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赵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能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他靠的可不仅是运气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刘懿凡凡的《赵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能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他靠的可不仅是运气》,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真相都会被延续,也有一些历史真相被掩盖。了解历史不能只从片面的角度去看待,正如有着亡秦称号的赵高,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他视为阉宦的鼻祖。他真实的身份是太监吗?
事实上,关于赵高是太监的说法,出自于东汉时期,有一些历史学家故意将他的形象进行丑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讨伐祸国乱政的阉党。如果深入了解历史的话,并不难发现真实历史上的赵高其实是一个文武全才,并非是出生于太监。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拥有当时赵国王族的姓氏,极有可能是赵国王室比较疏离的家族。
或许是质子之后
其实在战国时期,当时的各个国家采用合纵连横之政策,让很多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始十分频繁的结盟换约,为了充分表达一个国家的诚意,也同时为了约束对方,在这些国家进行协议的时候,时常会派出王室公子作为质子,这些人会被压到其他国家。
往往质子人选都是不受国王宠爱的,是国王非常疏远的边缘人物。在那样的时代,一个人能够被选为质子,接下来的人生中或许就没有逆袭的机会,因为他们接下来会长时间滞留在他国,过着十分穷困潦倒的生活,到死都无法回到自己的国家,或者在回国的途中就会被害死。有一些考古研究者认为,或许赵高的先祖就是被派到秦国做质子的,因为在赵国没有受到宠爱,在秦国又没有什么支援,便被留在了秦国,慢慢地也就成为比较普通的庶民。
在著名《史记》历史著作中,就曾指出,赵高和其兄弟都是隐宫。“隐宫”这两个字其实就是去势的宫刑,不过到了东汉时期这种说法就被一些人错误的传送,据说他的父亲在遭受了宫刑之后,成了一名太监,而这位太监的妻子与他人却生下了赵高兄弟。在这两位兄弟出生之后,也受到宫刑,成为太监。
不过,有一些考古研究者从出土的把秦王朝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了“隐宫”这个词汇其实就是“隐官”的错误书写。之后又有考古研究者在《张家山汉墓竹简》做撰写的内容充分印证了这种说法,在大秦王朝时期,“隐官”主要就是那些犯了罪在刑满之后被释放出来的人,与宫刑是不存在任何关系的。
子承父业进入仕途
在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些之后,就推断赵高的身世极有可能是因为母亲曾经有罪过遭受过刑罚,在被赦免之后,因为身体出现了残疾,接下来就不愿意再见人,一直在劳动作坊中工作。而他的父亲则有可能是隐官工作的下层文法官吏,在任职期间或许认识了其母亲,两个人便组建了家庭,生下来了赵高兄弟。
考古学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其实也是有一些依据的,因为在大秦王朝时期,非常注重子承父业,那个时候人们一直主张以吏为师。所以在成年之后,赵高能够子承父业,走入仕途。从这一点来看,他的父亲其实是一个文法方面的官吏,并非是什么太监。
千古第一学霸
通过种种分析,有一些考古研究者认为赵高是在秦昭王末年出生的,也就是说和嬴政算是同龄人,或许是比嬴政小了三岁,他和刘邦是同岁之人。因为在商鞅变法之后,秦王朝便以耕战立国,同时通过法律治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赋予了军人以及官吏的极高社会地位。当男子17岁之后,如果想要步入仕途的话,要么从军,要么为吏。
或许赵高之所以能够成为大秦王朝的重大影响力是因为他是学霸级的人物,而他走的就是通过入学学习接受选拔考试这条路,通过一层层级的考试,赵高最终走入了秦宫的,在其17岁的时候,就以非常出色的文法官吏弟子身份进入学室,经过三年的学习,获得了相应的考试资格,在参加全国的初级考试中,以第1名的成绩担任令史。经过三年的锻炼,又加上考试第一,使他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秦宫。
总结:
赵高之所以能够得到秦始皇的信赖,是因为确实有非常出色的才能。在他步入仕途之后,便得到了极快的提升,很快便从人数众多的尚书卒史中脱颖而出了,同时他还被秦始皇直接破格提拔,使其担任非常重要的中车府令。可以说他是一个情商智商以及学历执行能力都非常出色的人。特别是能够出任秦王朝的中车府令,往往并非是知识分子所能干的差事,必须要使各种技能样样精通,不仅能驾驭马车,还必须步履矫健,有着不错的身手和强壮有力的身体,关键是还要武艺高强,能够能引八石强弩,还可以在赤城之中前后左右开弓。
赵高能被封为这样的职位,说明他是一个在这些方面充分满足条件的人。也难怪秦始皇因为他犯了罪入狱,即便在蒙毅审理案件之后提出他应该被判处死刑,秦始皇依然没有舍得将他处死,反而特赦,恢复了他的车府令官职。