举家回到了北平。

作为女人,陈衡哲无疑是令人敬佩的。她不仅有爱她的丈夫,把家中3个子女都培养成了教授(长女都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次女以书毕业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三子以安获美国地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创造了“一门五教授”的神话。

陈衡哲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女子也可以做到事业和家庭兼顾。

这些统统都基于她的智慧,在正确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选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衡哲愤然致电抵制日本人,六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衡哲只能带着孩子,和任鸿隽一起四处流亡。几经辗转,才在1942年回到了重庆江北人家花园,全家人得以团聚。当一切恢复平静时,任鸿隽的身体却垮了。

1943年,周恩来邀请任鸿隽到红岩村参观访问,在见到任鸿隽时兽性说:“ 陈先生,我是您的学生,听过您的课,看过您写的书。”可见任鸿隽在学术上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1949年,储安平设宴款待任鸿隽、陈衡哲夫妇。

宴会进行间,刘大杰调笑说钱钟书、杨峰是对郎才女貌,而杨绛则说陈先生可是郎才女貌兼具一身,那是杨与陈衡哲的头一回见面。

直至1961年,任鸿隽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留下陈衡哲和孩子相依为命。

1976年时,86岁的陈衡哲在上海去世,纵观她这一辈子,从第一次"造命"开始,她的人生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若是从第一次开始就沉落,必然不会有这瞩目成就,不过也正是因为陈衡哲能抓住一切机会,才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开辟时代第一,在以男性为尊的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