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父亲”1949年某年轻战士读报,看到15兵团司令员的照片:我找到我父亲了

“父亲”1949年某年轻战士读报,看到15兵团司令员的照片:我找到我父亲了

时间:2022-11-22 12:55:05来源:静心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静心历史的《1949年某年轻战士读报,看到15兵团司令员的照片:我找到我父亲了》,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1949年10月,在叶剑英、陈赓、邓华的指挥下,广东顺利解放。

一时间,整个广东沉浸在欢天喜地的气氛中,为了让全国人民得知这个喜讯,毛泽东亲自下令:

“多报道一下广东解放的事情,让全国人民一起开心开心。”

接着,印着叶剑英、陈赓、邓华照片的报纸,像插上翅膀一样飞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各个部队也收到了这份传递喜讯的报纸。

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6军刚好没有作战任务,于是,各连组织了战士读报,一起讨论学习广东解放的成功经验。

读报是“传统”项目了,连长刚一下令,大家就熟练地坐在一起。文化程度高一些的同志负责读报,读到精彩之处,大家都能参与讨论。

还有一部分战士喜欢自己看报,拿到报纸后,就安静地坐在一边。战士邓贤诗就是这样,他一字一句地默念着,突然,他看到了报纸上印着的照片。

邓贤诗大吃一惊,他死死盯住其中一个人,然后颤抖着从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他仔细的比对了好几遍,然后情绪激动的哭了出来。这一哭,吸引了旁边战士们的注意,大家围过来,连长也亲自过来查看情况。

看到平时安静忠厚的邓贤诗哭成这样,连长有些着急,赶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邓贤诗抽泣着指着报纸上的照片:“我找到我父亲了!”

邓贤诗寻亲

连长顺着手指看向报纸上的照片:“小邓,别闹了,这是咱们15兵团的邓华司令啊。你不是孤儿吗,不能见着同姓的就叫爹吧。”

连长实在没法相信邓贤诗所说,他以为这个年轻的战士是想家想糊涂了。见连长不信,邓贤诗着急地把自己的老照片递给连长:“连长,你看,这是我母亲临终前交给我的照片,上面是我父亲,你看看,是不是和报纸上的照片一模一样!”

连长狐疑地接过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年轻的战士,带着点稚气的脸庞,眼神清澈坚定。

连长又拿起报纸,报纸上的邓华有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庞,目光如炬,可仔细一看,五官脸型确实有些相似之处。

连长也有点迷糊了,他说不好是不是,只能说觉得有些像,见邓贤诗这么肯定,他还是决定帮邓贤诗向上级汇报一下。

很快,消息被上报到46军军长詹才芳和13兵团司令员萧劲光那。

詹才芳和萧劲光是邓华的老战友,他们都听说过邓华有个儿子流落在外的事,早年间还帮忙寻找过,可惜寻找未果。

因此,听说邓华的儿子有了消息,两个人都挺上心,只不过,他们还不能确定邓贤诗究竟是不是邓华的儿子,所以,俩人没有惊动邓华,决定调查清楚再让邓华来领人。

没过多久,詹才芳和萧劲光便亲自去到邓贤诗所在的连队,连长把邓贤诗叫来了办公室。

邓贤诗一进门,詹才芳和萧劲光的眼睛就挪不开了,邓贤诗和年轻时的邓华长得一模一样!

两人不约而同对视一眼,心里有了七八分的把握。接着,詹才芳问道:“你叫邓贤诗对吗?你不要紧张,我们找你就是随便聊聊天,听说你有张你父亲的照片是吗,能给我们看看吗?”

邓贤诗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照片。詹才芳接过照片一看,更确定了,这不就是刚参加革命时的邓华嘛。

詹才芳兴奋地看向邓贤诗:“能给我们讲讲你父亲的事情吗?”

邓贤诗缓缓开口:

“我父亲叫邓多华,我刚出生他就去参加革命了,一直没有回过家,所以我没有见过他,只看过他寄回家的信。
小时候,我老问我母亲,为什么我父亲不回家,我母亲告诉我,我父亲是大英雄,在保家卫国,等把敌人赶走了,就能回家了。
后来,母亲病逝了,临终前,她把父亲的照片交给我,还告诉我要像父亲一样,做个大英雄,所以,我便跟着父亲的脚步参军入伍了。
前几天,连里看报纸,我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了父亲的照片,这才知道父亲还活着!”

