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宪”大明王朝:胡宗宪有何过人之处,让严嵩视他为亲儿子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方圆教的《大明王朝:胡宗宪有何过人之处,让严嵩视他为亲儿子》,希望大家喜欢。
《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影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部剧爱上了明史。笔者作为这部剧的粉丝之一,就想通过自己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这部剧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底厉害在哪里,让严嵩信任他甚至胜过自己的儿子。
嘉靖年间,严嵩任内阁首辅,胡宗宪作为严嵩的得意门生,受到严嵩的举荐,成为了权高位重的封疆大吏。他担任浙直总督,兼任浙江巡抚,一时间风头无两。而这一切除了他本人的能力以外,还要归功于他的老师严嵩的赏识与提拔。
在剧中,有很多次严嵩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于胡宗宪的认可与倚重。很多时候,甚至能够让观众感觉到,已经是垂暮之年的严嵩,提及胡宗宪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种信任,更有一种老父亲对儿子的依赖。而这种依赖,甚至是他的儿子严世藩也给不了的。
就比如在一次御前会议之后,天空中下起了大雨,严嵩和儿子严世藩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严世藩说大明朝只有他才能为严嵩遮风挡雨,而严嵩却说他严世藩给自己遮不了风,也挡不了雨!言外之意就是严世藩做不了严嵩的依靠。
相比之下,对于胡宗宪,严嵩的态度则变得颇为奇妙。在很多个场合,他直接当着严世藩的面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位爱徒的赞赏与依赖,丝毫不考虑自己儿子的感受。
那么胡宗宪到底凭借什么获得了严嵩毫无不留的信任,乃至父子般的情谊呢?
第一,忠心
作为一个上位者,检验下属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他是否对自己忠心。如果忠心的话,那自然是要重点培养,胡宗宪恰恰就是一个对严嵩忠心耿耿的人。这一点可以从两件事看出来。
第一件事情,当时胡宗宪受到嘉靖皇帝的召见,进京述职的时候,他进京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拜见自己这位昔日的恩师。古人对师生之情,门第之谊是非常讲究的,而在大明的官场则更是如此。胡宗宪心念自己的这位老师,不顾长途跋涉之后的劳累,也要先来拜见一下。受到严世藩的暗中阻挠以后,更是在严府门外苦苦地等候。而屋内的严嵩,同样知道自己这位爱徒肯定会第一时间来拜会自己,所以不肯就寝,就在大厅等候。
第二件事情,当浙江富商沈一石被抄家以后,抄家的资产账本由胡宗宪押送到北京,呈给嘉靖帝。因为严氏父子多年来插手织造局的生意,所以胡宗宪担心账本里面会牵扯到严嵩,威胁到严嵩的地位,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拿来先让严嵩过目。
我们暂且不论他这么做是否正确,单说他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就是对严嵩最大的忠心。因为这件事如果让皇帝知道的话,肯定会影响到他的官运,但是胡宗宪却甘心冒这样的风险。
除此之外,胡宗宪还在很多场合表示自己对严嵩的担心,他担心严嵩会被严世藩蒙在鼓里,最后被他拉下水,甚至直接当面警告严世藩。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他对于恩师的忠心,而严嵩肯定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很多事情他对胡宗宪是非常放心的。
第二,能力
用人还有一点,就是他的个人能力是否突出。毫无疑问,胡宗宪的能力在大明朝的官场绝对是位列前茅的,这一点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一点就是,改稻为桑的国策确定实施以后,嘉靖帝第一个想到的主政官员就是胡宗宪,因为他知道胡宗宪能力够硬,而且也经过了多次的检验,所以交给他干没问题。
第二点在于,何茂才等人在浙江因为改稻为桑的事情捅了娄子,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的话,严嵩很可能会受到嘉靖帝的诘责,他在责怪严世藩用人不力的时候曾说,这件事还是应该让胡宗宪来干。在自己面临危机的时候,严嵩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人,还是自己的这位弟子,而信任的基础还是因为他的能力。
第三,品格
所谓品格,就在于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是否有自己的操守,接人待物是否有一些较高的原则。那么对于一位官员来说,就在于他做的事情,能不能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让上级领导和群众都满意。对于严嵩来说,找一个有品德的人,往远的说可以为自己将来准备一个接班人,往近的说在关键的时候不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毫无疑问胡宗宪就是这么一位有品格的人,剧中他做的很多事情既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又能够让自己的上级满意。比如严世藩等人蓄意制造的毁堤淹田一事,胡宗宪明知道事情的真相,却只能一边筹备粮食、赈济灾民,另一边把这件事情压下来,让马宁远等人承担罪名,然后给皇帝一个满意的交代。
像胡宗宪这样的下属,有能力有品格,又能够保持对上级的忠心,像这样的人,如果你是领导会不喜欢吗?
今天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分析就结束啦,喜欢笔者的希望能够点个关注,笔者会持续为大家更新的,谢谢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