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集宁”解放战争:我军有4场以多打少却罕见兵败的战役,都是谁指挥的?

“集宁”解放战争:我军有4场以多打少却罕见兵败的战役,都是谁指挥的?

时间:2023-01-04 09:25:03来源:付如艳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付如艳的《解放战争:我军有4场以多打少却罕见兵败的战役,都是谁指挥的?》,希望大家喜欢。

《旧唐书·裴度传》的记载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这句话说得没错,战场变化多端,胜利或失败都是带兵打仗的人经常遇到的事情。解放战争同样如此,这一持续四年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开战之初蒋系有四百多万兵力对阵我军一百多万,三年后,蒋系却只剩六十余万退守海岛。

这自然是经历多次胜仗的结果,不过要说期间完全是胜仗,那显然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却也不是天兵天将,有胜有败也正常。正是因为我军顺应民心,胜不骄败不馁,这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么哪四场战役,我军以多打少却罕见落败呢?这四场战役又都是谁指挥的?

大同集宁战役

大同集宁战役是集宁战役三次大规模战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于1946年7月到9月间,敌方为傅作义部连同保安队不足两万人。我方指挥员为张宗逊,更高级别为聂将军,约十二万余人。大同位于张家口以西,是晋北的战略要地,为改变张家口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发动了战役。

其中以五个旅和地方武装一部攻大同,四个旅和地方武装一部在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集宁(今乌兰察布)附近的卓资山、土城子等地担任打援。没想到的是傅作义转头夺取集宁南援大同,那边的大同兵力虽然不雄厚,城防设施却是颇为坚固的。

我军没有重武器配备,又缺乏攻坚战经验,9月12日敌101师来援。同时第十二战区新编32师、新编骑兵第4师尾随101师续援,眼见形势不利,只好于13日晚上撤出集宁。三日后撤围大同,此战历时一个半月歼敌1.2万余人,但并未达到攻城、打援的预期目的。

张家口之战

大同集宁之战结束后不久,也就是十月,张家口被傅作义部所占领。聂将军因为前一战的失利,本计划后撤,但上级不允。只好坚持作战,此时敌通过增援,已达到7万余兵力。不过我方也有近二十万,可进行了错误的预估,将防守的重点放在东线。傅作义突发奇想从张家口北侧迂回突袭,最终我军在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罕见失利,敌为此一度很嚣张。

南临战役

南临战役地点在山东省南麻、临朐地区,时间为1947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指挥员为粟将军。兵力大概在十余万,对方则是整编11师和整编第8师,指挥员为胡琏和李弥。这两人都擅长阵地战,布置了子母堡战术和大量工事掩体,不巧的是当年山东还有罕见暴雨。暴雨引发山洪,影响部队机动与补给,加之弹药受潮、攻坚器材不足。

苦战四个昼夜,进展甚微,形成僵持状态。7月21日首次撤出战斗,后敌准备继续南下,华野便计划趁其立足未稳将其歼灭。但守军拼死顽抗,第二纵队一部战至15日突破城垣,无奈后续部队未及时跟进。29日晚再次攻城不利,考虑到暴雨影响弹药补给,只好撤出战斗。两次都没能实现预定决定,伤亡2.1万余人,打成了消耗战。

第三次四平战役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敌我双方曾在四平街有过四次作战,其中第三次四平战役也被称之为四平攻坚战。时间在1948年2月底至3月中旬,指挥员为林将军部下的李天佑,人数约在十余万。起初得到的情报是陈明仁残部一万多,实际上经过紧急整补,战前已有三万余人。

不过就算这样,双方的差距还是个比较大的,但这一次我方轻敌冒进、攻城战术失当。西南主攻方向三日激烈战斗后突破,可西北之主攻、东北之助攻都没能起到应有作用,陈明仁瞅准机会集中兵力猛攻一突破口。损失一万余人后,只好撤退,这是从东北局势好转后一次罕见失败。好在后续第四次争夺战打得很漂亮,伤亡4931人歼敌1.9万余人,顺利解放四平。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