听完故事,一直没啃声的萧劲光开口说道:“你究竟是不是邓华的儿子,还是由你亲口问问吧。这样,你写封信,我帮你交给邓华。”

邓贤诗感激的敬个礼,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邓贤诗刚走,詹才芳就凑到了萧劲光身边:“怎么样,是吗?长得真像,照片也确定一样,就是名字多个字,叫邓多华。”

在那个年代,参军后改名是很常见的事情,因此,邓华改过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只是,詹才芳不太确定。

“邓华改过”,萧劲光非常肯定,“我听他说起过,他年轻的时候确实叫邓多华,革命以后才叫邓华的。”

“而且,邓贤诗的年纪、籍贯也基本能确定他就是邓华的儿子,至于最终的结果,还是由他亲自去问吧。”

另一边,邓贤诗回去后,拿着纸笔纠结很久才写下几个字:“邓华司令您好,我叫邓贤诗,我的母亲叫邱青娥……”

邓贤诗越写越控制不住眼泪,“……如果您真的是我父亲,能不能回信告诉我?”

接着,这封信被萧劲光快马加鞭送到了邓华手里。邓华收到信时,还以为有什么紧急军情,可当他打开信后,看到熟悉的名字,眼泪决堤而下……

邓华的妻子——邱青娥

故事开始于1910年,邓华出生于湖南郴县。他父亲是读书人,祖上有些家业,所以才能在那个连饭都吃不上的年代供他去读书。

邓华从小脑子就好,过目不忘,学东西还快,父亲对他期望颇高,总盼着他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然而,邓华生逢乱世,那时候,中国大地正在被列强瓜分,到处都是外国人办的教堂和学校。

在这些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是未开化的三等公民,所以,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欺辱中国人。

某一次课堂上,一个外国教师又开始了对中国的贬低,一名同学忍无可忍,大声辩驳,被教师当众殴打。

邓华坐在座位上,看着头破血流的同学,捏紧了拳头。

就在邓华茫然无措,不知道中国会走向何方的时候,长沙的学生运动开始兴起,一瞬间,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湖南。

邓华仿佛找到了一盏明灯,他开始主动结识革命人士,甚至产生了要去到长沙投身革命的想法。

当然,他的父母是不会同意的。他们是最“保守”的那类读书人,认为只要战火影响不了自己的生活,那么自家儿子就没必要以身犯险。

为了打消邓华的念头,父母亲给他物色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就是邱青娥。

本来,像邓华这种接受过新思想的年轻人,是最反感包办婚姻的,可没想到的是,邱青娥却与他志趣相投。

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温柔懂事,知书达理,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邓华,相夫教子,其乐融融。

是的,邱青娥很喜欢邓华。邓华是当地有名的青年才俊,他年少有为、学识渊博,不少适龄的女孩都对他情有独钟。

能嫁给自己的心上人,邱青娥是非常珍惜的,她贴心的照顾着邓华,井井有条的打理着家中的大小事务。

虽然,邓华对父母包办婚姻有所不满,可对邱青娥,他却是一个不字都说不出来。

所以,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甜蜜,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平静祥和。

只可惜身逢乱世,岂容儿女情长。

1927年3月,邓华在哥哥邓多英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月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罪恶的屠刀砍向无数革命志士。

这时候,邓贤诗才出生几个月。一方面,邓华心系革命,不甘心初见苗头的革命希望被暴力掐断,另一方面,他又不忍丢下嗷嗷待哺的儿子。

邓华整日愁眉不展,在国与家的选择中挣扎。这一切,邱青娥全部看在眼里,郑重考虑后,她告诉邓华:“不要担心我和孩子,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吧。”

一句话,让邓华彻底下定决心,1928年,邓华参加湘南起义,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

出发前,他把一张照片留给邱青娥:

“青娥,我对不起你和孩子,以后,我不在你身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如果我能够活下来,一定会回来找你们母子二人,但如果有一天,我战死沙场,你不必太过悲伤,去寻找你的良缘。”

邱青娥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你放心,我会好好将贤诗抚养长大的,你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

