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有一种翰墨情怀,叫拓片!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国画讲堂的《有一种翰墨情怀,叫拓片!》,希望大家喜欢。
西汉“维天降灵”瓦当,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子·贵义》中云:“古之圣王,欲 传 其 道 于 后 世 ,是 故 书 之 竹 帛 镂 之 金 石 传 遗 后 世 子 孙。”战国以后,金(青铜器)渐渐式微,石刻方兴未艾,一方面因石料易得,另一方面石质牢不可摧,能显出神圣庄严之气象。
西汉“维天降灵”瓦当拓片
拓片的定义
拓片是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拓印技术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而产生,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
全形拓是完整表现文物的一种记录方式
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
西岳《华山庙碑》拓本
由于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拓片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因此它是一种科学记录的方法。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因此拓印除却技术层面上的传承,更多了一份重要的历史意义。
拓印的历史发展
2012年西泠印社秋拍,宋拓本《北魏王子晋碑》以304.75万元成交。
早在北宋年间,已有文献记载文士、拓工制作拓本的情形。制作拓本并非都是工匠的活儿,它还流露出文人大夫陶冶情趣的真实情感。文化修养、专业技术、敬业职守等,决定手工拓本的拓制质量。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其中“一”便是指他收藏并引以为傲的“一千张拓片”;赵明诚、李清照也深陷这股热潮,夫妇二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的书斋之乐,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局部
金石学大盛则是在清代,从乾嘉到同光年间,黄易、阮元、吴大澂等前赴后继。清代中晚期,拓片的市场价格逐步走高。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翁同龢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
西峡颂
此风潮至民国时期尚有余波,胡适、郭沫若、齐白石、鲁迅先生等均热衷收藏拓片。
拓印的主要步骤
汉莱子侯 刻石初拓本
广东崇正2016春季拍卖会“九藤书屋藏明清书画”专场
成交价:2070万元
一张完美的拓印体现的是拓印者对器物的观察,理解,也是考验对墨色的处理与设计。所以拓印不仅是还原,同时也是创作。 不同材质的器物,发展出各异的拓印方法。 但拓印的基本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大可概括为以下几步:
1.剔清拓印物体表面的花纹或文字。碑刻、石刻等可水洗,但钱币,画像砖、木雕等上细微的污渍、土锈等,则用竹签牙签慢慢剔干净即可。
2.选择大小合适的宣纸覆盖要拓的文字或花纹表面,用水慢慢的润湿宣纸使之贴于器物表面。垫上塑料纸或宣纸作为保护,用棕刷轻轻敲捶,刷走宣纸和器物间残留的气泡,使宣纸紧贴于器物表面。
3.去除保护纸,待纸稍干。拓印对纸干湿度的把握及其重要。偏湿、墨汁氲散、太干、宣纸不贴服,均不利于拓印。
4.用带墨的拓包,在纸上轻轻扑打,均匀上墨,用墨宁淡勿浓,多次扑打后,黑白分明的拓片形成。
瓦当拓片
一张张拓片,既精且美,阐幽发微,它们携带着文明的基因和密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驻足凝神,体悟其中奥妙。
国博珍贵拓片
毛公鼎全形拓片
西周早期 厚趠方鼎
西周早期 扬方鼎
西周早期 征人鼎
西周中晚期 噩侯御方鼎
西周晚期 毛公鼎
西周晚期小子鼎
殷 小子簋
西周早期仲簋
西周早期天亡簋
西周中期己(纪)侯簋
西周中期录作辛公簋
西周晚期颂簋盖
西周晚期君夫簋
西周晚期函皇父簋
西周晚期师害簋
西周晚期丰兮夷簋
西周晚期虢叔簠
西周晚期公簠
西周晚期屖盨
殷 戎刀爵
释文:戎刀
殷 父丁爵
殷 父戊爵
殷 子父庚爵
殷 徙父癸爵
殷或西周早期西单父丙爵
殷或西周早期 天父癸爵
西周早期舟父戊爵
西周早期且辛爵
西周早期作乙公爵
殷宰椃角
殷父乙爻角
殷陆册父乙角
殷且戊觚
殷戈御父丁盉
殷亚孳父辛盉
西周中期厘伯钟
西周中晚期楚公钟
西周中晚期楚公钟
西周中晚期楚公钟
西周厉王晚期虢叔旅钟
西周晚期兮仲钟
西周晚期井人钟
周花纹戈
更多精美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