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司马光、朱熹为什么认为荆轲是一个愚蠢的刺客?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彤彤爱读书的《司马光、朱熹为什么认为荆轲是一个愚蠢的刺客?》,希望大家喜欢。
“荆轲刺秦”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只要是上过初中认真听课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么一篇故事。看完“荆轲刺秦”这篇故事的朋友,基本上都会为荆轲的死感到惋惜,从情感上来说,惋惜的其实并不是荆轲,而是他的侠义精神。荆轲的侠义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尊敬,但是为什么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以及圣人朱熹会认为荆轲是一个愚蠢的刺客呢?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资治通鉴·司马光》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楚辞后语·朱熹》
侠义精神太强烈
荆轲是战国时期典型的游侠(类似于黑社会组织,刘邦当年也是游侠),他并没有正经工作,每天就是周游列国,但他与那些说客并不一样,他都是在国家的基层走动,从未到过高层。虽然说荆轲从未到过高层,但只要是个烈性男人都想到高层成就一番大事业,荆轲也不例外。
荆轲周游列国期间,曾经与一个叫做盖聂,一个叫做鲁句践的人讨论剑术起争执,这两个人一个人瞪他,一个人怒斥他。按道理来说,荆轲身为游侠不应该忍让才对,可是荆轲偏偏忍让这两个人,默默的离开了当地。
从这以及荆轲以后刺秦的行为可以看出,荆轲是一个自命不凡的男人,他的心中始终认为自己与这些人是两路人,自己是干大事的,而这些人只配在市井当中与人争论。
燕太子丹的到来,使荆轲心中那股如同洪水猛兽的侠义精神彻底爆发,也正是这种侠义精神令他一步一步踏入深渊。
燕太子丹结识荆轲原本就是带着目的来的,荆轲也明白,但就是他心中的那股侠义精神作祟,促使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入了燕太子丹的门下,心甘情愿成为燕太子丹的匕首。
燕太子丹与荆轲相识的时间最多不过两年,在这两年内,燕太子丹尽其所能地满足荆轲,荆轲也毫不客气,接受燕太子丹所赏赐的一切。从荆轲刚见燕太子丹的第一面开始,他就认定了燕太子丹是自己的贵人,自己要为燕太子丹拼命。
为什么荆轲会有这样的心理呢?
因为荆轲本身并不怕死,他怕的是一事无成,燕太子丹恰恰是他能够成就大业的基础,没有燕太子丹,他根本没法成就大业,所以为了他的梦想,同时也为了报答贵人燕太子丹,他踏上了刺秦的路途,一旦刺秦成功,那么世人都会为他喝彩,而一旦失败必定惨不忍睹。事实是残酷的,最终的结果是荆轲以失败告终。
荆轲失败所付出的代价相当惨重,全族被诛,贵人燕太子丹尸首异处。
一个人想要舍命成就大业没并没有错,当年刘邦还说过一句:“大丈夫应当如此!”,但是舍出去的命得要值,得要准,而不是白白牺牲。而荆轲刺秦不但代价高,而且很明显就是白白牺牲(见以下)。
当时的天下格局无法撼动
“荆轲刺秦”发生在秦王政二十年,当时的秦国已经消灭韩国,消灭赵国,此时的天下放眼望去,已经无一国能够匹敌秦国。当年最为强盛的赵国已经被灭,最为强盛的楚国躲在东南方向苟延残喘,最为富裕且强大的齐国喜爱商贾之利,一旦与虎狼之秦交兵,定会不堪一击,秦一统天下之大势己定!
而燕太子丹以及荆轲都愚蠢的认为只要在此时除掉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政,那么就会有翻盘的机会。他们忘记了秦王政只是秦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统治者可以是任何王室中人,没有了秦王政还可以有第二个秦王政。而且就当时那种情况,无论如何六国都翻不了身。
秦朝末年,秦国为什么会灭亡?因为秦国朝中奸臣当道,人才尽失。而当时的秦国人才充盈,文有李斯、尉缭、姚贾等等,武有王翦、王贲、蒙恬、李信等等。除此之外,秦国还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六国想要翻盘,简直是痴人说梦!
总结
荆轲为了自己心中那股侠义精神,以高昂的代价去撼动无法改变的结局,这种愚蠢的行为,是个正常人都干不出来。站在侠义的角度去想,荆轲“士为知己者死”,荆轲认为燕太子丹是他的知己者,所以义无反顾的去死,这是值得后人赞扬的。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想,荆轲的行为是毋庸置疑的愚蠢!
参考资料:《史记》《千古一帝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