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隘”华夏10大“军事关隘”,护佑炎黄子孙千年,依然雄伟壮观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老易说史的《华夏10大“军事关隘”,护佑炎黄子孙千年,依然雄伟壮观》,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有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里的“蓝关”指的就是位于我国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部的蓝田关。韩愈被皇帝从京城长安被贬广东潮州,南行之路就经过了陕西的蓝田关。
历史上,蓝田关是军事要地,是古都长安和咸阳的东南门户。
蓝天关口旧址
其实,像蓝田关这样的关隘并不少见,遥想我国的古代,大江大河、崇山峻岭往往会令古人深感行路至难,这些不易逾越的自然地理状况就成为了古代军事、人文、地理的天然分界线。
这些分界线上往往还存在着若干缺口,聪明的古人们就会充分利用这些天然的缺口加筑一些防御工事,也就成为了一个个关隘,守卫着一方的和平与安宁。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雄关要塞能否守住,往往关乎着一方百姓、一片地区、一个国家的存亡兴衰。我国位列前10的各大著名关隘,一直都在悠悠的岁月中默默护佑着炎黄子孙,至今虽经历千年刀剑风霜,但依旧雄踞在华夏大地,蔚为壮观!
京师咽喉的山海关
万里长城的最东端,渤海湾的海岸线上,有一个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
山海关就是长城的一个天然关隘,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故名为“山海关”。此关是北方部族进入中原的唯一途径,自隋朝建成此关后,历代兵家为便利出入中原一定会山海关。
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京师之咽喉”的美誉,关乎历朝历代中原国家安危的一座重要关隘。
历史上,最能体现山海关重要性的史实就是明崇祯17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降,开门迎进了清军,让原本气数将尽的明朝彻底灭亡。
公元1644年,顺治皇帝在多尔衮的护拥下,自正阳门进入北京城,至此,清政权正式迁都北京,很快就控制了中原局势,建立了大清帝国。
被誉为“古代出入境必由之关”的嘉峪关
作为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嘉峪关与山海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嘉峪关位于甘肃省的嘉峪关市,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国门”,也是中西互通往来的“海关”。
据史料记载,古时候的人们进出嘉峪关往往要经过严格的手续审查,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方才允许出入,因此,嘉峪关也是历史上“关照”一词的发源地。
巍峨壮丽的嘉峪关地势险要,建于嘉峪山之上,史称其为“边陲之锁钥”,因而才有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称号,其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屏佑中原、以“险”著称的雁门关
作为长城又一重要关隘的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西北方。
代县北部有一座高高的勾注山,由于山高风劲,南下途径此地的大雁必须在此地盘旋3圈才能通过,故此得名“雁门”,而修筑于勾注山山脊之上的关隘也就得名为雁门关。
雁门关北扼草原大漠、南空万里中原,附近峰峦叠嶂、沟壑阴森,以“险”而著称,是历代兵家镇守的重地。
汉朝名将卫青、李广、霍去病等都曾领兵经过此关而征战于塞外。汉元帝时期,一身嫁衣的王昭君就经由此关而过,嫁与匈奴单于和亲,换来了汉匈长达50年之久的和睦友好。
川蜀第一防御关隘——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是剑门蜀道的核心和精华。
此地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景观之所在,两侧的悬崖峭壁垂直高度接近300米,中间夹有一条近30里的天然古道,两崖所夹的天然隘口最窄之处仅为50米左右,这天然形成的关隘,被蜀相诸葛亮所看重,命人在此处垒石为关,就是如今的剑门关。
历史上,魏将钟会曾领兵10万来到剑门关,苦战月余也无法让镇守于此的3万蜀国将士损失分毫,可见剑门关是川蜀防御的第一关隘,是四川地区军事战略的要地。
有陕西关中平原东大门之称的潼关
在山西、陕西、河南的交界处,有一个号称“陕西关中平原东大门”的潼关。古时候,潼关是西进长安、东赴洛阳的必由之路,还是连接中原、西北和华北的交通要塞,其地理位置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潼关最初因临潼水而得名,它南横秦岭、北有黄河,周围山峰接连不断,山高路狭、崖矗谷幽,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细路向前延伸,人们用一句“人间路止潼关险”便可以生动地描绘出此关的形势险要。
潼关
边塞诗歌灵感的源泉——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朝诗人王之涣所说的玉门关现在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方向约90公里处的戈壁滩之上。
始建于西汉时期的玉门关,一直都是边塞诗歌的流布。遥想当年,一众采玉工人挥汗如雨,将和田地区生产的羊脂玉石从此处运往中原地区。
无数往来于西域和中原的使节和商人途径这里,为这里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和种类丰富的商品,让这座小小的关隘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热闹的边境小城,也是敦煌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扼控南北交通要塞的武胜关
位于我国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地区的武胜关,处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这里居荆豫之要冲,扼汉襄之咽喉,可以说是“关中之关”,是我国古代大别山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重要。
武胜关威踞于两山所夹的峡谷之中,始建者取峡谷中最窄的一段,拦腰筑关、凿山成隘,故令其坚不可摧。
在古代,武胜关的御守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关乎南方政治中心的安稳与否以及北军南下的战略计划,因此,扼控南北交通之襟喉的武胜关是任何统治者和军事家都不敢轻视的一个地理节点。
镇守西南边陲的镇南关
镇南关,今称其为友谊关,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是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道之一,遂有“南疆要塞”之称。
公元1885年,2000余名法国侵略军从越南的边境我国西南边陲,爱国将领冯子材在镇南关率领着士兵和当地乡勇在关前隘英勇抗击,大败法军,史称“镇南关大捷”。
《过秦论》中,令九国之师巡而不敢进的函谷关
函谷关现在隶属于河南省的灵宝市,因此关居于谷地之中,深险如函而终得其名。函谷关始建于战国时期,它东临绝涧、西倚高原、南为秦岭、北抵黄河,是西去长安、东赴洛阳的一处要冲之地。
函谷关关城长为7.5公里,仅可容1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描述说:公元前241年,魏国联合楚国、赵国、韩国等9个国家,合力攻打秦国,巡于函谷关前却不敢挥师挺进,至此而败还。
天下第九关——娘子关
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绵山地区的娘子关,素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谓。此关居于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地带,是出入山西省的交通要塞,因而又被称为“三晋之门户”。
相传,唐朝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经亲率娘子军在此地驻防、戍守,据此才得名为“娘子关”。
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华夏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关隘都经受过数百次硝烟的熏烤、经历了数万场风雨如晦的洗礼。
现代的交通已经实现畅然无阻、四通八达的目的了,这些军事要地已经不复当年在御守和战争中所发挥的强大功能,很多关隘已经变成了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引领怀古通今的旅游景点。
时下的和平年代,世界格局较为稳定,战争早已不是各国发展壮大的方式和依托。一个国家想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考虑科研兴国、人才兴国的主流方向和大问题。要知道在当今国际社会,用人才铸就的雄关才是一个国家最坚不可摧的关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