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棉兰”张鸿南两兄弟:在东南亚奋斗却心系祖国,曾投资兴建潮汕铁路

“棉兰”张鸿南两兄弟:在东南亚奋斗却心系祖国,曾投资兴建潮汕铁路

时间:2022-11-27 16:25:03来源:白话三国正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白话三国正史的《张鸿南两兄弟:在东南亚奋斗却心系祖国,曾投资兴建潮汕铁路》,希望大家喜欢。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培根

清朝末年,风雨飘摇,列强横行,老百姓生活困苦。闽粤一带的老百姓,在当时穷困潦倒,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生计,很多广东、福建地区的老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奔赴南洋去谋生,其后代变为如今东南亚的华人后裔。

华人朝耕暮耘,劳而不怨,不仅繁荣了当地的经济,还使荒芜的南洋之地如获新生,慢慢变得富饶美丽,蓬勃兴盛。华人在带领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涌现出许多富豪。在这些富豪中,有一位就是印尼曾经的第一富豪张鸿南。

背井离乡下南洋

张鸿南,字耀轩,人称张阿辉,广东梅县人。他的哥哥名叫张煜南,他们两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尼当地著名的华侨领军人物和实业家。

哥哥张煜南少时家贫,无奈辍学经商,起初是在老家做米谷生意,然而年少缺乏经验,不懂经营之道,不些时日就维持不下去了。由于在家乡难谋出路,他便开始背井离乡,远赴南洋,投奔张振勋,在他手下干活。

他勤奋好学,希望自己能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打拼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所以当他积累到了一些本钱后,便开始自立门户,转到当时荷兰殖民者开始殖民的苏门答腊荷兰地区,发展事业。

张煜南到了棉兰后,先后与人合资,垦荒种茶,种橡胶等热销的农作物,开办银行发展金融业,还开设商号,经营各种商品。

十年蛰伏,辛苦经营,他逐渐成为棉兰地区的华侨首富。荷兰殖民者也委以他华人“雷珍兰”之衔,风光无限,他也因此逐渐成为荷兰地区公认的华侨头领。

就在张煜南出国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其弟张鸿南深觉在家乡无所施展,也打算到南洋谋求机会,投奔自己的哥哥。

于是,刚满18岁的张鸿南告别家乡,独自前往棉兰。因为张鸿南为人老实,做事认真,任劳任怨,到达棉兰后不久就被其兄长委以企业总管职务,掌管财务。依靠过人的才能,张鸿南赢得了当地华侨的信任,积累了一些人脉。

张氏两兄弟因为经营有道,事业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他们收购了当地一个经营不善的大种植园,并雇佣了一个荷兰人领管手下的种植园。在此之前,还没有种植园园主能雇佣白人当手下。

随后几年,张振勋回到故土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他看中了张鸿南的才华,全权委托其经营管理他在南洋的产业,这使张氏兄弟一时占据华侨财团的半边天。

随后,张鸿南不断扩大事业版图,行业几乎无不涉足。他创办了远洋轮船公司,中华银行,把他的商业地图延伸到了爪哇岛。就这样,兄弟二人成了印尼最富有的一拨人。

初心不忘,心系祖国

张氏兄弟在东南亚获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不忘扶危济困,回馈社会。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

他们在棉兰出资创办学校,并积极对教育事业捐资捐款。修建医院,免费治疗等惠民措施,并建造了棉兰日里河大桥,为交通提供便利。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由此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虽然远在东南亚,他们依然心系祖国,努力通过自身实力回馈祖国,支援祖国振兴中华。兄弟俩捐款支持清政府招兵买马,捐资救助饥荒的灾民。

在他们的家乡,他们出资修建了松口中学,捐助了“港大”、岭南大学。岭南大学的“耀轩楼”就是张氏兄弟出资修建的。

“国家危难,匹夫有责”。在国民革命时期,张鸿南更是捐赠巨资支持。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孙文先生亲自题字表彰他的爱国善举。现在这副字还挂在张鸿南的故居,保存完好,也体现着他的民族自豪感。

1903年,张振勋曾劝说哥哥张煜南回国建设铁路,张煜南随后启程回国。慈禧太后在清廷大殿接见了他。他提出了修建潮汕铁路的计划,并获得了批准。由此,他实现了“实业兴国”理想的开端。

张煜南准备兴建的潮汕铁路北达潮安,南起汕头,全程三十九公里,后来又加筑了意溪支线,一共四十二公里。

确定了这条铁路的线路,张煜南两兄弟便召集亲友一起为建设集资。他们核定总股额300万元,张煜南兄弟二人认缴额各占总股额的1/3。

这条铁路于三年后全线完工,同年11月正式通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条由华侨投资建成的纯商办铁路。这条铁路畅通了潮汕地区的交通,使贸易更加便利,促进了附近一带的经济发展。

令人唏嘘的是,由于侵略,这条铁路屡遭破坏、拆除,寿命仅33年。虽然这条铁路已不复存在,但张氏兄弟为家乡建设所做的贡献,使后人永远牢记于心。

广结善缘

弟弟张鸿南与棉兰苏丹王私交甚好,所以,他的生意也得到了其照拂。充盈的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使他当上了当时的华人市长和雄视一方的“张玛腰”。他的故居现如今是棉兰的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于1900年建成,如今仍在使用。

这所府邸风格非常考究,结合了中式的传统和欧式的排窗,中西方交融,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彰显着华人的自信心,名为“清河堂”。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处景点。

屋里挂着很多老照片,记录着过去的那些光荣与华人的梦想,传递着华人的精神和艰苦勤奋的信念。透过这些照片,仿佛又看到了这个家族的那段鼎盛传奇。

弟弟张鸿南那时与欧洲美女喜结连理,如今他的后代容貌已经不是华人的长相,只会讲英语。他的故居由他的外孙女(中荷混血)在打理。

外孙女已经80岁高龄,从外表上看完全是外国人,但每当讲起家族的故事,她的眼神里仿佛穿透了时空轨道,那段岁月被她描绘得如同近在眼前。

张鸿南病逝后,出殡之日,很多人不分种族国籍,不约而同地从东南亚各地赶来参加他的葬礼,为这位曾经影响深远,为当地创造财富,为社会做出极大贡献的华侨先哲表示悼念与追思。

斯人已逝,芳华永存。他对那个时代所做的贡献永远铭记在后人的心中,他所留下的华人精神也将世代传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