只可惜,经此一别,再无归期。

继承父亲的志向

邓华离家后,他的父亲遭还乡团迫害,被关进大牢,还是邓多英多方打点,才将父亲救出。

然而,随着邓华在前线捷报不断,反动派抓不住邓华,便开始拿邓华的家里人撒气,他的父亲再一次被抓进监牢。

这一次,邓多英倾家荡产,才将父亲赎出来,可两次牢狱之灾严重摧毁了老人的身体,1936年,父亲去世。

父亲去世后,母亲整日提心吊胆,没过多久也跟着去了。这下子,邱青娥母子彻底没了依靠。

没办法,邱青娥带着邓贤诗回了娘家,希望有个避难之所,可所有人都知道,邓华是反动派的眼中钉,没有人敢跟邱青娥扯上关系。

听着刺耳的讽刺和谩骂,年幼的邓贤诗哭着向母亲追问,父亲为什么不回家,他是不是坏人,邱青娥严肃地告诉他:

“你父亲是救国救民的大英雄,他在为苦命人寻找一个吃饱穿暖,没有欺负的世界,等这一天到来,他就会回来接我们的。”

这时候,邓贤诗还不懂什么革命道理,他只记得母亲告诉他的“父亲是个大英雄”。

1937年,邓华参与的平型关战役取得胜利,他满心欢喜地给邱青娥写了一封信,结果迟迟没有收到回信。

邱青娥病逝了,临终前,她把邓华留给自己的照片交给了邓贤诗:“这是你爹邓多华,他是个大英雄,你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保家卫国……”

一年后,邓华才意外得知邱青娥病逝的噩耗,自责、愧疚、悲痛一股脑涌上他的心头。

当时,有战友劝他把孩子接到身边,毕竟邓贤诗只剩一个人了。可邓华认为,当前的革命形势太过艰难,很多首长的孩子都被迫留在了老乡家,带在身边还不如由亲戚朋友照顾。

所以,他没有去找邓贤诗,直到抗战胜利后,邓华才回了一趟家,可看到的只有断壁残垣和邱青娥的孤坟。

邓贤诗不知所踪,邓华跟人打听,也没有确切消息。

他本想继续打听儿子的下落,可当前局势紧张,邓华马上就得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1949年10月,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在总司令员叶剑英的指挥下,与陈赓配合,向敌军发起进攻。

10月14日,广东解放,接着,他与叶剑英、陈赓一同拍了张照片,他想不到的是,正是这张照片,让他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儿子。

邓华一边看信一边落泪,嘴里不住地念叨:“我终于找到你了……”

过了几天,陈赓从前线回来,跟邓华说自己有俩侄子在46军,邓华一拍大腿:“我有个儿子也在46军!”

接着,邓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陈赓也替他高兴,刚好,他有个参谋正在湖南出差,于是,陈赓提议:“等他回来的时候,我让他把我侄子和你儿子接到广州来!”

十天后,一辆吉普车载着邓贤诗,把他送到了15兵团。这个从未见过父亲的孩子,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邓华。

这一天,父子俩彻夜长谈,邓华讲述了自己的戎马生涯,邓贤诗也说了母子俩颠沛流离的艰辛。

邓华满心愧疚,觉得对不起儿子和妻子,可邓贤诗告诉他:“妈妈说了,她嫁给你不后悔,你是英雄。”

第二天,邓华找到了詹才芳:“我这一辈子没求过人,这回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詹才芳已经猜到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调查过了,邓贤诗是个好同志,你把他带到身边好好教育吧。”

结果,不同意被调去15兵团的却是邓贤诗自己,他告诉自己的父亲:

“我知道你想补偿我,可补偿的方式有很多,这种却是万万不行的。您是一名战士,一辈子大公无私,别为了这事破坏规矩……父亲,您相信我,不管在哪,我都是您的儿子,也都会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邓华很欣慰,邱青娥确实把儿子养成了很好的大人。

1950年10月,邓华奉命参加抗美援朝,邓贤诗也跟着父亲的脚步成为了志愿军的一员。

从朝鲜回国后,邓贤诗来到邓华身边,父子俩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唯一的“禁区”便是邱青娥。

每当提起邱青娥,邓华总会满脸泪水地说自己对不起她,邓贤诗也总是告诉他,母亲从未怪过她,她知道邓华舍小家是为了什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