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好心送坟地,日后得到怎样报答?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月明觅燕的《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好心送坟地,日后得到怎样报答?》,希望大家喜欢。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你会选择哪个?朱元璋和刘继祖的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答案。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真正草根出身的皇帝,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开国皇帝会对大臣进行封赏,在这方面朱元璋可以说是“扣扣索索”。朱元璋制定了封赏公侯的标准,只是这个标准要更高一些,最终朱元璋封了6个公爵和28个侯爵。
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求取功名,能够得到公侯的爵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朱元璋封的这34个爵位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建立明朝过程中立下过大功劳的,但是有两个人却非常“特别”,甚至有些突出。
这两个人分别是李贞和刘继祖。
为什么说这两个人有些突出呢?是因为从对明朝建国的贡献程度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却得到了少有的极高荣誉。我们先来看看这位李贞。
朱元璋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非常恶劣,基本上都是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朱元璋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二姐家中去蹭顿饭,当时朱元璋二姐家中也十分贫穷,家里的口粮也是有限的,只能算是勉强度日,最关键的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李贞从来没有给面黄肌瘦的朱元璋摆脸色,而是对他很好,并且还经常给朱元璋一些吃的。
后来家破人亡的朱元璋被迫开始外出闯荡,生在动乱年代的人们活得就像蝼蚁一样,随时会被各种灾害搞死。朱元璋的二姐就没能幸免,她的死是因为灾荒家中缺粮活活饿死的。
朱元璋在外参军之后反而混出了人样,当时自己的二姐因为饥荒而饿死,二姐夫李贞走投无路就带着儿子李文忠找到朱元璋。从此之后,朱元璋就收留下来了李贞和李文忠,并且对他们非常好,当年二姐夫李贞对朱元璋的好一直被他牢记着。此外,朱元璋还用心培养李文忠,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不得不说,朱元璋拥有一颗怜悯穷苦人的善良心,朱元璋收留乞丐儿童沐英也是如此。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开始论功封赏,朱元璋直接将自己的二姐夫李贞封为恩亲侯。从这个封的侯爵名字来看,朱元璋对李贞的感激之情显而易见,不仅如此,跟着朱元璋的李文忠也被封为曹国公,这是明朝六公爵中的一个。
朱元璋觉得这样还不够,在姐夫李贞死后,朱元璋再次追封李贞为陇西王,并且赐给李贞祖上三世王爵,这样的待遇在明朝初期是极为少见的,只有像徐达、汤河这样的人物才拥有这样的待遇。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贞的感激之情,报恩的心思很重很重。
另外一位“突出”人物就是刘继祖,他同样也是没有立下大功,同样也是对朱元璋有恩,刘继祖的功劳就是送给朱元璋一块祖坟。
刘继祖和朱元璋是老乡,但是当年刘继祖家里是地主富户,朱元璋的父亲和兄长只是给地主家打工的穷人。本来刘继祖和朱元璋是没有什么交集的,因为朱元璋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在一位叫刘德的地主家做工,这位刘德和刘继祖有点像是堂兄弟的关系。
朱元璋一家作为地主刘德的劳动工人,后来因为家中贫穷导致朱元璋的父母都因为饥饿而去世,在史书中称朱元璋家为“赤贫”,意思是穷人中的贫困户,可见朱元璋当时的困境。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朱元璋的父母连安葬都是问题,先不说安葬花费的钱从哪里弄,就连一块安葬父母的坟地都没有。朱元璋从小也算是一个自强的人,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父母葬在乱葬岗,他就想到去找地主刘德,希望刘德能够送他一块安葬父母的坟地,他将努力为刘德家干活报答。
刘德果断拒绝了朱元璋的想法,地主刘德告诉朱元璋,虽然他的父母做工多年,但是已经给了相应的报酬,刘德没有理由再发善心。刘德还对朱元璋说,现在到处都是饥荒,死的人不计其数,很多都在乱葬岗,没有必要非得找一块专门的坟地。
朱元璋被拒绝之后,他感到非常绝望,自己的父母怎样才能安葬呢,他很茫然。就在这时候,同样作为同乡地主的刘继祖找到朱元璋,表示自己愿意送给他一小块属于刘继祖的荒地。
朱元璋的辛酸还不仅如此,他有了坟地却没有钱买一口棺材,最后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让死去的父母穿上活着时候的破衣烂衫,用草席裹着下葬。在很多年之后,朱元璋回想起自己埋葬父母时的情景还依然老泪纵横。
就这样,朱元璋才拥有了一块坟地来埋葬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一件雪中送炭的小事,让朱元璋一直感激不已。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开始对自己家族的祖坟进行重新建造,也就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安徽凤阳的明皇陵。虽然现在的朱元璋已经是一国之君了,但是对于当年赠送坟地的事一直铭记于心。
当时刘继祖已经去世很久了,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报答恩情,而是专门追封了刘继祖作为义惠侯,同样从追封的名字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心意。在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朱元璋封的义惠侯的爵位是世袭的,也正是因此在明朝时期的276年中,刘继祖的子孙一直都享受这个爵位到来的恩泽好处。
对于当年因为怜悯之心而送给朱元璋一块坟地的刘继祖来说,估计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年一个决定给自己家族带来了上百年的荣华富贵。
这里额外在提一个人,她是朱元璋的邻居汪大娘,当年朱元璋走投无路时,是她好心帮忙才将朱元璋送进了皇觉寺做了一个小和尚。后来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将领,汪大娘的儿子曹秀去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对他非常照顾。
在1366年时,朱元璋已经是吴王,当时衣锦还乡,其中曹秀也在其中,但是朱元璋将曹秀的名字改成了汪文,目的是为了纪念汪大娘。为了感谢当年汪大娘的恩情,朱元璋将汪文封为皇陵祠署丞,负责监督皇陵的修建,还有每年的各种祭祀活动。
也许一个不经意间的善举就会给别人带来阳光,但行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