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魏国”刘禅傻吗?不,看诸葛亮死后他做的人事调整,隐藏刘备选他的秘密

“魏国”刘禅傻吗?不,看诸葛亮死后他做的人事调整,隐藏刘备选他的秘密

时间:2022-11-25 11:46:35来源:汽车前一线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汽车前一线的《刘禅傻吗?不,看诸葛亮死后他做的人事调整,隐藏刘备选他的秘密》,希望大家喜欢。

(说历史的女人之三国人物系列第57期)

刘禅一直与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一样,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是这个争议点不同之处在于,刘备、曹操都是当时的枭雄人物,而诸葛亮和关羽则是贤臣名将的楷模,他们被人纪念或评价,无非是忠和奸、智慧的高和低、武力的强和弱问题,从未有人敢说他们傻。因此,刘禅被争议的点,就显得有点可悲了,因为后世之人多有人说刘禅傻,所以刘禅之争往往就变成了刘禅到底傻不傻的争论。既然如此,我们就顺应通常老百姓的认识,来看看这个问题:刘禅真的傻吗?

在本篇中,“说历史的女人”所述资料尽可能全部依照史实,以此来分析刘禅傻不傻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来看看刘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刘禅,字公嗣,生于公元207年,这一年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丰收年,除了刘禅诞生,他还在这一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也同时献上了《隆中对》。从时间上看,刘禅和诸葛亮倒还是挺有缘分的。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有一句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意思就是刘禅年纪18岁,很有天资,秉性仁慈善良,思维敏捷,对有德的人才能够做到礼贤下士,谦虚对待,抑或重用。

但是除了诸葛亮的这句评价之外,几乎很难再找到关于刘禅的正面评价了,但是令人抑或的是,所有的反面评价都更像道听途说之后做出的评价,因为他们的根据主要是刘禅投降后说的那句话而已。这样一看,反倒是近距离的诸葛亮所评价应该更理性更接近真实,至少年轻的刘禅具有诸葛亮所评价的这些优点。

那么诸葛亮傻吗?当然不傻。既然诸葛亮不傻,那么他的评价也是有依据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是“爱德下士”,第二方面是“天资仁敏”。

我们先看“爱德下士”,倘若刘禅傻,或多数人所认为的昏聩无能,那么他就不可能做到“爱德下士”,就算装,装一年两年可以,但是装五年十年那是绝对不可能了。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他基本上能够做到重用贤臣,别的不说,单说诸葛亮,就足以证明,如果刘禅是个混蛋皇帝,他不可能在蜀汉政权集团斗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坚持支持诸葛亮北伐。有人说那是因为诸葛亮有兵权,但是别忘了诸葛亮也是一个忠臣,如果刘禅收了诸葛亮的兵权,诸葛亮也是会交出去的,这一点刘禅应该也清楚,所以说他对待诸葛亮的态度:即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基本上把大小国事都交给贤德的诸葛亮来处理,而自己作为一个皇帝,却能够忍让隐身幕后,以至于蜀人只知武侯,不知刘禅,这就足见刘禅非常了不起了。

其次,在对待姜维的任用上,也足以体现了刘禅的不傻。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成为蜀汉主要的军事将帅。而且始终坚持北伐,而当时国内反对北伐的呼声可谓非常之高,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可以凭着自己的人望和刘禅的支持抗得住,但是对于姜维来说,就非常不容易,但是刘禅依然支持姜维。尤其在公元262年,姜维北伐,再次失败。于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等人就联名上奏,认为姜维的北伐对于国内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对国内的损伤极大,不但损兵折将,而且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因此都要求让姜维去做个地方官,然后夺取他的兵权。但是皇帝刘禅却拒绝了这些大臣的建议,不但没有剥夺姜维的兵权,而且一切照旧。从这一点来看,当时蜀汉刘禅身边本来就有佞臣,加上朝中重臣的意见,刘禅完全可能被这些意见所左右,但是结果是,刘禅却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这一点说明他不仅不是无能,反而非常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第二方面,即“天资仁敏”。公元263年,曹魏大军攻进蜀国,防线逐步崩溃,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此时刘禅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死战,一是选择投降。若是选择死战,那就免不了让蜀国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选择投降,那就要做亡国之君,从此将在史册留下的是千古耻辱之名声。当时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刘禅投降逃亡东吴,但是谯周却劝说刘禅投降魏国,原因是自古大国吞小国,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投降逃亡东吴,必然是称臣,到时候魏国再次打败东吴的时候,就得又一次向魏国称臣,称臣本来就是受辱,为何要多受一次辱?另外,在东吴还存在的情况,蜀国作为先投降的,那么就会受到尊重和优待,至少还要做一个样子给东吴的人看。

除此之外,还有刘禅的儿子则力劝死战,可是当时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显,战与不战都是败,而且如果死战的话,激起魏国兵将的愤怒,那么就会让蜀国的百姓跟上遭殃。于是,刘禅权衡之后,就选择了投降。投降有两大好处,第一是跟着自己的臣子们也会受到魏国的重用,第二是蜀国的百姓免受涂炭之苦。唯一受委屈的则是刘禅本人,皇帝不再是皇帝,而成为人家的阶下囚。但正是这一点,却体现了刘禅的“仁”,也正是刘禅应该被称赞的地方,拿着臣民的生命换豪情万丈的青史留名并不是英雄。

最后我们看一下刘禅的那句名言:“此间乐,不思蜀也。”如果一个人,比如刘禅,曾经是皇帝,在到达了洛阳,成为阶下囚之后,他在司马昭问他的时候,说这句话,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首先,所谓彼一时此一时,这时候,任何问题不是靠豪言壮语就能解决的,逞一时口舌之快,并不能显示你多厉害,反倒显示你很傻,比如东吴的孙皓,说的痛苦,死的也痛快,但是问题解决了吗?没有,他仍然是亡国之君。而刘禅却懂得隐忍之术,具有乃父之风,虽然没有等来人生的转机,但是你不能说他傻,只能说他能屈能伸,懂得生存之道。一个人想干任何事,前提是你必须得先活着。后来倘若真出现了其他的情况,比如魏国大乱,保不定东山再起的就是活着的刘禅。这是可能的,因为刘禅绝对有这个政治能力,比如在诸葛亮死后,他做的人事安排,就可知。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快速进行了人事调整,首先是取消了丞相,也就是不再设立丞相一职,原因很简单,丞相权利过大,很容易架空皇帝的权利。其次刘禅进行了改革,设立大司马和大将军,分别由蒋琬和费祎担任,而管理模式则是交叉管理,蒋琬主管行政,但是兼管军事,而费祎则是主管军事,却又兼管行政。这就起到了互相制衡的效果,其用心真够深的,这可不是人们口中“无能刘禅”所能想出来的政治策略。

结语: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史料情况来看,我们就发现了这正是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和继承人的秘密所在:刘禅不傻,反而是个仁慈、守家的好人选。要知道,刘备有四个儿子,除了养子刘封被排除在外,那么他还有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根据刘备的个人评价以后后来刘永的表现,这个刘永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刘备在三子中,最终选择刘禅,除了刘禅是长子外,主要是刘禅的个人资质更好。这也是为什么虽然诸葛亮去世,他还能守国二十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留下的根基好,但是同时也要知道诸葛亮连年北伐,蜀国国内也是情况很不乐观。所以刘禅这个人,我们需要客观看,至少不能再说他傻、再说他“扶不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